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徽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城,獲得如此殊榮,卻如此低調!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的黃淮海平原上,北與河南省接壤,處於阜陽市與亳州市之間,總面積1882平方千米,人口140余萬,下轄31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

太和歷史悠久,在《禹貢》圖中屬豫州管轄範圍。春秋時期屬宋國,又名鹿上,宋國曾與齊國楚國在此會盟,史稱“鹿上之盟”。戰國屬魏國,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郪(因同期)”,新郪指的就是太和。後來太和歸屬楚國。

太和文廟

宋宣和元年(西元1119年)太和更名為“泰和”,取國泰民安祥和之意。元大德八年(西元1304年)改“泰”為“太”,一直沿用至今。

1948年,太和縣全境解放,成立太和縣。1959年與界首合為首太縣。同年4月恢復太和縣至今。太和縣人傑地靈,

土地肥沃,不僅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還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又是我國綠化模範縣、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國著名醫藥集散中心和國內最大的桔梗生產基地。另外還素有“亞洲薄荷在中國,中國薄荷在太和”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