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求生 傳統軟體轉型SaaS不成開啟收購策略?

T客匯官網:tikehui.com

撰文 | 楊麗

回望 2000 年前後,軟體市場迎來了整合並購的高峰期,

一些財大氣粗的廠商正是通過不斷的大魚吃小魚,背靠自身強大的管道和夥伴資源成就了今天行業巨頭地位。Oracle就是典型的一家“買買買”的公司。

因而,伴隨雲計算紅利的到來,收購SaaS廠商帶來潛增收入成為企業未來的戰略目標。

但投資人Villi Iltchev卻指出,儘管在軟體行業過去的歲月裡,並購SaaS廠商跑馬圈地已成為家常便飯,但近幾年開始趨於平緩。他認為,如果這類收購者無法與SaaS模式很好的進行整合,

且很難將一套SaaS解決方案進行擴展,那麼收購SaaS軟體獲得戰略性收入的價值將微乎其微。

真實情況又是怎樣?

2016年有資料統計,國外至少有3000家SaaS公司在市場上活躍,而國內SaaS公司數量隨不及矽谷但勢頭不減。

進入2017年,全球雲計算市場風起雲湧,推動SaaS平臺供應商加速洗牌。前不久,矽谷一家應用性能管理供應商AppDynamics就遭遇將被思科以37億美金收購的命運。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翻看過去12年中,公有雲計算市場發生的重大並購交易案例,從2009年到2017年公有雲市場中的上百家企業,市場總值超過3000億美元,而其中有將近40%的企業被要麼被收購,要麼被兼併。如去年就發生了兩起大規模收購案件:Linkedin和NetSuite分別被微軟和Oracle收購。

事實上,並購並未像之前業界定論的那樣,還為時尚早。我們發現,雲計算市場整合並購的腳步已悄悄逼近:

1、傳統軟體公司如SAP、Oracle、IBM、微軟、思科和Adobe佔據主角地位,而依靠雲計算迅速成長起來的Salesforce則一枝獨秀,此外還有全球著名私有募股機構也前來搜刮。

例如,經過種種糾結,Oracle最終在11月完成了對雲ERP軟體公司Netsuite的93億美金的收購。Salesforce在過去一年SaaS收購達到至少40起交易案例,包括7月份以24億美元收購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Demandware。

私有募股機構Vista Equity Partners在近一年來都在大力投資SaaS業務,5月以17.9億美元收購數位行銷軟體公司Marketo,不僅推動了傳統EBITDA的增長,還實現了營收翻倍。

2、企業收購無非就幾點原因:技術收購、業務收購以及專利收購,而終極目標就是利益。

大規模企業的收購往往不會特別頻繁,除了惡意收購之外,一般專注於有價值的收購,便於迅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獲得被收購者的客戶資源,依靠之前的良好口碑和黏性説明自身產品進行推廣。而小規模企業的收購能彌補企業產品上的不足,並將核心技術和人才收至麾下,建立人才優勢。

如Oracle 收購人力資源公司PeopleSoft在研發上節省大量的技術成本,並迅速獲得一款經市場檢驗的成熟產品。

Salesforce 則通過小筆金額的收購繼續加快在人工智慧領域的並購步伐。去年 12 月,Salesforce 完成了對創業公司 Twin Prime 的收購。

3、從收購交易金額上看,“大魚吃小魚”屢見不鮮,“大魚吃大魚”的策略也開始呈現。

如經過幾番激烈的爭鬥,微軟將Salesforce PK下臺,把LinkedIn以290億美金收入懷中,這成為去年行業內收購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4、從被收購企業所在領域上看,應用性能檢測、高端白領社交網站、差旅報銷、數位行銷等產生海量資料的軟體平臺成為廠商和資本的關注點。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海量大資料+演算法成為雲供應商押注2017戰略技術制高點的有利砝碼。

就在2017全球SaaStr年度峰會上,紅點合夥人 Tomasz Tunguz 認為人工智慧正在變成 SaaS 基礎平臺,並提出“軟體正吃掉世界,而演算法將接管世界”。演算法接管世界的前提之一便是,企業擁有自己的私有海量資料。

一方面,企業資料搬上雲端決定了人工智慧技術可否發展得更為先進;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能獲取到更多的客戶資料,而資料反過來又推動了技術更深層次的發展。技術上的比拼必然增強了各個雲供應商的優勢。

此外,提供單點解決方案的SaaS服務廠商前景可能並不樂觀,需要更多資本上的支撐才有可能走的更遠。

並購浪潮來臨之必然

華爾街著名投行諮詢公司 Evercore 的 Materne 預測,2017 並購浪潮將愈演愈烈,至少有一到兩起的超大型並購交易案件出現。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大型供應商將利用先發優勢繼續收購 SaaS 公司,尤其是 AI、機器學習或數位行銷等細分領域的公司。比如像 Oracle 和 SAP 這樣的傳統供應商正著力向雲端發力,而通過將更多的 SaaS 雲服務商收入麾下是加速轉型的最佳方式。

