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面對金融科技大潮,銀行如何做行銷?|銀行觀察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催生金融行業快速反覆運算,

金融科技的加速融合對金融行業的品牌行銷也產生重大影響,面對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激烈競爭,傳統銀行在獲客方面受到很大程度影響,“好酒也怕巷子深”,銀行業在金融服務普惠下沉至更長尾客戶的同時,怎樣玩轉新行銷也成為亟需行業探討的課題。

面對競爭,商業銀行行銷活動不再是嚴肅的面孔,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行銷策劃,可以說腦洞大開,極具創意。

比如建行開展“你購物、我買單”、郵儲銀行在母親節推出“母親節,郵儲送花到家”,民生銀行“717回家吃飯”,浙商銀行根據網紅效應推出網紅行銷,華夏銀行推出普吉島旅遊等相關行銷策劃。

“能否吸引客戶參與”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行銷的主要標準,在消費者體驗崛起的大背景下,為將互動精神發揮至極致,各家商業銀行可以說用上了洪荒之力。在“第五屆金融品牌峰會暨2017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啟動儀式”上,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總經理季小傑分析稱,在科技金融時代,商業銀行行銷已經開始向管理消費者轉變,科技創新已深入滲透到品牌行銷領域,其中如何利用大資料精准定位行業客群已成為行業重要課題。

銀行的社會化行銷將科技與內容高度結合,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深入融入其自身金融業務之中,力求精准達到受眾,獲得最大曝光度,

有些銀行通過活動策劃,利用“粉絲經濟”獲得客戶增長。目前“粉絲經濟”已經成為一種經濟現象,因此行銷活動之中,粉絲數量的增長也成為各家銀行追求的考量其行銷活動是否成功的關鍵。

與此同時,北京農商銀行“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等,使得銀行在履行維護金融安全責任的同時,也能獲得大眾的認可,並通過金融知識的普及實現銀行行銷。安全傳播也成為數位行銷模式和活動之一。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行銷系教授姜旭平表示,品牌價值要考商業模式的創新來提升。商業銀行為例,客戶並不會在意銀行品牌,而是希望就近、方便等。而當代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很多金融科技企業,而很多銀行業務模式高度雷同,導致銀行面臨越來越多的激烈競爭與挑戰。因此商業模式對銀行而言十分重要,要基於客戶價值來創新金融商業模式,

只有創新商業模式,才能應對挑戰。姜旭平表示,未來實體經濟發展急需新型金融工具和商業模式支援,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是挑戰,但是也是巨大的機會。銀行需要主動融入實體經濟,與客戶一道共同查找價值和業務增長點。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趙子忠表示,銀行業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傳媒也有獨特的特點。新技術帶來傳播模式的變化,使得傳播與行銷需要面對時間和空間的碎片化,因此“推送”資訊精准找人,是互聯網思維下新媒體平臺的一大特點。如今傳播過程已實現即時監測、即時調整,這是大資料非常重要的基礎,而調整的依據是根據資料變化,因此銀行社會化行銷需要抓住這種趨勢。

從銀行業社會化行銷來看,目前已經實現了移動化、趣味化、以遊戲等方式吸引流量等特點。未來,行銷場景、主題、內容的選擇仍需要考慮與其商業模式相匹配,趙子忠建議,同時傳播和行銷模式和資料支撐的平臺一定要打通,若缺乏資料支撐的平臺,行銷決策會和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關聯性非常小。

使得傳播與行銷需要面對時間和空間的碎片化,因此“推送”資訊精准找人,是互聯網思維下新媒體平臺的一大特點。如今傳播過程已實現即時監測、即時調整,這是大資料非常重要的基礎,而調整的依據是根據資料變化,因此銀行社會化行銷需要抓住這種趨勢。

從銀行業社會化行銷來看,目前已經實現了移動化、趣味化、以遊戲等方式吸引流量等特點。未來,行銷場景、主題、內容的選擇仍需要考慮與其商業模式相匹配,趙子忠建議,同時傳播和行銷模式和資料支撐的平臺一定要打通,若缺乏資料支撐的平臺,行銷決策會和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關聯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