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不足2000元園費的幼稚園憑什麼刷爆朋友圈?

很久之前,我就想寫一篇關於如何選擇幼稚園的稿子。找來找去,我所在的這個2.5線城市雖然有那麼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幼稚園,可價格也被捧上天,基本上比鄭州的平均工資還要多上幾千塊。

鄭州平均工資能夠承受得起的幼稚園又千篇一律,除了公辦、民辦有的選,其他選來選去幾乎沒啥大的差別,選個有辦學資質的、離家近的基本就OK了。

偶然間看到被刷屏的日本藤幼稚園,又看到專門設計幼稚園的日比野設計所,如同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天啊嚕,原來幼稚園也能這麼設計,我們的孩子大概上了假的幼稚園吧。關鍵是,藤幼稚園收費不貴族,

園費大概4萬日元,扣除政府補貼的1萬日元,自己掏腰包3萬日元,折合人民幣不到2000元,放在日本,算是中等偏實惠的價格了,放在鄭州,那也是中等偏實惠的價格啊。

日本藤幼稚園(圖片來自網路)▼

日本某幼稚園廚房▼

我們的城市暫時沒有類似的幼稚園,我們不妨以這些世界頂級的幼稚園為例,挑選幼稚園、做好家庭教育。

1

選幼稚園之前,我們來明確幾件事兒。

第一個為什麼是3歲上幼稚園?

先來界定一下幼稚園時期孩子的大概年齡,3至6歲是一個比較大眾的範圍,這個年齡段在學術上被稱為學齡前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再只是天天對著家庭成員的小寶寶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個時期你跟孩子都要經歷分離焦慮。孩子必然與外界的接觸機會日益增多,他們活躍、好動,有好奇心,卻注意力分散,喜歡模仿,獨立性差。

第二個,幼稚園階段,到底要不要重視學習?

我反對幼兒超前學習,尤其是填鴨式地提前學習一年級的拼音和數學。

但不要忘了,學習不止是拼音和數學。

一位諾貝爾獲得者回憶過,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稚園老師曾經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來,就要放回哪裡去,這其實是習慣養成。

再比如,學齡前期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最迅速時期,你信奉自由快樂成長,連最基本的親子交流、親子閱讀都不重視,再大點兒,當別人的孩子講故事一氣呵成,你又開始羡慕。

你是否認認真真觀察過,你的孩子在學齡前是否學會了那些最基本的技能?

基本的社會認知:他要認識自己,區分你、我,認識自己的性別,瞭解自己的家庭,熟悉周邊環境,辨別常見交通工具。

基本的生活能力:包括獨立穿衣、鞋襪、洗漱、吃飯、入廁、收拾玩具。

基本的自然知識:知道一年有四季,知道晴天、陰天、下雪、下雨的區別,辨別常見的動物、植物,瞭解淺顯的自然知識。

與同伴相處的能力:有自己的好朋友,能夠一起玩樂,會互幫互助,懂得分享感恩。

發展語言技能:會說普通話,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描述看到的事物,正確回答別人的問題。

發展運動技能:正確地走、跳、跑,會走直線,保持平衡。

2

這麼些個技能,不靠填鴨式學習,是否能通過遊戲來完成教學。

日本藤幼稚園在這方面的操作確實很牛掰。從最初幼稚園的建築設計,就解決了一大部分。

再看看我們這個2.5線城市的幼稚園設計,幼稚園的設計與教學是完完全全割裂的。中等偏上的幼稚園都是租用社區內部已經蓋好的會所來做幼稚園場地,甚至有的幼稚園用的是沿街商鋪。建築主體設計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內部裝修得花裡胡哨、色彩斑斕,買些教具就開始招收學生了。

日本藤幼稚園在改建之前已經有40多年歷史了。改建的主題被設計師手塚貴晴命名為“一個時代的終結”。這個他要終結的時代指的是日本的超高智慧化家居。比如觸摸式開燈、開電視、開水管。手塚貴晴認為這些智慧化設備完全剝奪了小孩子的感官體驗,藤幼稚園必須要教給孩子一些最最基本的常識,比如燈為什麼會亮?水是從哪裡來的?菜是怎麼長大的?我相信這些問題你的孩子也問過你,很多時候,儘管你解釋得很清楚,但孩子依舊一頭霧水,因為沒有實際實踐過。

藤幼稚園的水龍頭不是觸摸式的,是要扳動開關調節大小的,水龍頭下面不是面盆,是一個大大的木桶。孩子們很快會發現,水開大了會濺出來,那就開小點兒,水開小點兒,可能又流不到木桶裡,那就再開大點兒。反復如此,孩子會發現水龍頭開到多大的程度是最適合的。甚至,藤幼稚園還在幼稚園裡用一口老井作為教具,強化水到底是從哪兒而來的?

