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學習馬雲返璞歸真的績效思維,只需這樣設計企業增值加薪方案!

作者:盧老師 HC-SH002

點擊右上角“+關注”,長期分享激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利潤的薪酬績效激勵機制及股權、合夥人、預算的專業知識!

導讀:

2106財年,全球盈利能力最強的電商巨頭阿裡巴巴3.6萬多名員工,

創造利潤427億人民幣,人均117萬人民幣。

我們來看,馬雲在阿裡巴巴到底是怎麼提升人效的?

2011年,阿裡的HR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畫,各個專案部、事業部提計畫,資料包過來,馬雲驚呆了,所有部門加起來總共要招聘12000人,結果馬雲說2011年我們最多招2000人,將12000人的計畫直接砍掉,他說人多了反而壞事。

2012年,阿裡招聘計畫又是2000人,馬雲又砍,說今年最多招500人。

這次到2014年,僅僅招了200人,

2015年更慘,2015年馬雲直接說公司不加一個人,走一個才可以增加一個,不走人就不招人。

馬雲的“人效思維”!

1、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2、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3、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4、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在當今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以下現象:

貪圖安逸者很多,不勞而獲者很多,磨洋工混日子者很多!

績效變革勢必觸及這些人既得利益及熟稔的舒松環境,很容易觸礁,甚至引發隱藏已久的巨大風險。

但如果不做績效變革,人效低、浪費大、利潤薄、競爭力下降等惡疾不能剷除,現狀難以改觀,企業又能熬多久?

隨著企業經營業務的變化而產生的用人政策的變化,往往使得現行的薪酬體系難於適應企業業務運營的需要,這時企業就必須對其現有的薪酬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檢測,以確定相應的調整措施。

有很多企業到現在還在使用傳統固定薪酬機制等機制,表面看起來好象很完善、很豐富、很接地氣的樣子,但實際上有著非常大的問題。

固定工資不破,員工的動力從哪來?

業績下降之下,企業從哪裡拿更多的錢來激勵員工?

薪酬的激勵性與公平性如何平衡?

員工要安全感也急盼加工資如何同時實現?

我們經常說,沒有不想漲工資的員工,沒有不想多賺利潤的老闆。可是,員工都漲了工資,不就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相應就會減少企業經營收益嗎?

如果用傳統的薪酬模式,員工和企業的利益確實會處於對立的局面,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就越少。

傳統的績效考核的弊端:

中國式考核,最常用的就是“德勤績能”四維綜合考評。通常對幹部或員工的考評,從四個維度展開:

1、德:

工作態度和品德德,操守等 。具體指標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團隊協作、服從精神、執行力等。

2、勤:

出勤狀況和敬業精神。具體指標包括:敬業精神、出勤類、請假天次數、遲到早退情況等。

3、績:

工作結果、效率和業績。具體指標因崗位而異。

4、能:

工作表現與能力。主要採用評估法,主要包括:崗位專業能力、管理通用能力。具體包括:領導力、計畫執行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邏輯和判斷能力等等。

你的薪酬體系實現了哪個特性?

現實中,大部分企業只實現了“規範性和公平性”,要求同崗同酬、規範標準:“基本工資+考勤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助+獎金+提成”,看起來很規範,也很公平。但是,別忘了:同崗同酬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企業請員工回來,買的不是在崗,買的是價值(工作結果、成果、效果)。

如果價值大和價值小工資一樣的,請問員工為什麼要努力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員工都不為結果、成果、效果去努力奮鬥,企業又如何能實現目標,如何能持續發展?

所以,我建議企業在建立薪酬體系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激勵性和增長性,讓企業發給員工的每一分錢背後都是具體的價值。有增長性才能真正實現激勵性,員工才有動力去做出更多的成果和效果,我們要讓做出成果、效果的員工可以收穫更高的工資!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模式?

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薪酬與績效完全整合。

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一切用資料說話、明確各項標準與要求。

可以加作者HC-SH002為好友。有激勵性薪酬模式設計【內部學習視頻】與你分享學習!!

同時能和作者保持及時交流!朋友圈分享,有更多資訊、乾貨學習哦!!

需要買書《績效核能》行動版,或聯繫作者,點擊下面微店進入即可 ( 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企業如何給員工設計最富激勵性科學的KSF薪酬績效模式步驟?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資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資料,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這種薪酬方案設計最為核心點就是利益平衡點設計:

平衡點是KSF重要的支點,這個支點的一頭是企業的利益,另一個是員工的利益,而支點的核心兩個面是:產值+價值!

盈虧平衡點——也稱“保本點”,對於剛創辦的企業、處於虧損期的企業比較有用。

歷史均值——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參照期均值等。對於快速發展的企業,可能並不會參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個週期的均值,即參照期均值。

共識點——即企業與員工達成共識的支點。常用於歷史資料不完整、不準確的情形,也適用於以前沒有要求、不需要資料支援、依靠經驗或感覺來判斷的情況。例如,培訓課時數、工作制度每月完成個數、小微企業員工流失人數等。

保守預算——由於可參考資料不全或新業務存在不可對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進行推測、預算。同時很多企業喜歡做大預算、做高目標(樂觀預算)。不同的是,保守預算強調正常情況下的可實現性,排除一些可能性與單純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開一個項目,預計可做到銷售額1000萬,但這可能是樂觀估計,管理層可能更願意接受800萬的銷售目標。

同期可比值——通常是對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觀對照,令平衡點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總結:

績效,如何有效管理?

