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當所有交易都塵埃落定時,各支球隊的得與失分析!

經過兩年瘋狂的大頂薪,在薪資空間增幅遠低於預期下,今年的暑假的劇本從大頂薪又重回以交易為主軸的模式,而且,誇張的交易一波接一波,直到九月底都有新的驚喜。

交易的序曲從凱爾特人換出狀元簽開始,接著湖人隊與老鷹隊先後清出了拉塞爾與霍華德,直到選秀會上公牛隊幾乎無預警的送出吉米巴特勒達到第一個高☆禁☆潮。當所有球隊都等著自由球員開市準備大顯身手時,火箭隊卻暗地裡開始另一波讓人歎為觀止的交易計畫,

透過球員與經紀人暗地裡運作,火箭隊與即將成為自由球員的快船隊保羅達成共識,在自由球員開始前的6月28日以七換一的方式換到了市場上最大牌的控衛保羅,火箭隊總經理莫雷透過交易來的不保證底薪合約與球隊本身的不保證底薪合約搭配幾名替補打包而成的包裹,讓人大開眼界。

過往的暑假,每支球隊努力的追逐自由球員,但在快船隊與火箭隊率先起跑下,

其他球隊也開始加緊運作,除了森林狼隊送出盧比奧,確定明年夏天不會留隊的保羅 喬治也被步行者隊送往雷霆隊。

這幾筆交易也讓今年的自由市場格外冷清,節奏也更為明快,第一天結束除了保羅米爾薩普與海沃德之外的一線球星全數底定,隨後海沃德也確定遠走波士頓後自由球員市場也幾乎告一段落。

但交易市場還沒結束

▲歐文意外成為綠衫軍一員

騎士隊的歐文突如其來的求去又挑起了市場敏感神經,風聲在騎士隊問過一輪後逐漸淡去,卻在八月下旬與凱爾特人達成用以賽亞湯瑪斯、克勞德、日日奇與2018年籃網隊首輪選秀權交換歐文的重磅級交易,這是NBA歷史上第一次有總決賽或分區決賽的對手在系列賽結束後的暑假裡就交換明星球員的例子。

這出徹頭徹尾的鬧劇在湯瑪斯的臀部傷勢下遲遲無法定案,最後凱爾特人在奉上一枚2020年第二輪選秀權後終於劃下句點。

NBA的新賽季提前至十月初開始熱身賽,但此時尼克斯隊卻又丟出了重啟卡梅隆安東尼的交易話題,當媒體又開始重炒火箭隊、騎士隊等冷飯時卻意外的殺出了雷霆隊,

用替補中鋒坎特、替補前鋒道格·邁克德莫特與2018年的公牛隊第二輪選秀權就換到了許多球隊爭逐的安東尼,讓原本是單核球隊的雷霆隊只花了一個暑假就成了聯盟最新的三巨頭球隊。

多巨頭的迷思

這個暑假的諸多交易除了讓人目不暇給,也讓人開始發現現代NBA總經理交易價值觀的轉變。首先,每一支球隊都想湊巨頭,但是在領頭羊勇士隊不只是三巨頭的效應下,每支球隊不僅要湊巨頭,而且至少要湊到三個巨頭才能交差,而且在湊巨頭的同時還得要保有替補的競爭力,這樣的思維正在改變整個NBA的交易市場,也改變了過往對等交易的觀念。大多數有志於大位的球隊都不願意損及球隊核心戰力,而無心競逐的球隊也不願意拿出籌碼變成只有一個球星落得不上不下的思維下,不得不交易的球隊幾乎都沒有辦法在市場上獲得太好的交易籌碼,最後只能在一堆不那麼好的交易包裹中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包裹,導致這麼多筆交易中這些不得不做交易的球隊雖然拋售聯盟裡的一線球星,卻換來一群身價與資料都不等值的球員,僅有凱爾特人將球隊的主力球星湯瑪斯給放入交易之中。

