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在清朝的沒落真的是因為閉關鎖國嗎?

從小到大,我們的歷史課本總逃脫不了對中國因清政府閉關鎖國,導致中國從泱泱大國淪為被動挨打的歷史描述,緊接著就是中國人民在落後狀態下仍不屈不撓,最終獲得解放的激勵故事。



閉關鎖國

但是,深層次想一下,中國在清代的沒落真的是因為閉關鎖國政策嗎?為什麼同時代的西方會有哥倫布的遠洋航行,歐洲的統治者真的就是比清政府開明嗎?

今天讀完《槍炮、病菌與鋼鐵》,讓我有了新的認識。導致中國清代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太過統一。



怎麼統一也是壞事呢?讓我們選一個最直接的角度――遠洋航行來看。

哥倫布遠航

西元15世紀,哥倫布出生在義大利,後來轉為法國的宮廷服務,又後來改事葡萄牙國王。哥倫布曾請求國王派船讓他向西航行探險,

但他的請求被國王拒絕了,於是他又求助於公爵,也遭到了拒絕,接著他又求助於另一位伯爵,依然慘遭拒絕,最後他又求助於西班牙的國王和王后,他們拒絕了他的第一次請求,但後來他再次提出請求時總算同意了。

如果歐洲當時在上述任一個人統治下統一起來,那哥倫布的航行想法只能扼殺在搖籃中。沒有國家的支持,那時的遠洋航行根本不可能實現。

事實上正是由於歐洲的分裂,

哥倫布才成功地於第五次在幾百個王公貴族中說服一個贊助他的航海事業,一旦西班牙這樣開始了對外殖民,其他的歐洲國家看到財富滾滾流入,就會立刻加入對外殖民的行列。

清政府

而中國呢,從西元1405年到1433年,中國的西洋艦隊一共有七次從中國揚帆遠航。

後來中國朝廷上的兩派之間發生了權力鬥爭,前一派支持派遣和指揮行船隊遠航,而後一派則反對派遣船隊,因此禁止派在權力鬥爭中取得上風的時候,朝廷不但禁止了遠洋航行,還拆掉了船塢。

中國因為政治上的統一,一個決定就使整個中國停止了船隊的航行。而這個決定又是不可逆轉的,因為不再會有任何船塢來造船以證明那個決定是愚蠢的。



這也被稱為“最優分裂原則”,也就是促成技術科學進步,帶來推動各國競爭,以可替代的資源支援並提供給發明者,並為他們提供可躲避迫害的庇護所,並由此孕育資本主義的,不是中國的統一,而是歐洲的分裂。

分裂

中國從西元前211年第一次在政治上統一起來,從那時以來大部分時間裡一直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同樣中國的語言長期以來也只有一種占支配地位的語言,而相比之下,歐洲與統一始終相隔十萬八千里,14世紀時仍然分裂成1000個獨立的小國,西元1500年有500個小國,而至今歐洲仍然有45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經過修改的字母表,文化差異則更大。

看到此,只能感歎,競爭使人進步。放在歷史如此,那放到我們的團隊,我們的組織呢?組成一個群體還是分散成小團隊,這是一個問題。

從那時以來大部分時間裡一直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同樣中國的語言長期以來也只有一種占支配地位的語言,而相比之下,歐洲與統一始終相隔十萬八千里,14世紀時仍然分裂成1000個獨立的小國,西元1500年有500個小國,而至今歐洲仍然有45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經過修改的字母表,文化差異則更大。

看到此,只能感歎,競爭使人進步。放在歷史如此,那放到我們的團隊,我們的組織呢?組成一個群體還是分散成小團隊,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