華文網

每個不太年輕的人心裡都有一個TVB

很高興因你燦爛過高峰過總會有下坡

回憶裝滿的抽屜時光機裡的光輝

人生豔如花卉但限時美麗

一覽始終無遺

——謝安琪《年度之歌》

阿Kay的歌裡常彌漫著濃郁的懷舊情緒。《年度之歌》是這樣,

《喜帖街》亦是如此。

2008年,黃偉文為謝安琪寫下了《喜帖街》的歌詞,在Eric Kwok 充滿滄桑感的旋律下,謝安琪唱出了一條灣仔老街的如煙往事,道出了不少港人淡淡的哀愁。

喜帖街曾是香港著名的老街,街上主賣印刷品,幾乎每個港人結婚時都要到這裡採購喜帖。

整條街屋舍儼然,整整齊齊的老房子,滿載著人情味兒與時代感。後來政府規劃重新開發,老舊的喜帖街敵不過歷史的洪流,由紅金炯炯變成了斷瓦頹垣。

歌詞裡有這樣的句子:“築得起,人應該接受,都有日倒下。”

過去的終究會過去。往日的繁華在歲月中流逝,

轉眼間就煙消雲散,變了模樣。

喜帖街,就是整個香港的縮影。港人面對的,倒也不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蕭條,只是過去太美好,襯托得現在不如意。內地的迅速發展加劇了香港的焦慮,曾經“國際大都市”的優越感早已蕩然無存,人人都在思考未來,卻又無法預測未來。

大勢之下,沒有哪個行業能保有昔日的榮光。

我們最熟悉香港的,不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也不是李兆基的恒基兆業,而是娛樂產業。

港樂、港影、港劇,基本上構成了好幾代內地民眾對於香港的印象。走在街上,隨便採訪路人,對方也許說不上現在的特首是誰,卻多半都能說出那些香港大明星的名字。

周潤發、成龍、張國榮、周星馳、劉德華、梅豔芳、張曼玉、梁朝偉……這些說不完的名字,不只屬於香港,更屬於整個華語世界。

其實,我對香港最初的記憶,不是粵語歌,也不是香港電影。

我熟悉黃日華的面孔早過四大天王,謝霆鋒火遍兩岸三地的時候,我最喜歡的香港藝人是羅嘉良。

沒錯,我最早接觸香港,是看港劇。

亞視的劇我只看過《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所以對我而言,港劇的代號就是三個字母:

TVB。

最鼎盛時的TVB,能讓整個中國討論同樣的劇情,唱著同一首主題曲。

從《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到《創世紀》、《尋秦記》,TVB製造了太多讓我們難忘的經典,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劇集不只是曾在電視上播出的影像,更是成長歲月中永恆的記憶片段。

有人說喜歡TVB的人,多半是因為情懷加成。

而情懷,大都是因為年齡。

看TVB長大的人,確實都不那麼年輕了。

《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引入內地熱播,是1985年的事情。當初看著這兩部電視劇著迷的少年,如今已經過了不惑之年。

年輕一點的,看著《神雕俠侶》、《大時代》這些劇長大的,也年過而立,孩子都打了好幾年的醬油。

而我這代人,其實沒趕上港劇最黃金的時代,但也算是見證了TVB最後的輝煌。《刑事偵緝檔案》、《創世紀》、《尋秦記》、《金枝欲孽》這些劇集,依然具有極高的水準。我身邊的朋友,結婚生子的也有許多了。

再小一點的95後甚至00後,大部分人可能對TVB就沒那麼深的感情了。近十年的TVB,雖然依舊有像《巾幗梟雄》、《珠光寶氣》、《使徒行者》這樣的好劇,但比起從前,品質上在下滑,影響力也日薄西山。

“看著TVB長大”,已經成為“不再年輕”的標誌,不知道是我們這些人該心酸,還是TVB該悲哀。

我說我喜歡TVB,指的也是那個曾經的TVB。

現在我下班回家打開電視,還是會找出那些TVB的老劇來看,哪怕劇情已無比熟悉,也還是願意用那些熟悉的面孔和聲音消磨時間。

但TVB的新劇,我看的不多。今年之前,2010年之後的劇我只完整地看過《使徒行者》,看完之後也覺得沒有大家吹得那麼神乎其神,開頭確實上佳,結尾卻不那麼出色了。但我也能理解大家對《使徒行者》的力捧,誰讓這幾年的TVB疲態盡顯呢?

