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前茶高價旺銷 杭州某村幹部動起西湖龍井“身份證”的心思

杭州西湖龍井茶核心產區手工炒茶技藝傳承人大賽。

浙江線上記者林雲龍張迪/攝

浙江線上3月30日訊明前的細雨中,杭州轉塘的龍井茶園裡,採茶工忙著掐下最嫩的新茗放入腰筐;原產地村子裡,老師傅揮動雙手將茶葉翻炒出陣陣清香;茶農家中,南來北往的茶客已經絡繹不絕地趕來……清明節將至,山山有採茶工,戶戶飄茶香,西湖龍井茶農們最繁忙也最期待的日子,到來了。

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貴為“國茶”,“搶鮮”版又開始鬧江湖。

記者瞭解到,今年龍井明前茶價格,已突破2000元一斤。

“明前茶,貴如金”。茶市和春天一樣已漸暖,然而,杭州西湖區轉塘街道慈母橋村的陳雁(化名),卻開心不起來。和村裡其他茶農一樣,她發現,有關部門核發給她家的”茶農標”數量,比往年缺了不少,自家茶葉的“身份證“可能被挪作他用了,茶葉的售價將受到嚴重影響。

茶農標

臨近清明,杭州梅家塢採茶女用辛勤的勞動譜寫著動人的舞曲。浙江線上記者倪雁強/攝

“茶農標”是品牌標誌銷路保障

茶農:更怕砸了西湖龍井的牌子

“茶農標”,對於西湖龍井而言,

是一張珍貴的“血統證明”。惟有此標,茶葉才能稱為正宗西湖龍井。這樣的“身份證”,今年,西湖區發放了137萬張。

許多地方的綠茶,不少都打著龍井茶的名號。但只有杭州市西湖景區、杭州市西湖區這兩個地方出產的茶葉,叫做“西湖龍井”。

“茶農標”,全名茶農用防偽標識。自2001年起,為保護西湖龍井茶原產地,杭州市政府將“茶農標”發放給龍井、轉塘等原產地茶農。杭州西湖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茶葉首席專家、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介紹,

除了辨別真偽外,“茶農標”還有溯源功能,用手機掃描“茶農標”二維碼,可以獲得茶葉來源茶山和茶農資訊。

“茶農標“的發放數量,由政府部門根據茶園面積和春茶產量嚴格考量和發放。商建農說,”一般認定每畝成茶茶園產春茶量在22-24.5公斤,每0.25公斤茶葉發放一張‘茶農標’。”目前,西湖區茶農的“茶農標”由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代發。

從3月中旬開始,協會就根據2013年測繪核定的茶園面積,確定足量的“茶農標”數量,並密封,發放給各原產地村。密封袋上注明茶農姓名、身份證號、茶園面積和茶農標數量。

此管理方法受到茶農的好評,已執行多年。然而,今年,陳雁發現,到手的“茶農標”,卻變了樣。“拿給我的時候,袋子已經被打開了,密封袋上貼著的資訊條也被扯掉了,只有一個手寫的茶園面積和票數,茶農標數量也比往年少。”左鄰右舍一問,有這個情況的不少。

根據西湖區農辦測繪核定的情況,陳雁家茶園為3.02畝,按慈母橋村茶園每畝24.5公斤的產量核定標準,陳雁家能拿到296張“茶農標”。但陳雁說,“我只拿到了252張茶農標,總共少了44張,這就意味著,我家有22斤茶葉不能按照西湖龍井的標準銷售。“

與陳雁一樣,村裡還有90來戶茶農也遇到了同樣情況。相比于茶葉銷路,陳雁和村民們更擔心的是”西湖龍井“的品牌風險。

”茶農標’一旦被人利用,以次充好,那不只是影響我家收入,更是砸了西湖龍井的牌子“。“少掉的‘茶農標’去哪裡了,如果貼在劣質茶葉上,客戶掃掃碼發現卻是我家種的茶。這個鍋誰來背。”村民們向記者紛紛表明了自己的擔心。

