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6年湖南省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山水相依的湖南森林

資興市青腰礦區地質環境治理專案

(圖片由國土資源廳提供)

高速公路綠化——廈蓉高速與京珠高速交會處

郴州城郊綠化

(本版圖文除署名外均由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提供)

湖南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2016年,全省各地、各部門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

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全省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搞綠化的基本方針,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國土綠化事業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全民義務植樹深入推進

領導率先垂范。3月12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在《湖南日報》發表《以綠色化為引領 推進義務植樹向縱深發展》署名文章。3月18日,23位省級領導到甯鄉縣夏鐸鋪鎮參加植樹活動。

各市州和縣市區黨委或政府“一把手”普遍參加了植樹。永州、婁底市委書記、市長農曆正月初八即率幹部群眾義務植樹,郴州、湘潭市主要領導植樹節期間發表署名文章倡議大力植樹造林。

活動組織有序。各級綠化委員會對義務植樹活動進行了部署。各市州和縣市區綠化委員會向社會公佈了義務植樹基地。長沙市設立義務植樹基地105個。岳陽市新建義務植樹基地151個,

接待286萬餘人次參加活動。湘潭市和醴陵等縣市對義務植樹基地實行工程管理。植樹節當天,長沙、邵陽、岳陽、常德、株洲、衡陽、張家界、永州等市都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活動。

社會各界參與。各地黨員林、婚慶林、車友林、業主林等主題林營造蔚然成風。長沙市開展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弘揚雷鋒精神,我為城市添綠”等活動。懷化市開展了第二屆“緬懷樹”活動。武岡市舉辦了“依法履行義務植樹,

攜手共建綠色家園”萬人簽名活動。永興縣開展了“萬名幹部職工義務植樹”。各市州、縣市區綠化委員會組織的大型義務植樹活動達426場。

植樹形式多樣。在堅持適齡公民參加植樹勞動的基本盡責形式前提下,林木綠地認養、古樹名木保護等成為新潮。常德市出臺了《林木綠地認養認建管理暫行辦法》。湘潭市數千家庭踴躍參與九華湖公園樹木認建認養活動。

雙峰縣“眾籌桃花島”活動引來群眾積極募捐。

據統計,2016年全省義務植樹1.2億株。

二、重點區域生態建設取得成效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改善。實施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長江、珠江防護林、血防造林、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造林、“裸☆禁☆露山地”造林綠化等重點專案,採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等經營措施,完成營造林82.47萬公頃。建成30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新增村莊綠地5.79萬公頃。建設綠肥生產示範片871個5.85萬公頃,秋冬種綠肥面積達到65.5萬公頃,同比增幅20.1%。實施國家水土保持建設、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完成封禁治理2.27萬公頃,營造水保林6330.99公頃,經果林2442.92公頃,種草2.74公頃,洞庭湖堤防綠化128.9公里。到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9.64%,活立木蓄積量達5.26億立方米。

城市綠蔭行動全面開展。縣級以上城市林蔭路、林蔭廣場和停車場、立體綠化、公園遊園、山體水系修復、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建設全面展開。海綿城市、花境花海等設計理念融入城市建設。草花等地被植物廣泛應用于園林。目前,全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5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91%,建成區綠地率達33.65%。

綠色通道形成網路。國省道、旅遊公路、重要農村公路、公路沿線城市出入口、公路交會點景觀林建設形成網路。G106線汝城段、S322線資興至桂陽段、長沙S207線由“行道樹”向立體、景觀和園林綠化跨越,成為“暢、安、舒、美”示範線路。G107、G322通過交通運輸部文明示範創建專案驗收。目前,全省已通車高速公路綠化率達到100%,普通幹線公路綠化率達到90.72%,農村公路綠化率達到83.44%。

“礦山複綠”取得突破。制訂了南方有色金屬礦區廢棄地植被生態修復技術規程等3項標準。實施了冷水江錫礦山礦區、常寧市鹽湖礦區等12個“礦山複綠”示範工程項目,植樹17.19萬株,複綠面積107.09公頃;礦山企業投入4.49億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工作,植樹13.37萬株,複綠面積160.29公頃。