1、績效管理首先是關於人和激勵的。

管理不僅是管人管事,更要從績效的角度出發,調動員工的主動性,激勵員工在每一個績效因素中創造更高績效,因為員工是創造績效的人,也是浪費績效的人。

2、沒有資料談何績效管理?

企業的管理不應該太依懶人,人的思想會隨著情緒而變動,如果人不對,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結果了。做管理要讓資料說話,資料是最真實客觀的,它是理性的,所以做績效管理的前提資料管理,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首先在於資料的精細化。

3、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

很多企業都在做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管人管事,不能只管員工的態度、行為、工作標準等。管理的最大核心是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就是要管理好企業與客戶、股東與員工、當下與未來的各種平衡,實現績效最大化。

對此,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歡迎添加下面小編個人號,保持更緊密交流↓↓↓

運營作者|盧老師 (HC-SH002 )

職位|績效諮詢師

【分享是一種美德,特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及啟發】記得收藏並關注本頭條號!學習更多企業組織管理、激勵機制知識!

傳統的績效考核的弊端:

中國式考核,最常用的就是“德勤績能”四維綜合考評。通常對幹部或員工的考評,從四個維度展開:

1、德:

工作態度和品德德,操守等 。具體指標包括: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團隊協作、服從精神、執行力等。

2、勤:

出勤狀況和敬業精神。具體指標包括:敬業精神、出勤類、請假天次數、遲到早退情況等。

3、績:

工作結果、效率和業績。具體指標因崗位而異。

4、能:

工作表現與能力。主要採用評估法,主要包括:崗位專業能力、管理通用能力。具體包括:領導力、計畫執行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邏輯和判斷能力等等。

你的薪酬體系實現了哪個特性?

現實中,大部分企業只實現了“規範性和公平性”,要求同崗同酬、規範標準:“基本工資+考勤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助+獎金+提成”,看起來很規範,也很公平。但是,別忘了:同崗同酬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企業請員工回來,買的不是在崗,買的是價值(工作結果、成果、效果)。

如果價值大和價值小工資一樣的,請問員工為什麼要努力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如果員工都不為結果、成果、效果去努力奮鬥,企業又如何能實現目標,如何能持續發展?

所以,我建議企業在建立薪酬體系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激勵性和增長性,讓企業發給員工的每一分錢背後都是具體的價值。有增長性才能真正實現激勵性,員工才有動力去做出更多的成果和效果,我們要讓做出成果、效果的員工可以收穫更高的工資!

如何設計富有激勵性的薪酬模式?

逐步打破固定薪酬制。

薪酬與績效完全整合。

共贏與創造是核心。

實現計薪的產值化(公司與個人產值)與價值化(工作分割定價、增值)。

目標管理、團隊建設助力績效文化。

一切用資料說話、明確各項標準與要求。

可以加作者HC-SH002為好友。有激勵性薪酬模式設計【內部學習視頻】與你分享學習!!

同時能和作者保持及時交流!朋友圈分享,有更多資訊、乾貨學習哦!!

需要買書《績效核能》行動版,或聯繫作者,點擊下面微店進入即可 ( 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下,企業如何給員工設計最富激勵性科學的KSF薪酬績效模式步驟?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步: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個)

有哪些可量化的資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第三步: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每一個指標,都配置對應的績效工資。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標平均分配工資,要挑重點。

第四步: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員工流失率?

第五步: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資料作為參考。

第六步: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資料,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這種薪酬方案設計最為核心點就是利益平衡點設計:

平衡點是KSF重要的支點,這個支點的一頭是企業的利益,另一個是員工的利益,而支點的核心兩個面是:產值+價值!

盈虧平衡點——也稱“保本點”,對於剛創辦的企業、處於虧損期的企業比較有用。

歷史均值——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參照期均值等。對於快速發展的企業,可能並不會參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個週期的均值,即參照期均值。

共識點——即企業與員工達成共識的支點。常用於歷史資料不完整、不準確的情形,也適用於以前沒有要求、不需要資料支援、依靠經驗或感覺來判斷的情況。例如,培訓課時數、工作制度每月完成個數、小微企業員工流失人數等。

保守預算——由於可參考資料不全或新業務存在不可對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進行推測、預算。同時很多企業喜歡做大預算、做高目標(樂觀預算)。不同的是,保守預算強調正常情況下的可實現性,排除一些可能性與單純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開一個項目,預計可做到銷售額1000萬,但這可能是樂觀估計,管理層可能更願意接受800萬的銷售目標。

同期可比值——通常是對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觀對照,令平衡點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總結:

績效,如何有效管理?

1、績效管理首先是關於人和激勵的。

管理不僅是管人管事,更要從績效的角度出發,調動員工的主動性,激勵員工在每一個績效因素中創造更高績效,因為員工是創造績效的人,也是浪費績效的人。

2、沒有資料談何績效管理?

企業的管理不應該太依懶人,人的思想會隨著情緒而變動,如果人不對,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結果了。做管理要讓資料說話,資料是最真實客觀的,它是理性的,所以做績效管理的前提資料管理,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首先在於資料的精細化。

3、沒有績效管理,就談不上管理。

很多企業都在做管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管人管事,不能只管員工的態度、行為、工作標準等。管理的最大核心是績效管理,績效管理就是要管理好企業與客戶、股東與員工、當下與未來的各種平衡,實現績效最大化。

對此,您有更好的建議和看法? 歡迎評論、交流(請留下你的足跡);歡迎添加下面小編個人號,保持更緊密交流↓↓↓

運營作者|盧老師 (HC-SH002 )

職位|績效諮詢師

【分享是一種美德,特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及啟發】記得收藏並關注本頭條號!學習更多企業組織管理、激勵機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