記者瞭解到,往年也曾發生“茶農標”非法倒賣的個別案件。清明前,一張“茶農標”的價格可以賣到幾百元。

3月29日,大批外來採茶工在杭州西湖區梅家塢村、梵村採摘西湖龍井43號春茶。

陳小姐家被拆封、修改過的“茶農標”密封袋

發放環節中有人動了手腳

西湖區紀委:已介入調查

慈母橋村的茶農也通過“12345”市長熱線反映了該情況。目前,西湖區紀委、西湖區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西湖區農業局副局長姚嵐表示,根據調查,“茶農標”是在發放過程中出現了紕漏,慈母橋村一位負責發放的村幹部擅自打開了密封袋,對裡面的“茶農標”數量進行了調劑。調查中,該村幹部稱,“根據1998年村茶園承包合同上的茶園面積,對數量進行重新調配發放。”

2013年時,西湖區農辦為了核准茶園面積,特邀專業機構上山進行了測繪,確定了權威標準。“這幾年,我們都是按照新的測繪面積來確定‘茶農標’數量的,密封包裝好後下發給村裡,轉交到茶農手上。連續幾年都沒出過問題。”姚嵐說。

西湖區農辦也在第一時間採取了補救措施,對‘茶農標’數量不明原因減少的茶農,已經補發。被相關人員不合理調配的部分,管理部門已在電腦系統內取消認定,相應的‘茶農標’變成廢票,掃不出二維碼。同時,西湖區將加強全區的‘茶農標’管理,保護好整個西湖龍井茶品牌,不讓“老字型大小”受影響。

目前,西湖區紀委已對此事件進行調查。記者隨後也向西湖區政府核實,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情況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茶農標數量也比往年少。”左鄰右舍一問,有這個情況的不少。

根據西湖區農辦測繪核定的情況,陳雁家茶園為3.02畝,按慈母橋村茶園每畝24.5公斤的產量核定標準,陳雁家能拿到296張“茶農標”。但陳雁說,“我只拿到了252張茶農標,總共少了44張,這就意味著,我家有22斤茶葉不能按照西湖龍井的標準銷售。“

與陳雁一樣,村裡還有90來戶茶農也遇到了同樣情況。相比于茶葉銷路,陳雁和村民們更擔心的是”西湖龍井“的品牌風險。

”茶農標’一旦被人利用,以次充好,那不只是影響我家收入,更是砸了西湖龍井的牌子“。“少掉的‘茶農標’去哪裡了,如果貼在劣質茶葉上,客戶掃掃碼發現卻是我家種的茶。這個鍋誰來背。”村民們向記者紛紛表明了自己的擔心。

記者瞭解到,往年也曾發生“茶農標”非法倒賣的個別案件。清明前,一張“茶農標”的價格可以賣到幾百元。

3月29日,大批外來採茶工在杭州西湖區梅家塢村、梵村採摘西湖龍井43號春茶。

陳小姐家被拆封、修改過的“茶農標”密封袋

發放環節中有人動了手腳

西湖區紀委:已介入調查

慈母橋村的茶農也通過“12345”市長熱線反映了該情況。目前,西湖區紀委、西湖區農業和農村工作辦公室等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西湖區農業局副局長姚嵐表示,根據調查,“茶農標”是在發放過程中出現了紕漏,慈母橋村一位負責發放的村幹部擅自打開了密封袋,對裡面的“茶農標”數量進行了調劑。調查中,該村幹部稱,“根據1998年村茶園承包合同上的茶園面積,對數量進行重新調配發放。”

2013年時,西湖區農辦為了核准茶園面積,特邀專業機構上山進行了測繪,確定了權威標準。“這幾年,我們都是按照新的測繪面積來確定‘茶農標’數量的,密封包裝好後下發給村裡,轉交到茶農手上。連續幾年都沒出過問題。”姚嵐說。

西湖區農辦也在第一時間採取了補救措施,對‘茶農標’數量不明原因減少的茶農,已經補發。被相關人員不合理調配的部分,管理部門已在電腦系統內取消認定,相應的‘茶農標’變成廢票,掃不出二維碼。同時,西湖區將加強全區的‘茶農標’管理,保護好整個西湖龍井茶品牌,不讓“老字型大小”受影響。

目前,西湖區紀委已對此事件進行調查。記者隨後也向西湖區政府核實,相關負責人表示,具體情況在進一步調查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