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4分鐘打服日本新星!54歲“奶奶選手”倪夏蓮的乒乓人生

對於大多數運動員來說,年齡超過30歲就可以被稱為“老將”。

然而一位來自中國的乒乓球手,如今已經是54歲高齡,卻依然奮戰在比賽的第一線——她就是倪夏蓮。

在近日舉行的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奧地利公開賽上,

代表盧森堡出戰的倪夏蓮用了足足94分鐘在首輪擊敗了日本選手、7號種子橋本穗花。而這位對手的年齡,足足比她小了35歲。

曾經,倪夏蓮也是中國女乒的主力選手,退役之後去到了歐洲生活。但憑藉著過人的毅力和堅持,她作為乒乓球“海外軍團”的一員一直奮戰到如今。

倪夏蓮。

1小時33分42秒,世界紀錄

世界排名第13位、去年奧地利公開賽四強,作為本屆賽會的7號種子,19歲的日本新星橋本穗花並不容小覷。

而這一次站在她面前的,是年紀足足比她大了35歲,代表盧森堡出戰的原中國女乒國手倪夏蓮。

一老一少的對決,比很多人預測中的要更為激烈。倪夏蓮先是大比分2比3落後,最後連下兩局才逆轉取勝。

而最後兩局的比分,分別打到了令人咋舌的16比14和18比16。苦戰7局,耗時1小時33分42秒,這場比賽,也創造了職業乒壇耗時最長的比賽紀錄。

“難以用言語來形容,這是場令人難忘的比賽,非常精彩。”一場激戰後,倪夏蓮自己也頗為激動。

而借著這次驚掉觀眾下巴的表演,許多新生代的乒乓球粉絲也認識了倪夏蓮。

論年齡,54歲的倪夏蓮已經當之無愧可以被稱為是“奶奶輩”。唯一能和她比肩的恐怕只有比她還大一歲的西班牙籍華裔球員何志文——但後者已經於去年底宣佈退出國家隊。

倪夏蓮和丈夫。

遠赴歐洲,37歲圓了奧運夢

在國乒生涯中,倪夏蓮的成績或許並算不上多麼耀眼。她的巔峰是在1983年的第37屆世乒賽,和郭躍華搭檔拿下了混雙冠軍,

並且作為女子團體的一員奪得了女團冠軍。

之後,隨著女乒新一輩人才的成長,她漸漸淡出,並於1986年從中國乒乓球隊退役。不過,這並非是她乒乓球生涯的終結。

從1989年去到歐洲,開始自己的海外生涯後,倪夏蓮很快便成為了歐洲首屈一指的乒乓“女皇”。歐洲錦標賽、歐洲十二強賽、歐洲小國運動會……代表盧森堡打球的她,一次次在歐洲賽場收割著榮譽。

多年下來,

倪夏蓮的參賽經驗已經“碾壓”了絕大多數的乒乓球手。光是世乒賽,她就已經參加過20次。

不過,她最心心念念的,還是奧運會的賽場。在出國打球多年後,她才終於圓了自己的奧運夢。

倪夏蓮是否還會打到東京奧運?

當初她從中國國家隊退役後,乒乓球才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首次進入了奧運大家庭。她只能看著自己的隊友在這樣一個世界最高舞臺上為國爭光。

出國後,她最開始簽約的是一家德國俱樂部,兩年後便定居盧森堡。一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37歲的倪夏蓮才終於踏上了奧運會賽場,並且一舉打進了女單16強。

在那之後,北京、倫敦、裡約,三屆奧運會她都沒有錯過。就在去年,53歲的她還在裡約打進了女單第三輪,還成為了盧森堡代表團在閉幕式上的旗手。

如今,堪稱乒壇“活化石”的她依然還在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就在今年的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上,體能已是短板的她還在單打之外參加了雙打和混雙項目。

她說,自己想“多幫幫盧森堡的小朋友(年輕球員)”。

她是“乒乓大使”

如今,雖然還奮戰在乒乓球台,但倪夏蓮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她和家人經營著一家旅館,收入足以讓自己衣食無憂。

對她來說,參加比賽更多是出於對乒乓球的熱愛,她說這是“打一次少一次”,重要的是享受打球的過程。

在盧森堡,倪夏蓮的丈夫托米·丹尼爾森是她曾經的搭檔和如今的教練。平時,夫妻倆就經常在自家的球臺上練球。

代表盧森堡打球多年,倪夏蓮早已成為了當地“國寶”級的運動員。上街買菜,她常被人認出,要給她免單。甚至當她過生日的時候,廣播電臺也會專門送上祝福。

不過,即便已經完全融入了歐洲的生活,她也一直沒忘自己的故土,“我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

她說,自己雖然已經不代表中國隊打球,但一言一行仍然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自己很幸運可以利用乒乓球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國人的風度。

盧森堡乒乓球隊總教練更是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夏蓮,我們盧森堡人對中國的印象特別好。她是‘乒乓大使’。”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高強度的比賽對於倪夏蓮越來越難。她的兩個膝蓋都抽過積水,體能也幾乎只能支撐她“站著打比賽”。去年裡約時,她就無奈地說,“腦子知道該怎麼去打,但腿、胳膊跟不上了。”

不過,對於何時退役,倪夏蓮依然沒有給自己定出一個期限。

“生活是很美好的,打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她只能看著自己的隊友在這樣一個世界最高舞臺上為國爭光。

出國後,她最開始簽約的是一家德國俱樂部,兩年後便定居盧森堡。一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37歲的倪夏蓮才終於踏上了奧運會賽場,並且一舉打進了女單16強。

在那之後,北京、倫敦、裡約,三屆奧運會她都沒有錯過。就在去年,53歲的她還在裡約打進了女單第三輪,還成為了盧森堡代表團在閉幕式上的旗手。

如今,堪稱乒壇“活化石”的她依然還在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就在今年的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上,體能已是短板的她還在單打之外參加了雙打和混雙項目。

她說,自己想“多幫幫盧森堡的小朋友(年輕球員)”。

她是“乒乓大使”

如今,雖然還奮戰在乒乓球台,但倪夏蓮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她和家人經營著一家旅館,收入足以讓自己衣食無憂。

對她來說,參加比賽更多是出於對乒乓球的熱愛,她說這是“打一次少一次”,重要的是享受打球的過程。

在盧森堡,倪夏蓮的丈夫托米·丹尼爾森是她曾經的搭檔和如今的教練。平時,夫妻倆就經常在自家的球臺上練球。

代表盧森堡打球多年,倪夏蓮早已成為了當地“國寶”級的運動員。上街買菜,她常被人認出,要給她免單。甚至當她過生日的時候,廣播電臺也會專門送上祝福。

不過,即便已經完全融入了歐洲的生活,她也一直沒忘自己的故土,“我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

她說,自己雖然已經不代表中國隊打球,但一言一行仍然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自己很幸運可以利用乒乓球在世界各地展示中國人的風度。

盧森堡乒乓球隊總教練更是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夏蓮,我們盧森堡人對中國的印象特別好。她是‘乒乓大使’。”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高強度的比賽對於倪夏蓮越來越難。她的兩個膝蓋都抽過積水,體能也幾乎只能支撐她“站著打比賽”。去年裡約時,她就無奈地說,“腦子知道該怎麼去打,但腿、胳膊跟不上了。”

不過,對於何時退役,倪夏蓮依然沒有給自己定出一個期限。

“生活是很美好的,打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