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族土皇帝替元朝殺光南宋皇族,朱元璋掘墓鞭屍,後人慘遭流放

蒲壽庚(1205—1290年),又稱蒲受畊,號海雲,宋末元初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其先輩系10世紀之前定居占城(越南)的西域(阿拉伯)海商。阿拉伯(色目)商人後裔,蒲開宗之子[1] 。

約11世紀移居廣州,經營商舶,成為首屈一指的富豪。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後叛宋降元,終生顯赫。

宋亡後,蒲壽庚家族繼續扮演著泉州土皇帝的角色,在他們的維護之下,泉州迎來了城市歷史上的所謂“伊斯蘭黃金年代”。 卻被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命令鞭屍,

後人也慘遭放逐,那這是怎麼回事呢?

蒲氏宗族首要從事販賣香料的海外貿易,一開始蒲氏生活並不富裕,後來經過蒲壽庚的精心打理才逐步走向興隆。作為阿拉伯後嗣的蒲壽庚精通阿拉伯語,且拿手貿易,因而南宋朝廷錄用他為泉州市舶司,擔任海上的對外貿易,爾後蒲氏宗族逐步強大,基本上壟斷了我國的對外貿易,而作為土皇帝的他曾被南宋詞人劉克莊比喻為春秋時期的陶朱公。

由此可見蒲氏宗族可謂是富可敵國了。

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南宋孤忠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

此時的蒲壽庚已經通敵,“昰欲入泉州,招撫蒲壽庚有異志”,端宗等人無法進入城內,只好待在東海法石寺。張世傑向蒲借船被拒,抄沒其財產,蒲壽庚進而“盡殺南外宗室”,並且追殺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二位皇帝進一步南逃。

但此時,蒲壽庚現已通敵叛國,

他命令緊鎖城門,制止皇族大臣們進入泉州,因而張世傑等人只好暫居東海法石寺,隨後,張世傑向蒲壽庚借船,卻被蒲壽庚拒絕。

所以張世傑只好強征蒲壽庚的船舶,而且沒收其家產,蒲壽庚一怒之下派兵殺光南宋皇族,而且追殺端帝和末帝。因而,張世傑和文天祥等人不得不帶著兩位皇帝持續南逃,以後蒲壽庚屈服元朝,並出任福建省中書左丞相。

但是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卻對賣國求榮的蒲壽庚疾惡如仇,所以便命令發掘蒲壽庚的墳墓,而且把他的屍體拿出來鞭屍三百,還將他的後人悉數放逐放逐,永世不得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