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年花開月正圓》之迷媽覺醒:孩子,你不用乖

最近,論電視劇最火熱程度,必然非《那年花開月正圓》莫屬。

追劇的你說得清這是為啥嗎?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中女主周瑩是一個不僅不“乖”,而且野蠻生長的“女漢子”,可是,她為何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可?

大家喜歡的肯定不是周瑩的粗俗和無禮,而是她活潑熱辣、獨立自強的精神。

作為一個家有女兒的媽媽,

也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學學周瑩,活成自己的樣子,不要做別人眼中的乖乖女。

1

乖孩子總是為別人而活

前不久,剛剛發生的一個產婦帶著懷胎十月的孩子墜樓身亡,另一位“親媽帶著女兒跳樓”的新聞,徹底驚醒了媽媽們。

這位媽媽是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

月入1萬以上;而她的丈夫沒工作、沒錢、沒車、沒房,還出軌,幾個月不回家。

為了挽回這樣一個丈夫,這位媽媽帶著女兒跳樓,以此要脅。

很多網友在評論裡怒斥:這是親媽嗎?怎麼這麼混蛋!

然而,網友們不清楚這兩位媽媽當時有多絕望!才會採取這樣極端的方式!

2

威脅孩子:不乖就別想要這些!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不乖媽媽就走了,你自己在這裡哭吧!”這是很多大人對孩子說的話。

你乖我才滿足你,你聽話我才愛你,不然我就拋棄你。

我10歲的時候,爸媽帶著我和表弟一起逛街,表弟哭著鬧著非要一個糖葫蘆,媽媽無奈地掏出錢買了下來。當問起我要不要的時候,我想了5秒鐘,還是輕輕的搖了搖頭。

於是,表弟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蘆,

而我卻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你看你姐姐多乖!”

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當時有多想吃那個糖葫蘆。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為怕父母失望,怕自己擔當不起“乖孩子”的稱號。

3

為了討好大人 故意做個乖孩子

你是不是常常母愛爆棚?無論她做對了什麼,你都會第一時間誇獎她:勇敢、善良、能幹、有禮貌……

有人說:“你想吃巧克力今天就得表現乖一點,

你乖爸爸就給你買。”

還會有人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不過,這個聰明的媽媽很少用這兩個詞:聽話、乖。

乖,聽話就是好嗎?

4

乖孩子容易失去自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那位帶著女兒跳樓的媽媽屬於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對自己的認可、自己的情緒,都建立在別人的評價和回應之中。

因為害怕會讓別人不高興、因為害怕破壞別人眼中自己的形象,寧可不表達自己的情緒,寧可壓抑自己的渴望,也要盡可能的去維護人際關係中的表面和諧。

人都說女人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在家庭中有話語權。其實,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

精神不獨立的女人,小時候聽父母的話,上學了聽老師的話,按部就班地讀書、工作、結婚,然後嫁雞隨雞從一而終,哪怕這段婚姻很明顯到了盡頭,也要忍辱負重維繫一個“完整的家”;哪怕這個男人已經渣成了糞土,“好歹他是孩子的爸爸”。

她們對自己的認可,都是靠別人的評價完成的;她們的情緒,都建立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無論是婚姻、還是人生,乖女孩們習慣了不思考、不質疑、不反抗、不出格。

不斷要求孩子聽話、服從,就是逐漸抽離她的精神支柱,讓她變成一個無法獨立的人。

開始是不敢,後來慢慢就變成了不能。

6

正常的孩子勇於做自己

沒那麼聽話的孩子,反而更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精神自由、自我認知良好、勇於做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憑藉自己靈氣四射的頭腦和敢想敢拼的衝勁,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卓爾不凡,在愛情中自信平等,永葆激情。

作為媽媽,我要保護女兒,給她“不聽話的權利”。

她不用因為要討好我,而壓抑吃糖葫蘆的渴望;

她不用因為我們的建議,而選擇穩定能養老的無趣工作;

她不用因為只是“應該結婚了”,而匆忙走入婚姻;

她也不用因為周圍人的眼光,而在一段失敗的關係中受盡折磨不敢脫身。

她可以自由地表達、自由地歡笑、自由地愛。

她可以充滿溫柔,但千萬別那麼乖。

來源|暖暖媽愛分享

“麻辣未聞”是團中央未來網新聞部負責維護的微信公共帳號,全面關注新聞熱點話題,尤其是教育行業的熱點事件,期待您的支持!

如果您有關於熱點新聞的線索或者對其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請與我們聯繫。告訴我們,您都關注哪些未成年人話題,我在未來網等你O(∩_∩)O

寧可不表達自己的情緒,寧可壓抑自己的渴望,也要盡可能的去維護人際關係中的表面和諧。

人都說女人只有經濟獨立,才能在家庭中有話語權。其實,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

精神不獨立的女人,小時候聽父母的話,上學了聽老師的話,按部就班地讀書、工作、結婚,然後嫁雞隨雞從一而終,哪怕這段婚姻很明顯到了盡頭,也要忍辱負重維繫一個“完整的家”;哪怕這個男人已經渣成了糞土,“好歹他是孩子的爸爸”。

她們對自己的認可,都是靠別人的評價完成的;她們的情緒,都建立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無論是婚姻、還是人生,乖女孩們習慣了不思考、不質疑、不反抗、不出格。

不斷要求孩子聽話、服從,就是逐漸抽離她的精神支柱,讓她變成一個無法獨立的人。

開始是不敢,後來慢慢就變成了不能。

6

正常的孩子勇於做自己

沒那麼聽話的孩子,反而更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精神自由、自我認知良好、勇於做自己、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憑藉自己靈氣四射的頭腦和敢想敢拼的衝勁,在社會上如魚得水、卓爾不凡,在愛情中自信平等,永葆激情。

作為媽媽,我要保護女兒,給她“不聽話的權利”。

她不用因為要討好我,而壓抑吃糖葫蘆的渴望;

她不用因為我們的建議,而選擇穩定能養老的無趣工作;

她不用因為只是“應該結婚了”,而匆忙走入婚姻;

她也不用因為周圍人的眼光,而在一段失敗的關係中受盡折磨不敢脫身。

她可以自由地表達、自由地歡笑、自由地愛。

她可以充滿溫柔,但千萬別那麼乖。

來源|暖暖媽愛分享

“麻辣未聞”是團中央未來網新聞部負責維護的微信公共帳號,全面關注新聞熱點話題,尤其是教育行業的熱點事件,期待您的支持!

如果您有關於熱點新聞的線索或者對其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請與我們聯繫。告訴我們,您都關注哪些未成年人話題,我在未來網等你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