2、非傳統廠商將繼續收購軟體供應商,加強向數位化轉型步伐。如思科和通用電氣這兩家非傳統領域廠商在未來收購的勁頭會更為迅猛。思科去年的收購案例中幾乎全部與軟體收購相關。而通用電氣則在2015年8月參股了ServiceMax 8,200萬美元的F輪融資,一年後通過收購該公司提高自己的數位服務能力。

3、私募股權並購將也加入這場戰鬥。私募股權公司一直以來都極為活躍,近些年的成交案例已到達數十億美元,其主要收購手法就是將上市公司和其他的私有股權公司進行合併。

4、匯回稅假期將會進一步催化並購浪潮。在美國新一屆總統特朗普領導下,降低企業稅率,頒佈匯回稅假期這兩大政策,將有利於軟體廠商持有更多的資金,這樣無論在開支和並購案件上會更為積極靈活。

而像穀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不可小視。穀歌帳戶上有 830 億美金的現金,並渴望在在企業級市場持續發力,相比微軟和AWS稍有滯後,但也不無可能。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既然手中握有雄厚資金,那麼各大軟體巨頭必將為爭奪資料和技術資源相互搏殺,軟體並購的行動已勢如破竹,只看誰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捕殺的獵物?

第三屆中國SaaS產業峰會 5月10日北京站即將召開,點擊閱讀全文參與報名:

提前先爆料一下,已經邀請到國外SaaS HR獨角獸Zenefits 產品VP 前來演講《Zenefits的前世今生》

3、從收購交易金額上看,“大魚吃小魚”屢見不鮮,“大魚吃大魚”的策略也開始呈現。

如經過幾番激烈的爭鬥,微軟將Salesforce PK下臺,把LinkedIn以290億美金收入懷中,這成為去年行業內收購金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4、從被收購企業所在領域上看,應用性能檢測、高端白領社交網站、差旅報銷、數位行銷等產生海量資料的軟體平臺成為廠商和資本的關注點。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海量大資料+演算法成為雲供應商押注2017戰略技術制高點的有利砝碼。

就在2017全球SaaStr年度峰會上,紅點合夥人 Tomasz Tunguz 認為人工智慧正在變成 SaaS 基礎平臺,並提出“軟體正吃掉世界,而演算法將接管世界”。演算法接管世界的前提之一便是,企業擁有自己的私有海量資料。

一方面,企業資料搬上雲端決定了人工智慧技術可否發展得更為先進;另一方面,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能獲取到更多的客戶資料,而資料反過來又推動了技術更深層次的發展。技術上的比拼必然增強了各個雲供應商的優勢。

此外,提供單點解決方案的SaaS服務廠商前景可能並不樂觀,需要更多資本上的支撐才有可能走的更遠。

並購浪潮來臨之必然

華爾街著名投行諮詢公司 Evercore 的 Materne 預測,2017 並購浪潮將愈演愈烈,至少有一到兩起的超大型並購交易案件出現。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大型供應商將利用先發優勢繼續收購 SaaS 公司,尤其是 AI、機器學習或數位行銷等細分領域的公司。比如像 Oracle 和 SAP 這樣的傳統供應商正著力向雲端發力,而通過將更多的 SaaS 雲服務商收入麾下是加速轉型的最佳方式。

2、非傳統廠商將繼續收購軟體供應商,加強向數位化轉型步伐。如思科和通用電氣這兩家非傳統領域廠商在未來收購的勁頭會更為迅猛。思科去年的收購案例中幾乎全部與軟體收購相關。而通用電氣則在2015年8月參股了ServiceMax 8,200萬美元的F輪融資,一年後通過收購該公司提高自己的數位服務能力。

3、私募股權並購將也加入這場戰鬥。私募股權公司一直以來都極為活躍,近些年的成交案例已到達數十億美元,其主要收購手法就是將上市公司和其他的私有股權公司進行合併。

4、匯回稅假期將會進一步催化並購浪潮。在美國新一屆總統特朗普領導下,降低企業稅率,頒佈匯回稅假期這兩大政策,將有利於軟體廠商持有更多的資金,這樣無論在開支和並購案件上會更為積極靈活。

而像穀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不可小視。穀歌帳戶上有 830 億美金的現金,並渴望在在企業級市場持續發力,相比微軟和AWS稍有滯後,但也不無可能。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既然手中握有雄厚資金,那麼各大軟體巨頭必將為爭奪資料和技術資源相互搏殺,軟體並購的行動已勢如破竹,只看誰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捕殺的獵物?

第三屆中國SaaS產業峰會 5月10日北京站即將召開,點擊閱讀全文參與報名:

提前先爆料一下,已經邀請到國外SaaS HR獨角獸Zenefits 產品VP 前來演講《Zenefits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