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戰告捷,32歲年輕班主任拿下全國德育大賽二等獎

“班主任的工作不要‘百戰百勝’,而要‘不戰而勝’!”

日前,在剛剛落幕的201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來自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酒店管理專業的班主任任熹璿代表四川中職拿到全國二等獎。

作為四川省唯一獲獎的省示範性中職學校,青蘇職中是首次出征大賽。而作為首次參賽的任熹璿,在這項被譽為中職領域德育“金像獎”、“好聲音”的比賽中,代表成都市青蘇職中展示出了其厚積薄發的功力!

△任熹璿演講現場

能言善辯全國德育大賽首戰告捷

3月18日-20日,第二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在南京舉行。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40名選手,400名觀摩代表參加活動。

大賽設置相當嚴格,分筆試和麵試兩個環節,筆試包括主題班會方案設計和相關知識測試;面試包括教育故事演講和模擬情景答辯。全方位綜合考察一名班主任的教育情懷、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經驗及班主任管理能力。

比賽者在教育演講和模擬情景答辯中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來,充滿了對教育的熱愛和責任,一個個小故事的背後折射出他們管理班級的先進理念和教育智慧。

“一名青年班主任剛入職,遇到班級管理問題並向你抱怨。這當中反映出教育學的那些問題?作為班主任該如何處理?”這是任熹璿在辯論賽場抽到的問題。回顧答辯,我們看到任熹璿對於班主任工作精確細緻的分析,

她告訴我們也告訴現場的評委,作為一名班主任,她的啟示是——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勝”,一句精煉且極具實踐性總結語,任熹璿憑藉自身的教學經歷、平時積累的知識和善辯的口才成功征服了我們也征服了大賽評委!“其實這道題考的就是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的細枝末節。唯有深諳中職學生或調皮、或不便管理的特點,

讓他們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班主任才能將這所謂的‘難題’變成行雲流水的動人故事。”

△任熹璿獲獎證書


△四川賽區選手合影中的任熹璿(中)

任熹璿個人經歷:

任熹璿從2012年至今,一直擔任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班主任,在教學期間多次獲得各類獎項高達10餘個,獲得了全國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四川省、成都市技能大賽中式鋪床“優秀指導教師”、成都市最強社團“優秀指導教師”、青羊區優秀班主任、青羊區公益課程優秀教師、成都市中高職銜接說課比賽二等獎、主題班會賽課一等獎、青羊區教學賽課二等獎、青羊區教案設計二等獎、論文獲四川省、成都市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同時為了提高自身駕馭班級的能力和水準,積極改進和改善學生管理辦法,使班級管理更有特色,德育工作更具有實效,在學校的安排下,多次參加各類培訓。

2014年赴北京國培、2013年赴香港培訓、參加成都市心理諮詢師B級證書培訓,並取得證書。2014年參加紅酒品鑒培訓獲初級品酒師證書、2015年參加英國倫敦城市協會培訓,獲客戶服務關係協調證書、參加咖啡師培訓,獲勞動局頒發的高級咖啡師證書,2016年參加英國精品咖啡師協會培訓,獲精品咖啡師證書。2016年參加四川省班主任培訓,獲得結業證書。

班級管理 經驗豐富也須用心

一個有愛的集體它是溫暖和安全的,學生們感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安全,他們就能在這裡開心地學習。“我們中職學校的學生太需要我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關愛了。在中學階段,他們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學生,在老師的眼中他們是問題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心;甚至有些離異的家庭的學生,在父母的眼中他們是一個負擔,他們缺少愛。”

在任熹璿的班級,80%的學生都是來自單親家庭,由此她從一開始便堅定了她一定要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的決心,“中職學生的叛逆不能只看到外在,用心去感受他們內心最真實最純真的想法,讓每位學生在這裡都是老師的‘寶貝’”。

△任熹璿與學生聊天

採訪中,任熹璿給我們講述了當初所帶的第一屆學生中的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男生,剛進校的時候,男生性格衝動,和很多老師都發生過衝突,短短一周就“校內聞名”,當進入到任熹璿所管理的班級後,也是經常衝撞老師,任熹璿對此也表示無奈。

然而,在第二次請家長的時候,她卻見到了讓自己動容的一面,這名男生在父親進辦公室之前,一邊給父親整理衣服,一邊對父親說,一會兒見到老師要有禮貌。在任熹璿看來,如此懂禮貌的學生怎麼會是“不良少年”?