三、全社會搞綠化形成氣勢

綠色創建結碩果。常德市、郴州市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常德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郴州市、常德市穩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桑植縣等9個縣(市、區)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區)稱號。平江等2個縣獲批國家園林縣城。益陽市和韶山市等1市13縣(市)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縣城)。省林業種苗中心等11家單位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永州市林業局等9家單位獲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45個單位獲得全省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部門綠化增活力。省財政提高了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統籌資金支持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校園綠化美化納入教育建設規劃,生態文明教育示範校創建活動在三湘大地全面開展。省屬高校校園平均綠地率40.71%,校園綠化覆蓋率48.2%。省新聞出版廣電系統努力營造綠化氛圍,湖南電臺、湖南衛視、經視、都市頻道都開闢專欄,及時報導國土綠化動態。團省委聯合省林業廳、省綠委辦開展了“保護母親河青少年植樹行動”,籌資1500多萬元,組織86.9萬名青少年植樹346萬棵。全省工會系統1.2萬餘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庭院綠化納入“職工之家”建設內容。省婦聯將綠化指標納入全省婦女和兒童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了“三八綠色工程示範基地”建設。省軍區出動5萬多人次植樹16萬株,建設綠色營區。武警湖南總隊推進營區“武化綠化正規化”,出動兵力2000餘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組建專業隊伍參加山火撲救。黃花國際機場實施T2航站樓苗木補栽及改造工程,綠化維護面積達30萬平方米。

四、生態資源管護得到加強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完成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紅線落圖;核定了自然文化遺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長株潭生態綠心等禁止開發區邊界,部分紅線落圖。資興、宜章、汝城、桂東等縣市開展了生態紅線制度試點。

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天然林保護專案啟動,保護範圍122.2萬公頃。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達498.93萬公頃。啟動森林禁伐減伐三年行動,生態公益林和交通要道沿線森林禁伐面積532.42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41.0%;63個生態重點縣市區實行減伐。森林火災受害率為0.025‰,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3.1‰,均控制在國家規定範圍內。

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全省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個,總面積為62.55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1個,總面積為67.38萬公頃。“湖南南山國家公園”試點取得進展。新建9處國家濕地公園、2處省級濕地公園,新增濕地面積1.65萬公頃,國家濕地公園達69處,數量居全國第一,濕地保護率達到74.13%。出臺了《湖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在湘江流域8市開展了退耕還濕試點建設,實施了一批濕地修復專案,開展了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國家林業局南方野生動植物保護館落戶湖南。

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納入國家古樹名木普查試點省,建立20萬株古樹名木資料檔案。省政府明確《關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通知》繼續沿用。汨羅市人大通過《古樹名木及大樹保護管理辦法》。在全國樹王尋找活動中,懷化楊溪雲樹、安化梓葉槭、八大公山亮葉水青岡入選“中國最美樹王”;東安銀杏入選“中國十大最美銀杏”。

加強森林經營。開展了森林經營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首個林業碳匯專案在湘西龍山縣、瀘溪縣啟動,開發碳匯林26.47萬公頃。建成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22.33萬公頃。油茶總面積達140.87萬公頃,總產值突破300億元。花卉面積達7.67萬公頃,綜合產值超200億元。楠竹面積109萬公頃,綜合產值206億元。林下經濟年產值達484億元,同比增長20%。傢俱產業實現總產值270億元。省林業廳建成全國首家森林康養中心,啟動青羊湖國際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森林旅遊接待遊客4309萬人次,綜合產值416億元。

五、國土綠化機制日益完善

活力機制不斷生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提出了國土綠化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性檔。省人大調研修訂《湖南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省政府批准印發實施《湖南省“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場改革持續推進。採伐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楠竹、非喬木經濟林、非林地林木不再限伐。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頒佈了全省第一部縣域生態環境綜合保護自治法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各涉綠部門都向社會公佈了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及涉企收費專案。

資訊化水準提升。“互聯網+義務植樹”、林業測土配方、行政審批、林權查詢、防火監測等資訊化應用系統進一步完善。公益林區劃調整、征佔用林地審核、補償資金管理等自動識別管理控制機制已經建立。

2016年,國土綠化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全省還有133.3萬多公頃石漠化地和13.3萬多公頃重金屬污染地需要治理,23.3萬多公頃坡耕地需要退耕還林,森林、濕地、農田、城市生態系統功能亟需改善,造林綠化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綠滿郴州

