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金華味道|菜鹵:化腐朽為神奇

/菜 鹵/

作者:三川

與鹹菜、撲菜相類似

菜鹵也濃縮著山裡窮人的活命哲學

曾把菜鹵當作“素鹵”留在《滷味》(見2011年9月22日“醉食閣”)中,按理已無需多言。但說到山裡的家常菜,比菜鹵更“家常”的其實不多,似乎有必要“贅說”。

九心芥類似雪裡蕻,是山區常見的綠葉冬蔬,耐寒,產量高。九心芥有點苦味,不宜生炒,卻是製作醃菜的上品。過慣了清淡日子的山區農民正是憑著一缸缸醃菜,才度過了那漫長的冬季。講究一點的農戶,則把九心芥的莖切下洗淨,

再破成四瓣,曬至七成幹,因其形如雞爪,又稱菜爪。

從字面上看,“鹵”原本是指一丘丘鹽田。而菜鹵之“鹵”,是名詞與動詞兼用。當名詞用,“鹵”是冬季醃菜時瀝出的水汁。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寫道:“醃芥鹵煮食物,味甚鮮美。若壇盛埋土中,久則清澈如水。

在吃食一道上,現代人雖說比古人有無過之而無不及,但對食物個性的偏愛上遠沒有古人執著。譬如,被王士雄譽為“清澈如水”醃菜湯。

據說,宋太宗趙光義曾問翰林學士蘇易簡:“食物中無比珍美的是什麼?”蘇說:“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我的體會是,

醃菜湯最美。”宋太宗聽了,不怎麼理解,又追問何出此言。蘇解釋說:“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夜晚,我抱著暖爐溫好了酒,幾杯下肚,竟是大醉。半夜忽然醒來,覺得非常口幹,於是穿衣下床,趁著月光走到庭院,一眼見到角落裡立著一個醃菜罎子,顧不上喚來侍童,自己用雪洗了手,倒出酸酸的醃菜湯一口氣喝了幾大碗。我當時以為,就是天上的鸞脯鳳脂,也比不上那醃菜湯的滋味了。

酒高口渴,胸似火燒的煎熬,也許你我都曾有過。蘇易簡飲醃菜湯止渴,雖不至於產生飲鴆止渴的嚴重後果,但其理無異於吃鹽止渴,果真貽笑大方。當然,人們有理由懷疑“據說”的真實性,但不管怎麼說,“食無定味,適口者珍”總是經驗之談。

“鹵”當動詞用,

則有鹵之、醬之的意思。例如,鹵鴨、鹵雞、鹵面等等。而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鹵”字加了三點水,用於表達“掛鹵”之意。也許這才是正確的用法,不過字形過於複雜,如今已不常用了。

菜鹵是磐安的方言,也就是鹵過的蔬菜。來年春天,氣候轉暖,鹹菜也快吃完了,節儉的山民捨不得倒掉那些鹵水,就把菜爪置入盛著鹵水的大鍋內,用旺火燒熟,熬上12個小時,起鍋,曬乾。此時的菜爪就叫“菜鹵”,有黏性,味如霉乾菜,鹹鹹的,甚至發苦。

鹵菜有葷鹵、素鹵之分。鹵鴨、鹵雞、鹵豬頭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葷鹵。而素鹵,除了上頭所說的菜爪以外,常吃的還有新鮮的芋艿、蘿蔔條、洋薑、黃豆、竹筍、花生等等,不一而足。不管哪種素鹵,只要時間一長,必定黑不溜秋──雖說其貌不揚,但聞之香氣四溢,存儲多年也是“肉身”不壞。

菜鹵與別的菜相輔相成,有提鮮的作用。這一原理與一個笑星深入群眾一樣,走到哪裡,哪裡就充滿笑聲。譬如,菜鹵豆腐,用沙鍋煨制。菜鹵至鹹,而豆腐、鮮肉至淡,鹹淡之物在適量的水裡或滾或煮,水乳☆禁☆交融,相得益彰。