經過和這名學生的多次談心之後,任熹璿發現了一些由於家庭因素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及時與其溝通,與其交朋友。在課堂上也多次表揚學生,學生性格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如今,當初的“不良少年”已經一躍成為一名創業者。

△任熹璿和學生在一起

教師發展 一種培育即是一種關懷

在任熹璿看來,自己這次能夠獲得這項榮譽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平時的積累,更多的是學校的栽培。學校對每一位老師的培養都是一種關懷,更是通過建立一系列的教師培養管理機制來更好的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對於這項被譽為中職領域德育“金像獎”、“好聲音”的比賽,其難度可想而知,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作為四川省唯一獲獎的省示範性中等學校,那麼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德育管理方面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l 理念引領:“學生第一,教師優先”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學生第一,教師優先”的原則,為此,校長張濤談到:“一位好教師,便是一門好課程,要保證每一位教師在工作、成長、發展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優先權,這是教師成長的基礎。如此,教師才能稱其為好的教師,課程才能稱其為好的課程。有了好的課程才會有更好的教育,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成長,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張濤

l 平臺搭建:由“獲得感”到“成就感”

要保證“教師優先”的工作順利進行,其核心問題便是如何搭建好教師自我發展的廣闊平臺。張濤談到,青蘇教師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感很重要,我們要從工作、成長、發展和生活四個方面善待教師的職業生涯。“要讓他們在學校,在工作中不斷獲得‘獲得感’,加上自身的歷練和積澱,‘成就感’也就自然生成!”

“工作方面,注意保護教師的科研課題成果,組織好教學教研評選工作,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成長方面,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為專業教師提供專業技能訓練,加強校際優秀教師交流,拓展教師交流管道,國際合作交流不一樣的教學經驗;發展方面,積極參加省內級別、全國級別的教師教學教研和技能類大賽,在比賽中,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通過比賽明白自身工作的問題,完善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生活方面,關注教師自身發展,將教師福利待遇落實到實處,對教師工作考核評價並給予表彰獎勵,提升教師的存在感,滿足教師在心理和實際生活兩方面的需求,切實維護教師本身利益。”

△青蘇教師與外籍教師交流

l 督導推動:“光榮在於辛苦”

戰國時期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想肩負起培育祖國花朵的的重任,就必然要付出非凡的艱辛。區別於大多數中職學校,青蘇對教師的成長關注,除了搭建各種發展平臺,還建立了專門針對于教師並且可能會讓教師異常辛苦的“督導制”。“學校會邀請相關專業的行業專家,連同校級幹部,對所有的青年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聽課。教師們為此要不斷進行課程備課,反復演練,查找錯誤等等。整個聽課過程其實就是督導教師不斷進步的過程,幫助他們進行問題的解決,方法的改進。”

經過督導後的教師,顯然要比剛剛進校時成熟得多,進步也明顯可觀。他們還會通過二次督導的學生回饋、(其他)教師回饋和家長回饋(座談)有針對性地讓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和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何愁教育不出好學生——

在青蘇的課堂,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沒有一個睡覺的學生,這在中職學校實屬少見。“學生既然能夠在這個教室裡面坐著,那麼作為教師就有責任並且有義務提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果被督導組發現課堂上有學生睡覺,那麼教師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張濤說,教師的能力提升不僅要有充分的平臺,更要對其施加足夠的壓力。

△學校督導小組督導教師上課

l 共同進步:“青藍結對”攜手並行

青年教師作為新注入力量,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德育管理方面都會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學校通過“青藍結對”的方法,融合青年教師的創新想法和老教師的經驗理論,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德育管理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對他們採取訂單式、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式,根據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一對一式的‘結對’:青年班主任教師‘配對’德育管理的資深教師,學科青年教師則和相關專業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來進行‘配對’,通過這樣針對性的結對,並做好青年教師成長規劃,逐步讓他們熟悉自身的工作流程和內容。”

△青蘇青年教師參加拓展訓練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良好的教書育人氛圍營造好了,又何來師生不進步之理由呢?