——郴州市國土綠化工作紀實

近年來,郴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水、林、城”的區位自然優勢,圍繞建設“林中之城、休閒之都”,先後組織實施了林業災後恢復重建、主要交通幹線綠化、綠城攻堅、三年城鄉綠化攻堅、森林景觀提質等一系列國土綠化工程,大力開展綠色創建,取得明顯成效,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目前,林地保有量138.4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71%,森林覆蓋率達67.7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4%,綠地率40.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08平方米,形成“青山環繞、藍脈綠網、十字綠軸、多園均布”的國土綠化新格局。

一是以三大“綠化攻堅”為抓手,全面增綠。2009年以來,開展“生態景觀建設攻堅”,對冰災損毀的城區周邊山頭實施生態景觀建設。連續開展七期“綠城攻堅”活動及二期“綠蔭行動”,推進街道廣場、山頭邊坡、河岸湖畔、公園綠地、社區庭院綠化。啟動“三年城鄉綠化攻堅”,大力實施城市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村鎮綠化以及荒山荒地綠化等“五大工程”。2011-2016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6.5萬公頃,實現了全市城鄉全面綠化目標。

二是以公園遊園建設為重點,重點建綠。2009年來共新建和提質改造公園遊園64個,公園綠地增加190公頃,城市附屬綠地增加124公頃,城區所有臨街的單位圍牆全部拆除,與城市街道實現綠色共用,市城區基本實現了“開窗見綠、出門進園”、300-500米服務半徑見遊園的綠化標準。

三是以藍脈綠網提質為手段,及時補綠。著力打造主要交通幹線及重要節點綠化精品工程,對裸☆禁☆露邊坡用立體綠化“造綠造景”,有效提升了主次幹道生態景觀品質。新城區建成長達60公里的城際景觀大道——郴州大道,老城區逐步形成了“一路一花、一街一樹”的綠化街景。

四是以村莊庭院綠化為依託,見縫插綠。按照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大力推進“四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動空間等綠化美化建設,形成四季有綠、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村莊綠化景觀,在全市掀起了“綠化城市、美化家園”的熱潮。

五是以綠色人文為主旋律,愛綠護綠。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傳國土綠化工作,形成了濃厚的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氛圍。另一方面,通過舉辦莽山杜鵑花節、東江湖生態旅遊節、茶文化節、鬱金香花節、櫻花節、油菜花節等生態科普活動,讓老百姓參與其中,切身感受國土綠化成果。全市建立了中華林、碳匯林、同心林等義務植樹品牌基地,各級領導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各級機關幹部、市民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捐資認植和養綠護綠,帶動了義務植樹大發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逐年提高。

六是以“森林+”為平臺,產業興綠。注重綠色GDP的穩步增長,大力發展“森林+”林業新業態,做大做強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傳統與新興產業,將國土綠化豐碩成果轉化為利民惠民的生態紅利。

連結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森林覆蓋率僅有8%左右,處處荒山禿嶺,城市綠化也基本上是空白,缺林少綠,生態脆弱。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重視發展綠化事業,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同志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偉大號召,引導全國人民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綠化美化家園。

1981年,四川發生了罕見的水災,當時鄧小平同志提出是否可以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種幾棵樹,比如種3棵或5棵樹,要包種包活,多種者受獎,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者受罰。國家在苗木方面給予支持。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根據《決議》精神,1982年2月27日,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進一步具體規定:“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各單位要將人資料實統計上報當地綠化委員會,作為分配具體任務的依據”。要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全國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起來。

建設綠肥生產示範片871個5.85萬公頃,秋冬種綠肥面積達到65.5萬公頃,同比增幅20.1%。實施國家水土保持建設、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完成封禁治理2.27萬公頃,營造水保林6330.99公頃,經果林2442.92公頃,種草2.74公頃,洞庭湖堤防綠化128.9公里。到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9.64%,活立木蓄積量達5.26億立方米。

城市綠蔭行動全面開展。縣級以上城市林蔭路、林蔭廣場和停車場、立體綠化、公園遊園、山體水系修復、居住區和單位庭院綠化建設全面展開。海綿城市、花境花海等設計理念融入城市建設。草花等地被植物廣泛應用于園林。目前,全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9.5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91%,建成區綠地率達33.65%。

綠色通道形成網路。國省道、旅遊公路、重要農村公路、公路沿線城市出入口、公路交會點景觀林建設形成網路。G106線汝城段、S322線資興至桂陽段、長沙S207線由“行道樹”向立體、景觀和園林綠化跨越,成為“暢、安、舒、美”示範線路。G107、G322通過交通運輸部文明示範創建專案驗收。目前,全省已通車高速公路綠化率達到100%,普通幹線公路綠化率達到90.72%,農村公路綠化率達到83.44%。