過度保護的首輪選秀權有不如自己來

此外,過往的一線球星交易裡都會附帶著首輪選秀權作為球隊重建的資產,但在凱爾特人送出加內特皮爾斯時收了籃網隊三枚首輪選秀權與一年的選秀權交換權力後,近幾年的交易中所送出的首輪選秀權幾乎都帶著重重的保護限制,影響首輪選秀權的吸引力。例如選秀會前凱爾特人交易出手中的籃網隊狀元簽時從七六人隊收到的2018年湖人隊首輪選秀權,但這個市場上僅次於籃網簽的熱門選秀權居然只有落在第二到第五順位才能成真,堪稱是選秀權保護的極致。在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下,首輪選秀權淪為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幌子,還不如球隊自己輸球坦來的簡單。導致這八筆交易裡除了凱爾特人送出的籃網簽外,只有在保羅的交易裡火箭隊則附上了有前三順位保護的首輪選秀權,而Rubio交易中從爵士隊手中換了2018年的雷霆隊首輪選秀權,這個選秀權雖然沒有保護,但在雷霆隊組成三巨頭下幾乎確定與樂透甚至是前二十順位元無緣,其他的交易裡只是放入今年選秀會上的新秀來做資產平衡。

在進入每一筆交易之前,先來看看這些交易的主要球星的比較。如果單以進攻而論,被凱爾特人當成包裹之一的湯瑪斯無論在得分、OWS、OBPM都是所有球星之首,此外他的TS%與助攻都居第二。相較之下,近年評價大幅滑落的中鋒霍華德資料幾乎都墊底,但在內線居優勢的投籃命中率與防守卻是所有球員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星味逐漸不足的霍華德從這份名單中移除,會發現最新被交易的巨頭安東尼將在更多項資料上居所有球星之末,這恐怕才是這筆交易讓人唏噓之處。

尼克斯/步行者-雷霆

一個暑假換回兩個明星小前鋒,且除了坎特外另外三個交易籌碼都是過去一年裡雷霆隊從其他球隊交易來的球員,讓雷霆隊一直處於無痛升級的詭異模式,總經理薩姆·普雷斯蒂的交易神技也成了話題。

有趣的是如果以效率值PER做比較,牽扯的六名球員PER值最高的居然是雷霆隊送往尼克斯隊的替補中鋒坎特的23.7,他的PER還要高於喬治的20.2與安東尼的17.9,也由於雷霆隊的戰績遠優於尼克斯隊,讓坎特的WS值5.8要優於安東尼的4.7。如果單以WS看,雷霆隊在兩筆交易裡獲得了11.8同時間送出的球員則是11.3,雷霆隊在WS上並沒有太過「搶劫」。

如果以WS或是PER的角度,雷霆隊送往尼克斯隊的包裹要略優於步行者隊,只是兩者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如果考量到隊型、未來性與控制年限,步行者隊換到的奧拉迪波與薩博尼斯可能還要好些。

在與尼克斯隊的交易裡,雷霆隊送出了替補中鋒坎特由於現代籃球風格的轉變,讓傳統型的內線坎特在場上的重要性遠不如隊友亞當斯,但實際上坎特在上個賽季裡打出了生涯最佳的成績,雖然資料因為轉為替補而不及2014-15賽季剛轉入雷霆對時的成績,但如果換算成每36分鐘的資料,會發現坎特寫下生涯最佳的得分資料。只是在尼克斯隊已經有波爾津吉斯與威利·埃爾南戈麥斯兩名年輕內線下,轉入尼克斯隊後的坎特不僅是否真的有表現的空間還有待觀察,他的存在更可能阻擋了兩個更適合現代籃球的歐陸內線的發展,因此這個資料上看來對尼克斯隊有利的交易其實隊尼克斯隊並沒有太多好處。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喬治與安東尼兩個聯盟頂尖小前鋒做比較,會發現安東尼除了USG%外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與喬治有一段落差,而如果再加入另一個小前鋒巴特勒,安東尼在資料上的落差就更加明顯,而資料差的落差也反應出過去幾季安東尼在聲勢上不若另外幾位頂尖小前鋒的現實,而尼克斯隊在交易上的得利更多是因為安東尼不佳的資料與極度往單打傾斜的球技。

只是能夠擺脫安東尼與菲爾傑克遜兩大鬧劇,尼克斯隊就已經是巨大的補強,剩下能透過交易解決的,都是小事。

籃網-湖人

這個暑假,布魯克洛佩茲獲得了近乎天王中鋒的評價,許多人認為送出洛佩茲將使籃網隊繼續在聯盟底部徘徊,但實際上洛佩茲雖然有20.5分每場卻只抓下5.4個籃板,這籃板數字比起暑假裡被交易的明星小前鋒們還差,洛佩茲其他面向也都遠不如其他被交易的球星,在他上場已經證明無法替籃網隊贏得太多比賽下,這些評論明顯高估了失去他的損失。

