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厲害了我的大土木」請問,你的學院到底好在哪裡?

本次圖片,取材於騰訊動漫《一人之下》

細數力學與土木工程學院成就/

厲害了我的大土木

一、師資力量

1、師資概況

目前,學院(含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有教職工170余人,

其中專職教師160余人,有2位元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元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元美國工程院院士,3位元“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導師,60余位副教授,教師中博士比例達到70%以上,100多人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專案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博士後、孫越崎青年科技獎、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江蘇省青年科技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煤炭系統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高校優秀學術帶頭人、江蘇省“333”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物件、江蘇省“青藍工程”培養物件、江蘇省人事廳授予優秀博士後等獎勵及榮譽稱號。

2、教師隊伍

院士

顧金才、謝和平、餘海歲、彭賜燈

特聘教授

趙堅、吳沛東、鞠楊

客座教授

Luis Sousa、李柱國

教授

王建平、周國慶、葉繼紅、楊維好、靖洪文、宋宏偉、蔣斌松、呂恒林、高峰、殷祥超、於廣雲、茅獻彪、劉衛群、陳占清、王連國、韓立軍、夏軍武、王東權、劉志強、岳豐田、陳榮華、袁廣林、趙玉成、邵鵬、馬金榮、劉盛東、白海波、劉剛、肖躍軍、黃家會、東兆星、李元海、王建國、馬占國、王衍森、王文順、耿歐、王林秀、浦海、楊聖奇、李富民、黃煒、宋雷、崔振東、趙光思、盧愛紅、嚴聖平、王迎超、盧萌盟、尹世平、李賢

博士生導師

王建平、餘海歲、周國慶、葉繼紅、楊維好、靖洪文、宋宏偉、蔣斌松、呂恒林、高峰、於廣雲、茅獻彪、劉衛群、陳占清、王連國、韓立軍、夏軍武、王東權、劉志強、岳豐田、袁廣林、趙玉成、馬金榮、劉盛東、白海波、黃家會、東兆星、李元海、馬占國、季翔、王衍森、浦海、楊聖奇、耿歐、王文順、周建亮、王林秀、李富民、姬永生、吳宇、王建國、周建亮、張凱、尹世平、李賢

副教授

李毅、馬全明、田建勝、喬志春、趙利、巫靜波、張勇、徐志偉、趙慧明、李果、韓大慶、石曉波、賈福萍、周金生、李海鵬、黃建恩、周淑春、杜健民、魯彩鳳、姬永生、龍幫雲、張紅英、楊靜、丁北斗、馮偉、程紅梅、范力、商翔宇、陳坤福、馮梅梅、彭維紅、任彥龍、吳學慧、郭震、張後全、王建州、許國安、趙曉東、吳宇、劉冠男、梁恒昌、高蓬輝、羅甯、李福林、倪國棟、王義江、周揚、張強、張凱、張營營、蔚立元、高亞楠、溫慶傑、常鴻飛、王菲、李慶濤、張桂民、陳彥龍、劉江峰、朱啟銀、張志鎮、陳培見、楊衛明

碩士生導師

陳坤福、陳榮華、程紅梅、崔振東、丁北斗、杜健民、段忠誠、范力、馮梅梅、馮偉、高蓬輝、郭震、黃建恩、賈福萍、巨峰、李福林、李果、李海鵬、李賢、李玉壽、梁恒昌、劉剛、劉冠男、劉明、龍幫雲、盧愛紅、盧萌盟、魯彩鳳、倪國棟、彭維紅、喬志春、任彥龍、商翔宇、邵鵬、石曉波、田建勝、王菲、王建州、王義江、王迎超、蔚立元、溫慶傑、肖躍軍、徐志偉、許國安、吳學慧、楊靜、殷祥超、尹世平、袁麗、張紅英、張後全、張凱、張強、張營營、張勇、趙光思、趙慧明、趙利、趙曉東、周建亮、周金生、周淑春、周揚、周躍進、陳培見、高亞楠、張志鎮、常鴻飛、李慶濤鄒新、張強、張桂民、陳彥龍、劉江峰、朱啟銀、張志鎮、陳培見、羅甯、楊衛明、舒前進

二、重點學科

1、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本學科現有在職人員75人,包括教授30人,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26人,具有博士學位45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名;13人次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教育部和江蘇省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的有較高學術造詣的研究隊伍。

學科注重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十五”期間,共招收博士生91人,碩士生259人,獲博士學位44人,碩士學位125人,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獎勵4項,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1篇;向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輸送研究生29名。連續三年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深度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2、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現共有教職工52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39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2人,傑青2人,優青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優秀創新團隊1個。

3、土木工程省級重點學科

學科依託“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土建類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以及6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形成和發展了6個重要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三、學院硬體設施

1、國家重點實驗室

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等省部級重點學科,在地下工程與結構、岩石力學與岩層控制等部級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組建而成。2008年獲准啟動建設。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教授,實驗室主任為繆協興教授。