藤幼稚園戶外水龍頭▼

藤幼稚園的電燈也不是日本廣泛應用的遙控開工,老式的透明鎢絲燈泡,每個老師都會帶孩子去看發光的燈泡,給孩子們講電燈是如何工作的?

藤幼稚園燈泡▼

藤幼稚園有自己的農場,其實鄭州的不少幼稚園也有自己的農場,這個並不稀罕。只能說藤幼稚園在這方面做得更極致,據說幼稚園餐廳三分之二的食材都是從這裡收穫的。老師們會和孩子們討論每個季節要吃什麼,要種什麼,孩子還會參與採摘。

3

再回歸到我們所說的幼稚園建築設計上。

藤幼稚園有一個大大的圓形屋頂,這個屋頂的周長為183米,地面很平整,除了幾棵樹,幾乎沒有阻攔物,然後孩子們就可以繞著圈一圈又一圈地跑,有孩子的家長應該知道孩子喜歡繞著圈跑。

所以你會在藤幼稚園看到,孩子一圈又一圈地跑,樂此不疲。

這是一個愛動的男孩子從早上9:10到9:30分鐘的奔跑路徑,有6公里之遠。這個幼稚園每個孩子每天的平均奔跑距離都要超過4公里。

藤幼稚園屋頂▼

在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藤幼稚園也保證了足夠的安全。這個屋頂上其實是有一圈高高的欄杆。園方在與設計師溝通之初,甚至大膽要求設計師不做欄杆,周圍都做成網兜,當然這樣的話風險係數會加大,設計師沒有同意,當然日本政府也不會審核通過。

這個網兜最終還是做了,被設計師做到了一棵樹下。

這個樹,是在當地有超過50年歷史的櫸樹,在教室裡紮根,參天的枝葉沖出了圓形的屋頂。

幼稚園櫸樹下的網兜▼

櫸樹長在教室裡▼

教室裡的櫸樹▼

不知道你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最愛的就是村口的大樹,在藤幼稚園,爬樹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項活動。

順著櫸樹,我們來到幼稚園的教室,全部的開放狀態。各個班級之間會分隔開,但不是牆壁,低矮的傢俱隔開,彼此並不隔音。很多家長會擔心,3-6歲的孩子本身注意力就是分散的,更多的噪音孩子豈不是更不專注。

但園長是不同意的,我們的世界本身都是充滿著噪音的,噪音會陪伴我們一生,怎麼從噪音中得到我們想要瞭解的內容才是最根本的。

流傳很久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毛主席曾經帶著書本專門在集市上看書,為了就是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當然,培養注意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藤幼稚園本身就是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蒙特梭利教學的核心就是混年齡教學,不同年齡的孩子們會相互模仿,互相之間養成兄友弟恭、樂於互助。

於是,在這個幼稚園,我們看到了這樣,這樣的畫面。

藤幼稚園動手佈置教室▼

藤幼稚園互助景象▼

這裡家長不妨考察一下,因為鄭州不少幼稚園也打著蒙特梭利的招牌。

4

藤幼稚園的附樓是一個一棟7層的建築。層高很低,有點兒類似中國國內兒童遊樂場的設施。孩子們要低頭彎腰行走,一旦把握不好高度快速行走,甚至會碰到頭。

藤幼稚園7層建築▼

這竟然是設計師和園方的有意為之。

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各種風險是真實客觀存在的,孩子往往被我們放置在過分美化的世界裡,卻喪失了最基本的保護自己的能力。

設計師手塚貴晴曾經把自己的兒子放在這個建築裡做實驗,孩子第一次不注意會碰到頭,但他很快明白為什麼,他下一次就會避免。甚至,手塚貴晴會驕傲地說:看,這是我的兒子。

與圓形屋頂的平坦,一馬平川相比,藤幼稚園的草地卻故意做得坑坑窪窪、高高低低的起伏。3-5歲的孩子是一定要學會平衡能力的,而現在這個現代城市的地面太平整了。

藤幼稚園的坑坑窪窪的草坪▼

藤幼稚園還有一個被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孩子們愛玩的沙坑。和普通的沙坑不一樣,沙坑裡埋了不少彩色石頭,孩子們會彎下腰花幾十分鐘,樂此不疲找石頭。寶石是誰挖出來的,誰就可以帶走。這是讓孩子們明白事物的價值明白勞動的價值。

5

除了手塚貴晴設計的藤幼稚園外,日本還有一家專門設計幼稚園的建築設計所,叫做“日比野設計所”。

專門設計幼稚園,聽起來就很棒。

他喜歡把黑板嵌在自己的設計裡,比如在幼稚園設計一面牆壁,裝上黑板,用來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畫畫。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設計專門一個空間,讓愛踩水的孩子們玩。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廚房竟然都是開放的,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吃著飯的孩子們,望著大海,一年四季的變化陪伴著孩子。

某幼稚園的食堂面朝大海▼

這些都是我們鄰國的幼稚園設計,提醒我們好的教育到底是如何做?

