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家族再添新成員 西安街頭出現共用電動單車

共用電單車出現在西安街頭 記者 劉曉雲 攝

如今,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共用單車給人們出行帶來了不小的變化。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近日西安街頭又多了一種新的共用交通工具——共用電單車。

退款不是立即到賬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省體育場東門附近,這裡擺放著不少黑綠相間的共用電單車。根據車身資訊,可以看到經營方是一家名叫享騎電單車的企業。電單車的外觀像自行車,騎行方式和現在的共用單車一樣。

記者下載了“享騎電單車”APP,完成註冊並充值後,選定車輛點擊“我要用車”,然後掃描車身二維碼或輸入車輛編碼,即可開鎖用車。借車成功後,記者的手機上顯示出所用電單車的剩餘電量等資料。關於騎行費用,APP介紹為1小時內3元,超過1小時後每小時收費5元。記者在體驗過程中發現,想要電單車“跑”起來,需要先踩腳蹬蹬兩圈,再旋轉把手。因為是電動助力,騎行相對來說不費力,

速度不是特別快,成人可以輕鬆操作。那麼,押金是否難退?隨後,記者點擊退款299元誠信金,頁面顯示退款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非“立即到賬”。

還車要到指定停車點

出於好奇,不少市民駐足在電單車跟前“研究”起來。但是,鮮有人騎。記者體驗期間,大概30分鐘內,只看到幾個人前來掃碼用車,以及少數人來還車。

“這車子好騎著呢。比起共用單車,不用腳蹬,騎起來更輕鬆。就是還車實在太難。

”市民張先生說,他在草場坡跟前看到共用電單車後,想著自己到小寨附近辦事,騎共用電單車能快一些。於是,他通過掃描二維碼下載APP註冊,可使用時他發現,共用電單車借車容易,還車難。“還車確實有點麻煩。”張先生說,他一開始覺得共用電單車和共用自行車應該一樣,不用的時候,只要停放在不影響他人的地方就可以了。誰知到了地方,他才發現手機上沒有辦法還車。

“還車時,必須還到指定停車點。否則,沒有辦法成功還車,只能繼續計費。”張先生說,無奈之下,他快速辦完事後又原路返回,將共用電單車停在省體育場東門附近的停車點後才離開。

將來停車點多了會更方便

採訪中,記者看到,享騎電單車的兩位運維人員前來檢查車輛。工作人員潘師傅用手機一一掃描車輛上的二維碼,查看每輛車的剩餘電量情況。發現電量不足的電單車後,

他便取出一把小鑰匙,將鎖在車上的電瓶取出,重新換上滿電的電瓶。針對市民反映的還車難問題,潘師傅說:“目前,高新區投放比較集中,停車點較多。省體育場這邊才投放不久,周圍停車點也比較少。不過,以後停車點就會多了,到時候還車會方便。”他說。

“目前我們實行階梯計費,1小時以內3元,1小時以上每小時5元。”享騎電單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這樣的收費標準,有市民開玩笑說:“一小時內3元,我覺得划不來。經常騎的話,一兩年下來都可以買一輛電動自行車了。”

相關負責人表示,共用電單車採用的“非零啟動”模式,可最大限度確保使用者起步時的行車安全。另外,工作人員提醒,騎行途中,如果使用者需要臨時停靠,可以點擊“臨時鎖車”。但是,臨時鎖車不是還車,車輛計費仍在持續。還車時,用戶需將車輛整齊停放到系統劃定的區域內,點選“我要還車”,成功還車後即可離開。結合系統提示,不在停車點,用戶是不能完成還車的。

車輛管理依託“電子圍欄”

據介紹,目前“享騎”在西安地區計畫投放1萬~2萬輛,未來將拓展至整個西安地區。

“車輛管理方面,我們採用電子圍欄技術,可實現有站無樁運營,堅持‘定點還車’,可有效防止街頭亂停亂放等現象。”享騎電單車相關負責人說。

這位元負責人表示,依託“電子圍欄”技術,“享騎”引導使用者定點還車後,方可結束計費。結合車輛投放情況,初期計畫在西安設置2000~2500個“電子圍欄”。加強線上管理的同時,還要求線下運維人員“每天和車輛見一面”,確保對車輛及時維修保養,最大限度減少車輛上線對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的影響。

我覺得划不來。經常騎的話,一兩年下來都可以買一輛電動自行車了。”

相關負責人表示,共用電單車採用的“非零啟動”模式,可最大限度確保使用者起步時的行車安全。另外,工作人員提醒,騎行途中,如果使用者需要臨時停靠,可以點擊“臨時鎖車”。但是,臨時鎖車不是還車,車輛計費仍在持續。還車時,用戶需將車輛整齊停放到系統劃定的區域內,點選“我要還車”,成功還車後即可離開。結合系統提示,不在停車點,用戶是不能完成還車的。

車輛管理依託“電子圍欄”

據介紹,目前“享騎”在西安地區計畫投放1萬~2萬輛,未來將拓展至整個西安地區。

“車輛管理方面,我們採用電子圍欄技術,可實現有站無樁運營,堅持‘定點還車’,可有效防止街頭亂停亂放等現象。”享騎電單車相關負責人說。

這位元負責人表示,依託“電子圍欄”技術,“享騎”引導使用者定點還車後,方可結束計費。結合車輛投放情況,初期計畫在西安設置2000~2500個“電子圍欄”。加強線上管理的同時,還要求線下運維人員“每天和車輛見一面”,確保對車輛及時維修保養,最大限度減少車輛上線對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