由於是兩隻聯盟底部球隊間的交易,兩隊交易的球員雖然知名度不差,但球員的WS卻十分的悲劇。就WS而言湖人隊是贏家,以VORP而言,湖人隊的兩名球員只有0.3,要遠低於洛佩茲的2,但如果以PER來看,湖人隊送出27.6只換回20.4,不過在洛佩茲只有一年剩餘合約下,籃網隊顯然會是這筆交易長線的贏家。

老鷹-黃蜂

如果不是老鷹隊決心要擺脫過去,黃蜂隊想用貝裡內利與普拉姆利就換到防守與籃板依然在聯盟前端的霍華德恐怕有相當的難度,儘管霍華德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霍華德,但黃蜂隊送出的兩個球員卻即使連資料相加都難以跟霍華德相抗衡,讓這筆交易幾乎是呈現一面倒。

森林狼-公牛

要不是隆多受傷,以東區第八擠入季後賽的公牛隊在首輪差點弄翻了頭號種子凱爾特人,但公牛隊卻選擇在選秀會前將球隊主將巴特勒給送往森林狼隊,只換回有傷在身的拉文與幾乎沒有太多表現的控衛鄧恩。

透過與其他球隊的主力做比較可以發現巴特勒的資料即使在這些一流球星之間也屬於頂尖的程度,特別是他的WS(13.8)與VORP(6.3)跟其他球員都有段不小的距離,除了三分球的比重與現今籃球潮流有些落差外,可說是沒有太多可挑替之處。如果以WS而言,公牛隊自然是完全的入不敷出,但在球隊鐵了心重建與輸球拼轉運下WS自然不是公牛隊高層關心的重點,只是公牛隊換到的包裹是否真有在幾年後重現巴特勒的潛力?這恐怕是個非常大的問號。

火箭-快船

雖然火箭隊送出了先發控衛、第六人、兩個輪替內替補與一個發展聯盟球員,但如果從WS的觀點來看,火箭隊送出最高的WS球員是排名第四位的貝芙麗,可以說火箭隊在並沒有動到球隊上個賽季能夠幫助哈登打出佳績的其他重要資產下,就從快船隊換來無論是傳統資料(18.1分、9.2助攻)或是PER(26.2)、WS(10.6)、VORP(5.3)都屬頂尖的克裡斯保羅,成功地做到近乎無痛的升級,只可惜火箭隊沒能夠在換到第三個巨頭,讓球隊在瘋狂的競逐中又落居下風。

從快船隊的觀點,在保羅的離去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下,能夠從火箭隊獲得四個可用之兵可說是一大收穫,原本留隊的球員加上這些即戰力,再搭配快船隊透過後續的市場操作取得加里納利,讓球隊依然在西區保有一定的競爭力,暑假的操作可說是絕處逢生的最佳寫照,也是許多人忽略的操盤功力。

騎士-凱爾特人

看過上面幾個交易,凱爾特人暑假裡主動參與騎士隊交易的舉動就更讓人摸不著頭緒。以資料看,由於湯瑪斯是凱爾特人的第一主將,因此湯瑪斯不僅個人的資料非常優異,許多與勝負相關的進階資料上湯瑪斯也都取得非常鮮明的優勢。這結果導致凱爾特人光是湯瑪斯一人的資料就已經在傳統或進階資料裡取得對比的優勢,再加上克勞德的WS(6.7)與三分命中率(39.8%)都是今年夏天所有交易配菜球員之最,讓兩隊在資料上的天平極度的往一端傾斜。在歐文的防守比起湯瑪斯沒有好到具有決定性優勢的情況下,歐文真正比湯瑪斯有優勢的地方在於只有24歲的年紀,以及每個人都這樣說但實際上很難說明的「天份」。

只是,這個天份的差距是否巨大到需要送出以賽亞湯瑪斯的12.5WS外再補上克勞德的6.7,導致凱爾特人為了換取歐文(WS 8.9)用了高達19.2的WS,還要再送上日日奇、2018籃網首輪簽與2020年熱火第二輪選秀權的地步,就大有商榷的餘地。特別是在另外七起交易裡其他球隊送出的包裹裡根本連球隊主力的邊都沒摸上,而凱爾特人卻在已經送出球隊第一人湯瑪斯的情況下還要加碼,更別提凱爾特人的包裹裡送出在這個時代根本是天方夜譚的弱隊無保護首輪選秀權。