如果我們上不了這樣的幼稚園,至少我們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教會我們的孩子:

獨立穿衣、洗漱、吃飯、入廁、收拾玩具;

知道一年有四季,瞭解晴天、陰天、下雪、下雨的區別;

去感受下雨、踩水;去觸摸雪花、大地;去栽種蘿蔔,去享受收穫;

有自己的好友,一起玩樂,會互幫互助,懂得分享感恩;

去大膽、自信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別人暢快溝通;

會勇敢地跑,不要怕受傷;

去真實觸摸這個最真實的世界…

米宅米宅:米宅旗下,專業研究全國房地產的宏觀、前策、戶型、房企、景觀、運行、行銷、成本等領域,有案例、有分析有資料、是你瞭解房地產、購房職業的好幫手!

發展語言技能:會說普通話,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描述看到的事物,正確回答別人的問題。

發展運動技能:正確地走、跳、跑,會走直線,保持平衡。

2

這麼些個技能,不靠填鴨式學習,是否能通過遊戲來完成教學。

日本藤幼稚園在這方面的操作確實很牛掰。從最初幼稚園的建築設計,就解決了一大部分。

再看看我們這個2.5線城市的幼稚園設計,幼稚園的設計與教學是完完全全割裂的。中等偏上的幼稚園都是租用社區內部已經蓋好的會所來做幼稚園場地,甚至有的幼稚園用的是沿街商鋪。建築主體設計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內部裝修得花裡胡哨、色彩斑斕,買些教具就開始招收學生了。

日本藤幼稚園在改建之前已經有40多年歷史了。改建的主題被設計師手塚貴晴命名為“一個時代的終結”。這個他要終結的時代指的是日本的超高智慧化家居。比如觸摸式開燈、開電視、開水管。手塚貴晴認為這些智慧化設備完全剝奪了小孩子的感官體驗,藤幼稚園必須要教給孩子一些最最基本的常識,比如燈為什麼會亮?水是從哪裡來的?菜是怎麼長大的?我相信這些問題你的孩子也問過你,很多時候,儘管你解釋得很清楚,但孩子依舊一頭霧水,因為沒有實際實踐過。

藤幼稚園的水龍頭不是觸摸式的,是要扳動開關調節大小的,水龍頭下面不是面盆,是一個大大的木桶。孩子們很快會發現,水開大了會濺出來,那就開小點兒,水開小點兒,可能又流不到木桶裡,那就再開大點兒。反復如此,孩子會發現水龍頭開到多大的程度是最適合的。甚至,藤幼稚園還在幼稚園裡用一口老井作為教具,強化水到底是從哪兒而來的?

藤幼稚園戶外水龍頭▼

藤幼稚園的電燈也不是日本廣泛應用的遙控開工,老式的透明鎢絲燈泡,每個老師都會帶孩子去看發光的燈泡,給孩子們講電燈是如何工作的?

藤幼稚園燈泡▼

藤幼稚園有自己的農場,其實鄭州的不少幼稚園也有自己的農場,這個並不稀罕。只能說藤幼稚園在這方面做得更極致,據說幼稚園餐廳三分之二的食材都是從這裡收穫的。老師們會和孩子們討論每個季節要吃什麼,要種什麼,孩子還會參與採摘。

3

再回歸到我們所說的幼稚園建築設計上。

藤幼稚園有一個大大的圓形屋頂,這個屋頂的周長為183米,地面很平整,除了幾棵樹,幾乎沒有阻攔物,然後孩子們就可以繞著圈一圈又一圈地跑,有孩子的家長應該知道孩子喜歡繞著圈跑。

所以你會在藤幼稚園看到,孩子一圈又一圈地跑,樂此不疲。

這是一個愛動的男孩子從早上9:10到9:30分鐘的奔跑路徑,有6公里之遠。這個幼稚園每個孩子每天的平均奔跑距離都要超過4公里。

藤幼稚園屋頂▼

在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藤幼稚園也保證了足夠的安全。這個屋頂上其實是有一圈高高的欄杆。園方在與設計師溝通之初,甚至大膽要求設計師不做欄杆,周圍都做成網兜,當然這樣的話風險係數會加大,設計師沒有同意,當然日本政府也不會審核通過。