“礦山複綠”取得突破。制訂了南方有色金屬礦區廢棄地植被生態修復技術規程等3項標準。實施了冷水江錫礦山礦區、常寧市鹽湖礦區等12個“礦山複綠”示範工程項目,植樹17.19萬株,複綠面積107.09公頃;礦山企業投入4.49億元進行礦山地質環境綜合防治工作,植樹13.37萬株,複綠面積160.29公頃。

三、全社會搞綠化形成氣勢

綠色創建結碩果。常德市、郴州市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稱號。常德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郴州市、常德市穩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桑植縣等9個縣(市、區)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區)稱號。平江等2個縣獲批國家園林縣城。益陽市和韶山市等1市13縣(市)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縣城)。省林業種苗中心等11家單位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永州市林業局等9家單位獲得全國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45個單位獲得全省綠化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部門綠化增活力。省財政提高了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統籌資金支持洞庭湖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校園綠化美化納入教育建設規劃,生態文明教育示範校創建活動在三湘大地全面開展。省屬高校校園平均綠地率40.71%,校園綠化覆蓋率48.2%。省新聞出版廣電系統努力營造綠化氛圍,湖南電臺、湖南衛視、經視、都市頻道都開闢專欄,及時報導國土綠化動態。團省委聯合省林業廳、省綠委辦開展了“保護母親河青少年植樹行動”,籌資1500多萬元,組織86.9萬名青少年植樹346萬棵。全省工會系統1.2萬餘人次參加義務植樹,庭院綠化納入“職工之家”建設內容。省婦聯將綠化指標納入全省婦女和兒童發展規劃,組織實施了“三八綠色工程示範基地”建設。省軍區出動5萬多人次植樹16萬株,建設綠色營區。武警湖南總隊推進營區“武化綠化正規化”,出動兵力2000餘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組建專業隊伍參加山火撲救。黃花國際機場實施T2航站樓苗木補栽及改造工程,綠化維護面積達30萬平方米。

四、生態資源管護得到加強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完成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紅線落圖;核定了自然文化遺產、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長株潭生態綠心等禁止開發區邊界,部分紅線落圖。資興、宜章、汝城、桂東等縣市開展了生態紅線制度試點。

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天然林保護專案啟動,保護範圍122.2萬公頃。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達498.93萬公頃。啟動森林禁伐減伐三年行動,生態公益林和交通要道沿線森林禁伐面積532.42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41.0%;63個生態重點縣市區實行減伐。森林火災受害率為0.025‰,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3.1‰,均控制在國家規定範圍內。

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野生動植物保護。全省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3個,總面積為62.55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31個,總面積為67.38萬公頃。“湖南南山國家公園”試點取得進展。新建9處國家濕地公園、2處省級濕地公園,新增濕地面積1.65萬公頃,國家濕地公園達69處,數量居全國第一,濕地保護率達到74.13%。出臺了《湖南省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在湘江流域8市開展了退耕還濕試點建設,實施了一批濕地修復專案,開展了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國家林業局南方野生動植物保護館落戶湖南。

推進古樹名木保護。納入國家古樹名木普查試點省,建立20萬株古樹名木資料檔案。省政府明確《關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通知》繼續沿用。汨羅市人大通過《古樹名木及大樹保護管理辦法》。在全國樹王尋找活動中,懷化楊溪雲樹、安化梓葉槭、八大公山亮葉水青岡入選“中國最美樹王”;東安銀杏入選“中國十大最美銀杏”。

加強森林經營。開展了森林經營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首個林業碳匯專案在湘西龍山縣、瀘溪縣啟動,開發碳匯林26.47萬公頃。建成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22.33萬公頃。油茶總面積達140.87萬公頃,總產值突破300億元。花卉面積達7.67萬公頃,綜合產值超200億元。楠竹面積109萬公頃,綜合產值206億元。林下經濟年產值達484億元,同比增長20%。傢俱產業實現總產值270億元。省林業廳建成全國首家森林康養中心,啟動青羊湖國際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森林旅遊接待遊客4309萬人次,綜合產值416億元。