當簽下那張合約,一切都已經決定

▲海沃德是凱爾特人暑假唯一鎖定的目標,卻花去太多時間與預算

凱爾特人的問題在於從自由球員市場開始前就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小前鋒海沃德身上,因此儘管這些交易裡的物件都曾經跟凱爾特人產生交集,但在自由市場開始前凱爾特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參與競標,只能以相對差的包裹充數,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其他球隊以明顯有落差的包裹就打包一個巨頭回家。等到自由市場開始,雖然凱爾特人順利的獲得海沃德的首肯,但一方面已經浪費的四天時間,另一方面又面臨薪資空間成長不如預期的計算失誤,迫使凱爾特人得要送出最有薪資價值的布蘭得利來空出簽下海沃德所需要的薪資空間。沒有薪資八百八十萬美金的布蘭得利,代表凱爾特人爭逐聯盟其他頂尖球員時只能拿出湯瑪斯的六百萬美金來做籌碼,但四天的時間差又讓凱爾特人實際上沒有太多可競逐的物件。

對凱爾特人最尷尬的是即使當初不鎖定海沃德,凱爾特人也沒有太多餘力可以同時容納兩個明星球原來搭配湯瑪斯,而真正的關鍵其實在去年暑假凱爾特人決定用頂薪簽下內線霍福德時就已經決定。雖然霍福德有內線最佳的5.0助攻,但拿著頂薪的他卻只有14.0分、6.8籃板,不僅不足以成為現今籃球定義下的巨頭,也不足以填補凱爾特人在禁區的巨大空缺,而他的高薪,更卡死了凱爾特人在今年暑假運作的空間,以及可能永遠也填不滿的禁區缺口。

也讓人開始發現現代NBA總經理交易價值觀的轉變。首先,每一支球隊都想湊巨頭,但是在領頭羊勇士隊不只是三巨頭的效應下,每支球隊不僅要湊巨頭,而且至少要湊到三個巨頭才能交差,而且在湊巨頭的同時還得要保有替補的競爭力,這樣的思維正在改變整個NBA的交易市場,也改變了過往對等交易的觀念。大多數有志於大位的球隊都不願意損及球隊核心戰力,而無心競逐的球隊也不願意拿出籌碼變成只有一個球星落得不上不下的思維下,不得不交易的球隊幾乎都沒有辦法在市場上獲得太好的交易籌碼,最後只能在一堆不那麼好的交易包裹中挑選對自己最有利的包裹,導致這麼多筆交易中這些不得不做交易的球隊雖然拋售聯盟裡的一線球星,卻換來一群身價與資料都不等值的球員,僅有凱爾特人將球隊的主力球星湯瑪斯給放入交易之中。

過度保護的首輪選秀權有不如自己來

此外,過往的一線球星交易裡都會附帶著首輪選秀權作為球隊重建的資產,但在凱爾特人送出加內特皮爾斯時收了籃網隊三枚首輪選秀權與一年的選秀權交換權力後,近幾年的交易中所送出的首輪選秀權幾乎都帶著重重的保護限制,影響首輪選秀權的吸引力。例如選秀會前凱爾特人交易出手中的籃網隊狀元簽時從七六人隊收到的2018年湖人隊首輪選秀權,但這個市場上僅次於籃網簽的熱門選秀權居然只有落在第二到第五順位才能成真,堪稱是選秀權保護的極致。在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護下,首輪選秀權淪為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幌子,還不如球隊自己輸球坦來的簡單。導致這八筆交易裡除了凱爾特人送出的籃網簽外,只有在保羅的交易裡火箭隊則附上了有前三順位保護的首輪選秀權,而Rubio交易中從爵士隊手中換了2018年的雷霆隊首輪選秀權,這個選秀權雖然沒有保護,但在雷霆隊組成三巨頭下幾乎確定與樂透甚至是前二十順位元無緣,其他的交易裡只是放入今年選秀會上的新秀來做資產平衡。

在進入每一筆交易之前,先來看看這些交易的主要球星的比較。如果單以進攻而論,被凱爾特人當成包裹之一的湯瑪斯無論在得分、OWS、OBPM都是所有球星之首,此外他的TS%與助攻都居第二。相較之下,近年評價大幅滑落的中鋒霍華德資料幾乎都墊底,但在內線居優勢的投籃命中率與防守卻是所有球員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星味逐漸不足的霍華德從這份名單中移除,會發現最新被交易的巨頭安東尼將在更多項資料上居所有球星之末,這恐怕才是這筆交易讓人唏噓之處。

尼克斯/步行者-雷霆

一個暑假換回兩個明星小前鋒,且除了坎特外另外三個交易籌碼都是過去一年裡雷霆隊從其他球隊交易來的球員,讓雷霆隊一直處於無痛升級的詭異模式,總經理薩姆·普雷斯蒂的交易神技也成了話題。

