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青創大賽石景山區斬獲54項大獎,因為有他們

科技創新市長獎

創新大賽二等獎

……

各類獎項攏共54項

這是來自石景山區的青創大賽成績單

在這份優異的成績背後有哪些故事?

一起來看↓↓↓

第37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把這個機械臂套在自己手上,通過藍牙連接,就能控制另外一個機械臂工作了。”邊說著,許成易邊拿起一個管狀的機械臂套在自己的手上。

來自石景山區景山學校遠洋分校的小選手許成易,憑藉自己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外骨骼》,暫獲第37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這組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樂高EV3程式設計模組,通過它來收發信號。在機械臂的每一個關節都有感測器,這些感測器被稱為角度感測器,當這些感測器接收到人體動作後發出的信號,最終都會集中到程式設計模組中,再由模組發出資訊,由另一端機械上的模組接收,將控制信號轉換成可以控制馬達的動作。

景山學校遠洋分校許成易展示他設計的機械臂(攝影/白竟楠)

這個項目實操了一周,但創意想了倆星期

許成易告訴小編,有一次在網上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講解機械臂的使用,當他看到一個龐大的機械臂能靈活地抓取物品,而且能根據物品的大小做力量調整,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所以決定自己也嘗試設計機械臂。

“一開始做的時候,接收資訊端的機械臂太重,馬達帶不動機械臂,所以通過減速增力來帶動機械臂工作,這樣機械臂就可以輕鬆地上下移動抓取物品了。”許成易說,這組機械臂適合完成難度很大的工作,當人無法近距離控制機械臂來完成重量很大或者很危險的工作時,這種利用藍牙遠端控制的機械臂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石景山區共獲得各類獎項54項

3月23日至3月26日,以“發現 創新 責任”為主題的第37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行,石景山區也派出眾多選手參加了此次大賽。

據瞭解,大賽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局、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決賽期間,各類專案進行公開展示和答辯,由學科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對參評專案進行分類評審,現場評出各類獎項。

石景山區京源學校的陳敬梓(左五)獲得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石景山區的多位選手共獲得各類獎項54項。其中,石景山區景山學校遠洋分校的小選手許成易,憑藉自己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外骨骼》,暫獲創新大賽二等獎,來自石景山區京源學校的陳敬梓獲得了今年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石景山區京源學校的陳敬梓(左五)獲得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石景山區的多位選手共獲得各類獎項54項。其中,石景山區景山學校遠洋分校的小選手許成易,憑藉自己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外骨骼》,暫獲創新大賽二等獎,來自石景山區京源學校的陳敬梓獲得了今年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