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澳洲私校真是“貴族工廠”?是華裔擠進“上流社會”的敲門磚……

澳洲的私校,真是華裔擠進“上流社會”的敲門磚嗎?

在澳洲,許多華人家長對私立中學寄予冀望和美好想像。經濟條件優厚的家庭往往毫不猶豫的為孩子孩子選擇私校,而普通工薪階級的家長也會從孩子小學時就報名補習班、變身“虎爸虎媽”希望孩子能夠拿到私立中學獎學金。

私立中學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家長們作為上層社會入門必修課或者說澳洲階級通道的門禁卡。不管家庭實際經濟實力如何,許多家長們都希望能夠盡全力給孩子爭取到這個資格。

私立學校的“貴族教育”貴在哪兒?

在私立學校,除了正式的課程,孩子們可以學到更佳溫文爾雅的語言和富人的溝通方式。

進入私立學校的孩子會變得善於和富人溝通。並且對富裕階級沒有畏懼,也可能結交很多朋友。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在私立學校與富人交往的親身經歷貌似是“成功”的讓孩子從一個社會階層邁向另一個社會階層的階梯。

很多人甚至將私校稱為“貴族工廠”,私校中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和歡樂也被大眾輿論所津津樂道。私校裡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豐富:辯論小組、田徑運動、管弦樂隊、舞蹈課、創意手工課程等等都在開發學生的潛力、促其全面發展有明顯優勢。

私校老師也都是非常有資歷、有實力,睿智博學、關心學生的人。

私校中很重視孩子的價值觀、習慣養成以及人格塑造,這也是許多家長選擇私校的首要原因之一。優秀的品質、良好的習慣、優雅的行為舉止、自主學習的意識等等都是需要從小培養,

私校恰好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教會孩子這些的地方。

在私立學校中“工薪家庭”也有五味雜陳

在澳洲,私立學校對許多工薪階級的家庭來說,也是一次“變形記”。

工薪階級家庭為孩子選擇私立學校就意味著闖入了一個新的特權世界,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原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東西。

開始的不僅是孩子的中學生涯,更是一場有關“薰陶教育理念”活生生的實驗。

我們來看看私校中工薪階級家庭在“私校小社會”中有以下這些敏感點:

01

接送孩子的時刻

接送孩子時,大多數家長都要開車,而開什麼車、家長穿著又如何就自然而然成為一個“敏感時刻”,甚至有家長會在離學校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將孩子放下,讓孩子走去學校。

02

孩子的生日會

在澳洲,給孩子舉辦生日會應該是每個家長都要上的“必修課”,而對於私校家長來說,“生日會”預算又要更上一層樓,通常至少也要幾千澳元,這對工薪家庭來說這恐怕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03

假期後孩子們的交流會

通常學校假期結束,新學期開始時,老師們都會在課堂上提問大家假期都做了什麼。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與家長出國遊玩、不說是看遍天下珍奇,但也是家長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而這時候,對工薪家庭的孩子、家長都是一場心照不宣的考驗;工薪家庭的家長往往都會忙於生計,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別說花費幾萬澳元帶著孩子環游世界。

04

孩子的心態變化

對工薪家庭來說,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地位的“改變”伴隨的還有可能是孩子自己內心深處身為窮人的恥辱和孤立感。當身邊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爹可拼的孩子的時候,就需要足夠強大的內心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有的孩子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偷用父母的信用卡去買一些類似於300澳元品牌牛仔褲之類的私校“必需品”。

更有的孩子會在這樣的處境之下被其他同學孤立或者欺淩,所以家長需要格外注意這方面,及時的疏導和介入處理。

上私校還需量力而行

一要考慮經濟上的支付能力。要支付的不僅僅是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有“上流社會”的社交、應酬費。

二要考慮孩子精神上的承受能力。 一般說來,私立學校的壓力比公立學校的大,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在壓力下有傑出的表現;萬萬不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三是要考慮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否在階級“鬥爭”中駕馭自如,茁壯成長;會不會因文化、階層、和家庭背景不同而受同學的歧視、欺負,反而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讓孩子走去學校。

02

孩子的生日會

在澳洲,給孩子舉辦生日會應該是每個家長都要上的“必修課”,而對於私校家長來說,“生日會”預算又要更上一層樓,通常至少也要幾千澳元,這對工薪家庭來說這恐怕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03

假期後孩子們的交流會

通常學校假期結束,新學期開始時,老師們都會在課堂上提問大家假期都做了什麼。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會與家長出國遊玩、不說是看遍天下珍奇,但也是家長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而這時候,對工薪家庭的孩子、家長都是一場心照不宣的考驗;工薪家庭的家長往往都會忙於生計,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別說花費幾萬澳元帶著孩子環游世界。

04

孩子的心態變化

對工薪家庭來說,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地位的“改變”伴隨的還有可能是孩子自己內心深處身為窮人的恥辱和孤立感。當身邊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爹可拼的孩子的時候,就需要足夠強大的內心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有的孩子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偷用父母的信用卡去買一些類似於300澳元品牌牛仔褲之類的私校“必需品”。

更有的孩子會在這樣的處境之下被其他同學孤立或者欺淩,所以家長需要格外注意這方面,及時的疏導和介入處理。

上私校還需量力而行

一要考慮經濟上的支付能力。要支付的不僅僅是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還有“上流社會”的社交、應酬費。

二要考慮孩子精神上的承受能力。 一般說來,私立學校的壓力比公立學校的大,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在壓力下有傑出的表現;萬萬不可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三是要考慮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能否在階級“鬥爭”中駕馭自如,茁壯成長;會不會因文化、階層、和家庭背景不同而受同學的歧視、欺負,反而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