實驗室現有場地22800平方米,另有井下現場實驗室3000平方米,固定資產8000余萬元,大型儀器設備70台件。獲“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專案5000多萬元專項資助,已初步構建了深部岩體力學特性及基本理論試驗系統,深部土、凍土力學性質及基本理論試驗系統、深部岩土工程物理類比試驗系統、深部岩體工程原位檢測試驗系統、試驗研究測試分析系統、數值類比與分析系統等六大試驗研究系統。擁有包括MTS、GDS等國際尖端設備,研發了一系列自製設備,可開展深部岩石力學與土力學領域的相關基礎研究和技術服務。

科技部萬鋼部長、副省長何權視察實驗室

2、國家工程實驗室

2008年7月7日,“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基本獲准建設。2008年11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檔《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專案的復函》:該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由北京試驗系統和淮北現場檢測系統兩部分組成。淮北現場檢測系統主要建設鑽井和凍結2個現場工程檢測平臺,由中煤特殊鑿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淮北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淮北市共同實施。2013年9月通過發改委驗收。

3、江蘇省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實驗室是中國礦業大學第二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礦大服務江蘇發展的又一科技創新平臺。實驗室定位于應用基礎研究,以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研究為目標,緊密圍繞國家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在地質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抗變形、侵蝕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耐久性、高溫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抗火性、地下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等四個科學技術前沿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給小木點個贊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青春小木”

碩士生導師

陳坤福、陳榮華、程紅梅、崔振東、丁北斗、杜健民、段忠誠、范力、馮梅梅、馮偉、高蓬輝、郭震、黃建恩、賈福萍、巨峰、李福林、李果、李海鵬、李賢、李玉壽、梁恒昌、劉剛、劉冠男、劉明、龍幫雲、盧愛紅、盧萌盟、魯彩鳳、倪國棟、彭維紅、喬志春、任彥龍、商翔宇、邵鵬、石曉波、田建勝、王菲、王建州、王義江、王迎超、蔚立元、溫慶傑、肖躍軍、徐志偉、許國安、吳學慧、楊靜、殷祥超、尹世平、袁麗、張紅英、張後全、張凱、張強、張營營、張勇、趙光思、趙慧明、趙利、趙曉東、周建亮、周金生、周淑春、周揚、周躍進、陳培見、高亞楠、張志鎮、常鴻飛、李慶濤鄒新、張強、張桂民、陳彥龍、劉江峰、朱啟銀、張志鎮、陳培見、羅甯、楊衛明、舒前進

二、重點學科

1、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本學科現有在職人員75人,包括教授30人,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26人,具有博士學位45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名;13人次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教育部和江蘇省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學術骨幹為主體的有較高學術造詣的研究隊伍。

學科注重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十五”期間,共招收博士生91人,碩士生259人,獲博士學位44人,碩士學位125人,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獎勵4項,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1篇;向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輸送研究生29名。連續三年獲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全國高校優秀畢業生獎。

深度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2、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現共有教職工52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39人,國家973計畫首席科學家2人,傑青2人,優青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優秀創新團隊1個。

3、土木工程省級重點學科

學科依託“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土建類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3個國家級教學科研平臺,以及6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瞄準學科發展前沿,形成和發展了6個重要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

三、學院硬體設施

1、國家重點實驗室

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岩土工程、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球探測與資訊技術等省部級重點學科,在地下工程與結構、岩石力學與岩層控制等部級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組建而成。2008年獲准啟動建設。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教授,實驗室主任為繆協興教授。

實驗室現有場地22800平方米,另有井下現場實驗室3000平方米,固定資產8000余萬元,大型儀器設備70台件。獲“211工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專案5000多萬元專項資助,已初步構建了深部岩體力學特性及基本理論試驗系統,深部土、凍土力學性質及基本理論試驗系統、深部岩土工程物理類比試驗系統、深部岩體工程原位檢測試驗系統、試驗研究測試分析系統、數值類比與分析系統等六大試驗研究系統。擁有包括MTS、GDS等國際尖端設備,研發了一系列自製設備,可開展深部岩石力學與土力學領域的相關基礎研究和技術服務。

科技部萬鋼部長、副省長何權視察實驗室

2、國家工程實驗室

2008年7月7日,“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基本獲准建設。2008年11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檔《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專案的復函》:該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由北京試驗系統和淮北現場檢測系統兩部分組成。淮北現場檢測系統主要建設鑽井和凍結2個現場工程檢測平臺,由中煤特殊鑿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淮北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安徽省淮北市共同實施。2013年9月通過發改委驗收。

3、江蘇省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礦業大學,實驗室是中國礦業大學第二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是中國礦大服務江蘇發展的又一科技創新平臺。實驗室定位于應用基礎研究,以土木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研究為目標,緊密圍繞國家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在地質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抗變形、侵蝕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耐久性、高溫環境災變規律與結構抗火性、地下工程環境災變與結構可靠性等四個科學技術前沿研究方向開展研究。

給小木點個贊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青春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