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旅遊遊記:惜別荊州,走進襄陽

昨夜開始下雨,今天又下了一天,也有好處,景點人少。先到荊州東門的張居正故居。應該叫紀念館還差不多,三進的四合院完全沒住人的味道,不像李鴻章故居,還是住過人的。

也難怪,六百年滄海桑田,抗日時遺址處曾鏟平當機場。介紹張的內容還不如看下電視劇來得資訊多,逛了半個小時就我一人。

出來坐車到西門的博物館,城東城西也就三公里。荊州到底是古城,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跟著講解一路走一路聽。最值得看的還是熊家塚戰國墓的文物,據說應該是楚王墓。陪葬的東西沒曾多,殉葬的有九十多是曾的四倍。還有鎮館的漢代男屍及培藏品。

南屍過了兩千多年還皮膚肌肉完好,各關節還能動,不可思議。還有中國目前最早的根雕和木制鎮墓獸,挺開眼的。還有兩千年前被子,看古人比現在人聰明,被子一頭是凹形,正好露頭還蓋住肩,頭腳也容易分清,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用這方法了。

旁邊就是明萬歷時造的萬壽塔,已經底座已經在大堤下七米了。一路還算順利,原本打算一天的行程半天就走完了。

上了十二點的長途,下午三點半到了襄樊。買好明天中午去武當山的火車票,抓緊時間去米公祠。那是紀念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在黃鶴樓見識了他寫的鵝和米芾拜石的典故。襄樊也因他成了中國書法之鄉。到了這裡才知道原來以漢江為界分為樊城和襄陽,坐車進了襄陽城。

一早起來上了512直奔古隆中景區。離城區十五公里,八點半到,沒什麼遊客,還有點小雨。逛了一圈,雖說武侯祠是清代建築還有塊碑是明代的,但總的說還只能是個主題公園。不過地方很不錯。山中有樹有水,空氣新鮮,無一點嘈雜聲。草堂後有個亭子,旁邊是明朝襄王的墓塚。據說當年這個王爺相中這塊風水,拆了亭子給自己造墓,後來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軍把他墳刨個乾淨。出來的時候陸續有旅遊團來了,聽到導遊帶著麥克正說戲說三國典故,還有電瓶車發出的機械聲,寧靜被打破了,還好我也離開了。

上了十二點的長途,下午三點半到了襄樊。買好明天中午去武當山的火車票,抓緊時間去米公祠。那是紀念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在黃鶴樓見識了他寫的鵝和米芾拜石的典故。襄樊也因他成了中國書法之鄉。到了這裡才知道原來以漢江為界分為樊城和襄陽,坐車進了襄陽城。

一早起來上了512直奔古隆中景區。離城區十五公里,八點半到,沒什麼遊客,還有點小雨。逛了一圈,雖說武侯祠是清代建築還有塊碑是明代的,但總的說還只能是個主題公園。不過地方很不錯。山中有樹有水,空氣新鮮,無一點嘈雜聲。草堂後有個亭子,旁邊是明朝襄王的墓塚。據說當年這個王爺相中這塊風水,拆了亭子給自己造墓,後來明末李自成的農民軍把他墳刨個乾淨。出來的時候陸續有旅遊團來了,聽到導遊帶著麥克正說戲說三國典故,還有電瓶車發出的機械聲,寧靜被打破了,還好我也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