17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也是TVB台慶五十周年。

台慶之年,TVB必有大動作,有大劇推出,這是老劇迷都知道的事情。今年TVB連續出了幾部還算不錯的劇集,從《心理追凶》到《踩過界》,再到《同盟》,以及剛剛推出的《使徒行者2》,都展示出了TVB的雄心壯志。

這幾部劇我都看了,時而也會感到驚喜。尤其是《踩過界》和《同盟》,前者有老港劇的生活氣和節奏感,後者則有點美劇的味道。

但我依舊不覺得TVB港劇能夠重現榮光。

TVB和內地合作,能拿到急需的資本,卻已經沒有了資源。看著《使徒行者2》,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撐起整部劇的,是年過60的許紹雄和年近60的苗僑偉,萱宣也已經47歲,陳豪的年紀,也算不上是小生了。

年輕面孔裡袁偉豪和周柏豪雖然已經算是出色,和當年那些TVB明星相比,卻還是差了太多。

從無線五虎到羅嘉良、古天樂、張家輝,再到林保怡、陳豪,TVB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這些年,TVB最缺的就是人才。

好不容易培養出了林峰、佘詩曼,卻都離開了。馬國明、王浩信雖然已經有很好的演技和人氣,卻實在是不足以將TVB重新推上巔峰。

青黃不接的人才儲備,體現在萬綺雯、胡定欣這樣的演員已經幾乎成為了TVB一姐。

不是說她們不好,只是想起黎姿、蔡少芬、郭可盈來,還是會有些許感慨。

演員其實尚且不是TVB最大的問題。當年的金牌監製戚其義、李添勝等人都已老去,編劇界的大咖有的北上淘金,有的如司徒錦源這樣的頂級編劇甚至已經撒手人寰。

就連TVB港劇標誌性的國語配音,也不那麼人丁興旺。老一輩的大神,和新一代的配音演員比起來,水準差異實在是太過明顯。也沒辦法,文藝復興時畫家畫宗教畫的水準,現在也再沒人能超越。

沒有了人才,也就失去了人氣。

失去了人氣,就算有錢投進來,拍出的劇也不會再是那個味道了。

《使徒行者2》我前兩天看了,劇情節奏蠻快的,演員演技也都線上,但我還是總覺得哪裡不對。

第一集就死了五個人,確實讓人驚訝,劇情的推進也著實不能算是拖遝,但《使徒行者2》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部香港版的美劇,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沒有了TVB自己的味道,港劇想要真正重現輝煌,太難了。

但改變也一定是必經之路,未來走向如何,我們誰也無法說得清了。

就像阿Kay在《喜帖街》裡唱的:

“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

這些劇集不只是曾在電視上播出的影像,更是成長歲月中永恆的記憶片段。

有人說喜歡TVB的人,多半是因為情懷加成。

而情懷,大都是因為年齡。

看TVB長大的人,確實都不那麼年輕了。

《上海灘》、《射雕英雄傳》引入內地熱播,是1985年的事情。當初看著這兩部電視劇著迷的少年,如今已經過了不惑之年。

年輕一點的,看著《神雕俠侶》、《大時代》這些劇長大的,也年過而立,孩子都打了好幾年的醬油。

而我這代人,其實沒趕上港劇最黃金的時代,但也算是見證了TVB最後的輝煌。《刑事偵緝檔案》、《創世紀》、《尋秦記》、《金枝欲孽》這些劇集,依然具有極高的水準。我身邊的朋友,結婚生子的也有許多了。