有趣的是如果以效率值PER做比較,牽扯的六名球員PER值最高的居然是雷霆隊送往尼克斯隊的替補中鋒坎特的23.7,他的PER還要高於喬治的20.2與安東尼的17.9,也由於雷霆隊的戰績遠優於尼克斯隊,讓坎特的WS值5.8要優於安東尼的4.7。如果單以WS看,雷霆隊在兩筆交易裡獲得了11.8同時間送出的球員則是11.3,雷霆隊在WS上並沒有太過「搶劫」。

如果以WS或是PER的角度,雷霆隊送往尼克斯隊的包裹要略優於步行者隊,只是兩者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大,如果考量到隊型、未來性與控制年限,步行者隊換到的奧拉迪波與薩博尼斯可能還要好些。

在與尼克斯隊的交易裡,雷霆隊送出了替補中鋒坎特由於現代籃球風格的轉變,讓傳統型的內線坎特在場上的重要性遠不如隊友亞當斯,但實際上坎特在上個賽季裡打出了生涯最佳的成績,雖然資料因為轉為替補而不及2014-15賽季剛轉入雷霆對時的成績,但如果換算成每36分鐘的資料,會發現坎特寫下生涯最佳的得分資料。只是在尼克斯隊已經有波爾津吉斯與威利·埃爾南戈麥斯兩名年輕內線下,轉入尼克斯隊後的坎特不僅是否真的有表現的空間還有待觀察,他的存在更可能阻擋了兩個更適合現代籃球的歐陸內線的發展,因此這個資料上看來對尼克斯隊有利的交易其實隊尼克斯隊並沒有太多好處。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喬治與安東尼兩個聯盟頂尖小前鋒做比較,會發現安東尼除了USG%外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與喬治有一段落差,而如果再加入另一個小前鋒巴特勒,安東尼在資料上的落差就更加明顯,而資料差的落差也反應出過去幾季安東尼在聲勢上不若另外幾位頂尖小前鋒的現實,而尼克斯隊在交易上的得利更多是因為安東尼不佳的資料與極度往單打傾斜的球技。

只是能夠擺脫安東尼與菲爾傑克遜兩大鬧劇,尼克斯隊就已經是巨大的補強,剩下能透過交易解決的,都是小事。

籃網-湖人

這個暑假,布魯克洛佩茲獲得了近乎天王中鋒的評價,許多人認為送出洛佩茲將使籃網隊繼續在聯盟底部徘徊,但實際上洛佩茲雖然有20.5分每場卻只抓下5.4個籃板,這籃板數字比起暑假裡被交易的明星小前鋒們還差,洛佩茲其他面向也都遠不如其他被交易的球星,在他上場已經證明無法替籃網隊贏得太多比賽下,這些評論明顯高估了失去他的損失。

由於是兩隻聯盟底部球隊間的交易,兩隊交易的球員雖然知名度不差,但球員的WS卻十分的悲劇。就WS而言湖人隊是贏家,以VORP而言,湖人隊的兩名球員只有0.3,要遠低於洛佩茲的2,但如果以PER來看,湖人隊送出27.6只換回20.4,不過在洛佩茲只有一年剩餘合約下,籃網隊顯然會是這筆交易長線的贏家。

老鷹-黃蜂

如果不是老鷹隊決心要擺脫過去,黃蜂隊想用貝裡內利與普拉姆利就換到防守與籃板依然在聯盟前端的霍華德恐怕有相當的難度,儘管霍華德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霍華德,但黃蜂隊送出的兩個球員卻即使連資料相加都難以跟霍華德相抗衡,讓這筆交易幾乎是呈現一面倒。

森林狼-公牛

要不是隆多受傷,以東區第八擠入季後賽的公牛隊在首輪差點弄翻了頭號種子凱爾特人,但公牛隊卻選擇在選秀會前將球隊主將巴特勒給送往森林狼隊,只換回有傷在身的拉文與幾乎沒有太多表現的控衛鄧恩。

透過與其他球隊的主力做比較可以發現巴特勒的資料即使在這些一流球星之間也屬於頂尖的程度,特別是他的WS(13.8)與VORP(6.3)跟其他球員都有段不小的距離,除了三分球的比重與現今籃球潮流有些落差外,可說是沒有太多可挑替之處。如果以WS而言,公牛隊自然是完全的入不敷出,但在球隊鐵了心重建與輸球拼轉運下WS自然不是公牛隊高層關心的重點,只是公牛隊換到的包裹是否真有在幾年後重現巴特勒的潛力?這恐怕是個非常大的問號。