這個網兜最終還是做了,被設計師做到了一棵樹下。

這個樹,是在當地有超過50年歷史的櫸樹,在教室裡紮根,參天的枝葉沖出了圓形的屋頂。

幼稚園櫸樹下的網兜▼

櫸樹長在教室裡▼

教室裡的櫸樹▼

不知道你記不記得,小時候你最愛的就是村口的大樹,在藤幼稚園,爬樹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項活動。

順著櫸樹,我們來到幼稚園的教室,全部的開放狀態。各個班級之間會分隔開,但不是牆壁,低矮的傢俱隔開,彼此並不隔音。很多家長會擔心,3-6歲的孩子本身注意力就是分散的,更多的噪音孩子豈不是更不專注。

但園長是不同意的,我們的世界本身都是充滿著噪音的,噪音會陪伴我們一生,怎麼從噪音中得到我們想要瞭解的內容才是最根本的。

流傳很久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毛主席曾經帶著書本專門在集市上看書,為了就是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當然,培養注意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藤幼稚園本身就是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蒙特梭利教學的核心就是混年齡教學,不同年齡的孩子們會相互模仿,互相之間養成兄友弟恭、樂於互助。

於是,在這個幼稚園,我們看到了這樣,這樣的畫面。

藤幼稚園動手佈置教室▼

藤幼稚園互助景象▼

這裡家長不妨考察一下,因為鄭州不少幼稚園也打著蒙特梭利的招牌。

4

藤幼稚園的附樓是一個一棟7層的建築。層高很低,有點兒類似中國國內兒童遊樂場的設施。孩子們要低頭彎腰行走,一旦把握不好高度快速行走,甚至會碰到頭。

藤幼稚園7層建築▼

這竟然是設計師和園方的有意為之。

他們認為這個世界的各種風險是真實客觀存在的,孩子往往被我們放置在過分美化的世界裡,卻喪失了最基本的保護自己的能力。

設計師手塚貴晴曾經把自己的兒子放在這個建築裡做實驗,孩子第一次不注意會碰到頭,但他很快明白為什麼,他下一次就會避免。甚至,手塚貴晴會驕傲地說:看,這是我的兒子。

與圓形屋頂的平坦,一馬平川相比,藤幼稚園的草地卻故意做得坑坑窪窪、高高低低的起伏。3-5歲的孩子是一定要學會平衡能力的,而現在這個現代城市的地面太平整了。

藤幼稚園的坑坑窪窪的草坪▼

藤幼稚園還有一個被津津樂道的地方,就是孩子們愛玩的沙坑。和普通的沙坑不一樣,沙坑裡埋了不少彩色石頭,孩子們會彎下腰花幾十分鐘,樂此不疲找石頭。寶石是誰挖出來的,誰就可以帶走。這是讓孩子們明白事物的價值明白勞動的價值。

5

除了手塚貴晴設計的藤幼稚園外,日本還有一家專門設計幼稚園的建築設計所,叫做“日比野設計所”。

專門設計幼稚園,聽起來就很棒。

他喜歡把黑板嵌在自己的設計裡,比如在幼稚園設計一面牆壁,裝上黑板,用來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畫畫。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設計專門一個空間,讓愛踩水的孩子們玩。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廚房竟然都是開放的,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日比野拓設計的幼稚園▼

再比如,吃著飯的孩子們,望著大海,一年四季的變化陪伴著孩子。

某幼稚園的食堂面朝大海▼

這些都是我們鄰國的幼稚園設計,提醒我們好的教育到底是如何做?

如果我們上不了這樣的幼稚園,至少我們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教會我們的孩子:

獨立穿衣、洗漱、吃飯、入廁、收拾玩具;

知道一年有四季,瞭解晴天、陰天、下雪、下雨的區別;

去感受下雨、踩水;去觸摸雪花、大地;去栽種蘿蔔,去享受收穫;

有自己的好友,一起玩樂,會互幫互助,懂得分享感恩;

去大膽、自信表達自己的看法和別人暢快溝通;

會勇敢地跑,不要怕受傷;

去真實觸摸這個最真實的世界…

米宅米宅:米宅旗下,專業研究全國房地產的宏觀、前策、戶型、房企、景觀、運行、行銷、成本等領域,有案例、有分析有資料、是你瞭解房地產、購房職業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