後記:

有一種青蘇氣質,叫“心心向善,事事尚美”

有人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一所學校的氣質中,也蘊藏著她所走過的路,曆過的事和育過的人。在青蘇,在這所始建於1968年,年近半百的學校裡,筆者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心心向善,事事尚美”的氣質。她的教師善良心美,她的學生純真可愛,他們的美麗猶如天空的點點繁星,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厭,在一點一滴中,展現大愛無疆。

“不管春夏,不問秋冬,唯有善良,滄海桑田永不變。”真誠,如同一朵聖潔的白蓮花,盛開在夜空下的池塘;善良,恰似山間的果樹,經歷春夏,在金秋時節奉獻果實;心美,猶如陽光下的向日葵,始終專一,追隨陽光,開放笑臉。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沒有它們,怎麼會有絢麗的旅程?又哪裡來的向上的少年呢?

我們感歎,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是因為我們的智慧賦予了它教育生命,教育,是一個又一個生命故事的集成。與時俱進,創新方法,利用契機,潤物無聲,中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必將精彩不斷,盡顯撥動心弦的藝術!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一池清水

同時為了提高自身駕馭班級的能力和水準,積極改進和改善學生管理辦法,使班級管理更有特色,德育工作更具有實效,在學校的安排下,多次參加各類培訓。

2014年赴北京國培、2013年赴香港培訓、參加成都市心理諮詢師B級證書培訓,並取得證書。2014年參加紅酒品鑒培訓獲初級品酒師證書、2015年參加英國倫敦城市協會培訓,獲客戶服務關係協調證書、參加咖啡師培訓,獲勞動局頒發的高級咖啡師證書,2016年參加英國精品咖啡師協會培訓,獲精品咖啡師證書。2016年參加四川省班主任培訓,獲得結業證書。

班級管理 經驗豐富也須用心

一個有愛的集體它是溫暖和安全的,學生們感到了班級的溫暖和安全,他們就能在這裡開心地學習。“我們中職學校的學生太需要我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關愛了。在中學階段,他們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學生,在老師的眼中他們是問題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心;甚至有些離異的家庭的學生,在父母的眼中他們是一個負擔,他們缺少愛。”

在任熹璿的班級,80%的學生都是來自單親家庭,由此她從一開始便堅定了她一定要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的決心,“中職學生的叛逆不能只看到外在,用心去感受他們內心最真實最純真的想法,讓每位學生在這裡都是老師的‘寶貝’”。

△任熹璿與學生聊天

採訪中,任熹璿給我們講述了當初所帶的第一屆學生中的一個來自單親家庭的男生,剛進校的時候,男生性格衝動,和很多老師都發生過衝突,短短一周就“校內聞名”,當進入到任熹璿所管理的班級後,也是經常衝撞老師,任熹璿對此也表示無奈。

然而,在第二次請家長的時候,她卻見到了讓自己動容的一面,這名男生在父親進辦公室之前,一邊給父親整理衣服,一邊對父親說,一會兒見到老師要有禮貌。在任熹璿看來,如此懂禮貌的學生怎麼會是“不良少年”?

經過和這名學生的多次談心之後,任熹璿發現了一些由於家庭因素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及時與其溝通,與其交朋友。在課堂上也多次表揚學生,學生性格也慢慢發生了變化,如今,當初的“不良少年”已經一躍成為一名創業者。

△任熹璿和學生在一起

教師發展 一種培育即是一種關懷

在任熹璿看來,自己這次能夠獲得這項榮譽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平時的積累,更多的是學校的栽培。學校對每一位老師的培養都是一種關懷,更是通過建立一系列的教師培養管理機制來更好的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對於這項被譽為中職領域德育“金像獎”、“好聲音”的比賽,其難度可想而知,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作為四川省唯一獲獎的省示範性中等學校,那麼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和德育管理方面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l 理念引領:“學生第一,教師優先”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學生第一,教師優先”的原則,為此,校長張濤談到:“一位好教師,便是一門好課程,要保證每一位教師在工作、成長、發展和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優先權,這是教師成長的基礎。如此,教師才能稱其為好的教師,課程才能稱其為好的課程。有了好的課程才會有更好的教育,學生才能更好的發展和成長,真正做到‘學生第一’。”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校長張濤

l 平臺搭建:由“獲得感”到“成就感”

要保證“教師優先”的工作順利進行,其核心問題便是如何搭建好教師自我發展的廣闊平臺。張濤談到,青蘇教師的職業生涯中,獲得感很重要,我們要從工作、成長、發展和生活四個方面善待教師的職業生涯。“要讓他們在學校,在工作中不斷獲得‘獲得感’,加上自身的歷練和積澱,‘成就感’也就自然生成!”

