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孩子不要挑這4個時間段,寶媽再氣也得忍著

兒子幼稚園有個小男孩,性格有點急躁,喜歡搶別的小朋友玩具,不得手就會上去咬別的小朋友,家長們對他意見很大。老師向他爸爸反映情況,他爸爸就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

拉過他就是一頓狠揍,直到他說下次再也不敢了才止住。場面嚇人,老師們拉也拉不住,還嚇得其他小朋友哇哇哭了起來。可結果也並沒有什麼成效,這個小男孩性格依舊。

究其原因,這位家長將孩子的毛病在大家面前放大化,當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什麼樣的人時,他也沒有必要去改善自己的性格。因此,教育孩子要分場合,凡事不要不由分說,另外這3個時間段家長也得多加注意:

1、吃飯時

大多說家長會在吃飯時問孩子當天的表現,針對孩子不足的地方進行教育。誇讚表揚無可厚非,倘若是對孩子的批評教育就算了。尤其是在家庭或者朋友聚會吃飯時,親朋孩子一大桌,說起誰家的孩子好,就都誇讚不絕口,倘若說起誰家孩子孬,

就各種聲音不中聽。尤其是當這個孬孩子也在飯桌前吃飯,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最傷自尊心的時刻,會讓孩子變的膽怯和性格自卑。一起吃飯本是感情交流的機會,結果變成了對孩子的餐桌教育。不僅影響到孩子的食欲,還會讓孩子產生對親情的厭倦感。

2、飽飯後

剛吃過飯,不要急於批評教育甚至打罵孩子,此時孩子的哭鬧,容易引起食物倒流,嘔吐才是小事,傷到腸胃就得不償失了。

3、睡覺前

孩子白天犯了錯誤,即使是把家裡的鍋砸壞了,也不要在他睡覺前去訓他。因為經過家長的一番教訓,孩子絕對會睡意全無,甚至還會把臨睡前的狂風暴雨演繹到夢裡,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做噩夢會變得更叫畏首畏尾,

有悖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4、父母情緒暴躁時

一天的繁忙工作結束到家,父母本已經很累,情緒不穩容易暴躁起來,面對熊孩子犯錯,往往會氣不打一處來,結果全撒在了孩子身上。正確的處理方式是:首先家長先穩定情緒,儘量溫和詢問;第二找出熊孩子犯錯的原因,

對孩子進行語言批評教育。不要否認,打罵教育會讓孩子產生這樣的思想認識:不合我意,暴力解決問題。

孩童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關鍵期,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