在油鹽無虞的日子裡,飲食之道講求色、香、味。菜鹵滾豆腐,雖然色澤灰暗,頂多上桌前放一撮香蔥,還是難以吸人眼球,但飄逸的霧氣早已把濃濃的鹵香送到了鼻尖。忍不住夾一塊豆腐嘗嘗,頓覺兩頰生津。細品之,這菜鹵的香氣已滲入豆腐,而豆腐的味道嵌入肉中,肉的味道又混入菜鹵,汁香湯濃,水乳☆禁☆交融,別具風味。即使是鮮肉非常稀少的年月,撮一把菜鹵,切幾片豆腐,舀一勺米湯,置入大鑊飯內燜熟,吃起來也是有滋有味,非常下飯的。

菜鹵對味蕾的刺激是終生難忘的。菜鹵入菜,是化腐朽為神奇,是化大俗為大雅,體現了民間大智慧。

醃菜在食譜上大約是醃制菜的總稱,其意類似於水果、青菜等。鹹菜、撲菜、菜鹵都是醃菜,也是最尋常的家常菜。有道是:吃遍天下美食,好吃還數家常菜;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家常日日鮮。當然,身居斗室,敲著鍵盤,碼出的文字都是“紙上談兵”。要知家常滋味好,不妨親手燒一回。

文/三川

編輯 | 淩昱

節儉的山民捨不得倒掉那些鹵水,就把菜爪置入盛著鹵水的大鍋內,用旺火燒熟,熬上12個小時,起鍋,曬乾。此時的菜爪就叫“菜鹵”,有黏性,味如霉乾菜,鹹鹹的,甚至發苦。

鹵菜有葷鹵、素鹵之分。鹵鴨、鹵雞、鹵豬頭等等都是大家熟知的葷鹵。而素鹵,除了上頭所說的菜爪以外,常吃的還有新鮮的芋艿、蘿蔔條、洋薑、黃豆、竹筍、花生等等,不一而足。不管哪種素鹵,只要時間一長,必定黑不溜秋──雖說其貌不揚,但聞之香氣四溢,存儲多年也是“肉身”不壞。

菜鹵與別的菜相輔相成,有提鮮的作用。這一原理與一個笑星深入群眾一樣,走到哪裡,哪裡就充滿笑聲。譬如,菜鹵豆腐,用沙鍋煨制。菜鹵至鹹,而豆腐、鮮肉至淡,鹹淡之物在適量的水裡或滾或煮,水乳☆禁☆交融,相得益彰。

在油鹽無虞的日子裡,飲食之道講求色、香、味。菜鹵滾豆腐,雖然色澤灰暗,頂多上桌前放一撮香蔥,還是難以吸人眼球,但飄逸的霧氣早已把濃濃的鹵香送到了鼻尖。忍不住夾一塊豆腐嘗嘗,頓覺兩頰生津。細品之,這菜鹵的香氣已滲入豆腐,而豆腐的味道嵌入肉中,肉的味道又混入菜鹵,汁香湯濃,水乳☆禁☆交融,別具風味。即使是鮮肉非常稀少的年月,撮一把菜鹵,切幾片豆腐,舀一勺米湯,置入大鑊飯內燜熟,吃起來也是有滋有味,非常下飯的。

菜鹵對味蕾的刺激是終生難忘的。菜鹵入菜,是化腐朽為神奇,是化大俗為大雅,體現了民間大智慧。

醃菜在食譜上大約是醃制菜的總稱,其意類似於水果、青菜等。鹹菜、撲菜、菜鹵都是醃菜,也是最尋常的家常菜。有道是:吃遍天下美食,好吃還數家常菜;山珍海味千般好,不及家常日日鮮。當然,身居斗室,敲著鍵盤,碼出的文字都是“紙上談兵”。要知家常滋味好,不妨親手燒一回。

文/三川

編輯 | 淩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