“工作方面,注意保護教師的科研課題成果,組織好教學教研評選工作,完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成長方面,定期組織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為專業教師提供專業技能訓練,加強校際優秀教師交流,拓展教師交流管道,國際合作交流不一樣的教學經驗;發展方面,積極參加省內級別、全國級別的教師教學教研和技能類大賽,在比賽中,挑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通過比賽明白自身工作的問題,完善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生活方面,關注教師自身發展,將教師福利待遇落實到實處,對教師工作考核評價並給予表彰獎勵,提升教師的存在感,滿足教師在心理和實際生活兩方面的需求,切實維護教師本身利益。”

△青蘇教師與外籍教師交流

l 督導推動:“光榮在於辛苦”

戰國時期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想肩負起培育祖國花朵的的重任,就必然要付出非凡的艱辛。區別於大多數中職學校,青蘇對教師的成長關注,除了搭建各種發展平臺,還建立了專門針對于教師並且可能會讓教師異常辛苦的“督導制”。“學校會邀請相關專業的行業專家,連同校級幹部,對所有的青年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聽課。教師們為此要不斷進行課程備課,反復演練,查找錯誤等等。整個聽課過程其實就是督導教師不斷進步的過程,幫助他們進行問題的解決,方法的改進。”

經過督導後的教師,顯然要比剛剛進校時成熟得多,進步也明顯可觀。他們還會通過二次督導的學生回饋、(其他)教師回饋和家長回饋(座談)有針對性地讓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和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何愁教育不出好學生——

在青蘇的課堂,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沒有一個睡覺的學生,這在中職學校實屬少見。“學生既然能夠在這個教室裡面坐著,那麼作為教師就有責任並且有義務提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果被督導組發現課堂上有學生睡覺,那麼教師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張濤說,教師的能力提升不僅要有充分的平臺,更要對其施加足夠的壓力。

△學校督導小組督導教師上課

l 共同進步:“青藍結對”攜手並行

青年教師作為新注入力量,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德育管理方面都會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學校通過“青藍結對”的方法,融合青年教師的創新想法和老教師的經驗理論,為學校的教學工作和德育管理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對他們採取訂單式、有針對性的培養方式,根據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一對一式的‘結對’:青年班主任教師‘配對’德育管理的資深教師,學科青年教師則和相關專業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來進行‘配對’,通過這樣針對性的結對,並做好青年教師成長規劃,逐步讓他們熟悉自身的工作流程和內容。”

△青蘇青年教師參加拓展訓練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良好的教書育人氛圍營造好了,又何來師生不進步之理由呢?

後記:

有一種青蘇氣質,叫“心心向善,事事尚美”

有人說: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一所學校的氣質中,也蘊藏著她所走過的路,曆過的事和育過的人。在青蘇,在這所始建於1968年,年近半百的學校裡,筆者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心心向善,事事尚美”的氣質。她的教師善良心美,她的學生純真可愛,他們的美麗猶如天空的點點繁星,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厭,在一點一滴中,展現大愛無疆。

“不管春夏,不問秋冬,唯有善良,滄海桑田永不變。”真誠,如同一朵聖潔的白蓮花,盛開在夜空下的池塘;善良,恰似山間的果樹,經歷春夏,在金秋時節奉獻果實;心美,猶如陽光下的向日葵,始終專一,追隨陽光,開放笑臉。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沒有它們,怎麼會有絢麗的旅程?又哪裡來的向上的少年呢?

我們感歎,教育的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是因為我們的智慧賦予了它教育生命,教育,是一個又一個生命故事的集成。與時俱進,創新方法,利用契機,潤物無聲,中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故事必將精彩不斷,盡顯撥動心弦的藝術!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一池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