五、國土綠化機制日益完善

活力機制不斷生成。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生態強省的目標,提出了國土綠化新要求。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等政策性檔。省人大調研修訂《湖南省森林公園管理條例》。省政府批准印發實施《湖南省“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場改革持續推進。採伐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楠竹、非喬木經濟林、非林地林木不再限伐。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頒佈了全省第一部縣域生態環境綜合保護自治法規——《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各涉綠部門都向社會公佈了行政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及涉企收費專案。

資訊化水準提升。“互聯網+義務植樹”、林業測土配方、行政審批、林權查詢、防火監測等資訊化應用系統進一步完善。公益林區劃調整、征佔用林地審核、補償資金管理等自動識別管理控制機制已經建立。

2016年,國土綠化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全省還有133.3萬多公頃石漠化地和13.3萬多公頃重金屬污染地需要治理,23.3萬多公頃坡耕地需要退耕還林,森林、濕地、農田、城市生態系統功能亟需改善,造林綠化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綠滿郴州

——郴州市國土綠化工作紀實

近年來,郴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水、林、城”的區位自然優勢,圍繞建設“林中之城、休閒之都”,先後組織實施了林業災後恢復重建、主要交通幹線綠化、綠城攻堅、三年城鄉綠化攻堅、森林景觀提質等一系列國土綠化工程,大力開展綠色創建,取得明顯成效,先後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榮譽稱號。目前,林地保有量138.4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71%,森林覆蓋率達67.71%;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2.4%,綠地率40.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08平方米,形成“青山環繞、藍脈綠網、十字綠軸、多園均布”的國土綠化新格局。

一是以三大“綠化攻堅”為抓手,全面增綠。2009年以來,開展“生態景觀建設攻堅”,對冰災損毀的城區周邊山頭實施生態景觀建設。連續開展七期“綠城攻堅”活動及二期“綠蔭行動”,推進街道廣場、山頭邊坡、河岸湖畔、公園綠地、社區庭院綠化。啟動“三年城鄉綠化攻堅”,大力實施城市綠化、通道綠化、水系綠化、村鎮綠化以及荒山荒地綠化等“五大工程”。2011-2016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16.5萬公頃,實現了全市城鄉全面綠化目標。

二是以公園遊園建設為重點,重點建綠。2009年來共新建和提質改造公園遊園64個,公園綠地增加190公頃,城市附屬綠地增加124公頃,城區所有臨街的單位圍牆全部拆除,與城市街道實現綠色共用,市城區基本實現了“開窗見綠、出門進園”、300-500米服務半徑見遊園的綠化標準。

三是以藍脈綠網提質為手段,及時補綠。著力打造主要交通幹線及重要節點綠化精品工程,對裸☆禁☆露邊坡用立體綠化“造綠造景”,有效提升了主次幹道生態景觀品質。新城區建成長達60公里的城際景觀大道——郴州大道,老城區逐步形成了“一路一花、一街一樹”的綠化街景。

四是以村莊庭院綠化為依託,見縫插綠。按照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大力推進“四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動空間等綠化美化建設,形成四季有綠、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村莊綠化景觀,在全市掀起了“綠化城市、美化家園”的熱潮。

五是以綠色人文為主旋律,愛綠護綠。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傳國土綠化工作,形成了濃厚的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氛圍。另一方面,通過舉辦莽山杜鵑花節、東江湖生態旅遊節、茶文化節、鬱金香花節、櫻花節、油菜花節等生態科普活動,讓老百姓參與其中,切身感受國土綠化成果。全市建立了中華林、碳匯林、同心林等義務植樹品牌基地,各級領導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各級機關幹部、市民積極參與義務植樹、捐資認植和養綠護綠,帶動了義務植樹大發展,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逐年提高。

六是以“森林+”為平臺,產業興綠。注重綠色GDP的穩步增長,大力發展“森林+”林業新業態,做大做強油茶、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傳統與新興產業,將國土綠化豐碩成果轉化為利民惠民的生態紅利。

連結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森林覆蓋率僅有8%左右,處處荒山禿嶺,城市綠化也基本上是空白,缺林少綠,生態脆弱。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重視發展綠化事業,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同志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偉大號召,引導全國人民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綠化美化家園。

1981年,四川發生了罕見的水災,當時鄧小平同志提出是否可以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種幾棵樹,比如種3棵或5棵樹,要包種包活,多種者受獎,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者受罰。國家在苗木方面給予支持。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根據《決議》精神,1982年2月27日,國務院頒佈了《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進一步具體規定:“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各單位要將人資料實統計上報當地綠化委員會,作為分配具體任務的依據”。要求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在全國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