火箭-快船

雖然火箭隊送出了先發控衛、第六人、兩個輪替內替補與一個發展聯盟球員,但如果從WS的觀點來看,火箭隊送出最高的WS球員是排名第四位的貝芙麗,可以說火箭隊在並沒有動到球隊上個賽季能夠幫助哈登打出佳績的其他重要資產下,就從快船隊換來無論是傳統資料(18.1分、9.2助攻)或是PER(26.2)、WS(10.6)、VORP(5.3)都屬頂尖的克裡斯保羅,成功地做到近乎無痛的升級,只可惜火箭隊沒能夠在換到第三個巨頭,讓球隊在瘋狂的競逐中又落居下風。

從快船隊的觀點,在保羅的離去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下,能夠從火箭隊獲得四個可用之兵可說是一大收穫,原本留隊的球員加上這些即戰力,再搭配快船隊透過後續的市場操作取得加里納利,讓球隊依然在西區保有一定的競爭力,暑假的操作可說是絕處逢生的最佳寫照,也是許多人忽略的操盤功力。

騎士-凱爾特人

看過上面幾個交易,凱爾特人暑假裡主動參與騎士隊交易的舉動就更讓人摸不著頭緒。以資料看,由於湯瑪斯是凱爾特人的第一主將,因此湯瑪斯不僅個人的資料非常優異,許多與勝負相關的進階資料上湯瑪斯也都取得非常鮮明的優勢。這結果導致凱爾特人光是湯瑪斯一人的資料就已經在傳統或進階資料裡取得對比的優勢,再加上克勞德的WS(6.7)與三分命中率(39.8%)都是今年夏天所有交易配菜球員之最,讓兩隊在資料上的天平極度的往一端傾斜。在歐文的防守比起湯瑪斯沒有好到具有決定性優勢的情況下,歐文真正比湯瑪斯有優勢的地方在於只有24歲的年紀,以及每個人都這樣說但實際上很難說明的「天份」。

只是,這個天份的差距是否巨大到需要送出以賽亞湯瑪斯的12.5WS外再補上克勞德的6.7,導致凱爾特人為了換取歐文(WS 8.9)用了高達19.2的WS,還要再送上日日奇、2018籃網首輪簽與2020年熱火第二輪選秀權的地步,就大有商榷的餘地。特別是在另外七起交易裡其他球隊送出的包裹裡根本連球隊主力的邊都沒摸上,而凱爾特人卻在已經送出球隊第一人湯瑪斯的情況下還要加碼,更別提凱爾特人的包裹裡送出在這個時代根本是天方夜譚的弱隊無保護首輪選秀權。

當簽下那張合約,一切都已經決定

▲海沃德是凱爾特人暑假唯一鎖定的目標,卻花去太多時間與預算

凱爾特人的問題在於從自由球員市場開始前就已經將目標鎖定在小前鋒海沃德身上,因此儘管這些交易裡的物件都曾經跟凱爾特人產生交集,但在自由市場開始前凱爾特人都沒有辦法真正參與競標,只能以相對差的包裹充數,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其他球隊以明顯有落差的包裹就打包一個巨頭回家。等到自由市場開始,雖然凱爾特人順利的獲得海沃德的首肯,但一方面已經浪費的四天時間,另一方面又面臨薪資空間成長不如預期的計算失誤,迫使凱爾特人得要送出最有薪資價值的布蘭得利來空出簽下海沃德所需要的薪資空間。沒有薪資八百八十萬美金的布蘭得利,代表凱爾特人爭逐聯盟其他頂尖球員時只能拿出湯瑪斯的六百萬美金來做籌碼,但四天的時間差又讓凱爾特人實際上沒有太多可競逐的物件。

對凱爾特人最尷尬的是即使當初不鎖定海沃德,凱爾特人也沒有太多餘力可以同時容納兩個明星球原來搭配湯瑪斯,而真正的關鍵其實在去年暑假凱爾特人決定用頂薪簽下內線霍福德時就已經決定。雖然霍福德有內線最佳的5.0助攻,但拿著頂薪的他卻只有14.0分、6.8籃板,不僅不足以成為現今籃球定義下的巨頭,也不足以填補凱爾特人在禁區的巨大空缺,而他的高薪,更卡死了凱爾特人在今年暑假運作的空間,以及可能永遠也填不滿的禁區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