再小一點的95後甚至00後,大部分人可能對TVB就沒那麼深的感情了。近十年的TVB,雖然依舊有像《巾幗梟雄》、《珠光寶氣》、《使徒行者》這樣的好劇,但比起從前,品質上在下滑,影響力也日薄西山。

“看著TVB長大”,已經成為“不再年輕”的標誌,不知道是我們這些人該心酸,還是TVB該悲哀。

我說我喜歡TVB,指的也是那個曾經的TVB。

現在我下班回家打開電視,還是會找出那些TVB的老劇來看,哪怕劇情已無比熟悉,也還是願意用那些熟悉的面孔和聲音消磨時間。

但TVB的新劇,我看的不多。今年之前,2010年之後的劇我只完整地看過《使徒行者》,看完之後也覺得沒有大家吹得那麼神乎其神,開頭確實上佳,結尾卻不那麼出色了。但我也能理解大家對《使徒行者》的力捧,誰讓這幾年的TVB疲態盡顯呢?

17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也是TVB台慶五十周年。

台慶之年,TVB必有大動作,有大劇推出,這是老劇迷都知道的事情。今年TVB連續出了幾部還算不錯的劇集,從《心理追凶》到《踩過界》,再到《同盟》,以及剛剛推出的《使徒行者2》,都展示出了TVB的雄心壯志。

這幾部劇我都看了,時而也會感到驚喜。尤其是《踩過界》和《同盟》,前者有老港劇的生活氣和節奏感,後者則有點美劇的味道。

但我依舊不覺得TVB港劇能夠重現榮光。

TVB和內地合作,能拿到急需的資本,卻已經沒有了資源。看著《使徒行者2》,這種感覺更加明顯。

撐起整部劇的,是年過60的許紹雄和年近60的苗僑偉,萱宣也已經47歲,陳豪的年紀,也算不上是小生了。

年輕面孔裡袁偉豪和周柏豪雖然已經算是出色,和當年那些TVB明星相比,卻還是差了太多。

從無線五虎到羅嘉良、古天樂、張家輝,再到林保怡、陳豪,TVB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這些年,TVB最缺的就是人才。

好不容易培養出了林峰、佘詩曼,卻都離開了。馬國明、王浩信雖然已經有很好的演技和人氣,卻實在是不足以將TVB重新推上巔峰。

青黃不接的人才儲備,體現在萬綺雯、胡定欣這樣的演員已經幾乎成為了TVB一姐。

不是說她們不好,只是想起黎姿、蔡少芬、郭可盈來,還是會有些許感慨。

演員其實尚且不是TVB最大的問題。當年的金牌監製戚其義、李添勝等人都已老去,編劇界的大咖有的北上淘金,有的如司徒錦源這樣的頂級編劇甚至已經撒手人寰。

就連TVB港劇標誌性的國語配音,也不那麼人丁興旺。老一輩的大神,和新一代的配音演員比起來,水準差異實在是太過明顯。也沒辦法,文藝復興時畫家畫宗教畫的水準,現在也再沒人能超越。

沒有了人才,也就失去了人氣。

失去了人氣,就算有錢投進來,拍出的劇也不會再是那個味道了。

《使徒行者2》我前兩天看了,劇情節奏蠻快的,演員演技也都線上,但我還是總覺得哪裡不對。

第一集就死了五個人,確實讓人驚訝,劇情的推進也著實不能算是拖遝,但《使徒行者2》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部香港版的美劇,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沒有了TVB自己的味道,港劇想要真正重現輝煌,太難了。

但改變也一定是必經之路,未來走向如何,我們誰也無法說得清了。

就像阿Kay在《喜帖街》裡唱的:

“忘掉種過的花,重新的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