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德國足球隊的中國球迷那麼多?

中國0:1不敵伊朗,世預賽三場比賽一勝一平一負,讓中國球迷的心情經歷了從低谷到高光再到低谷的過山車式經歷。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國球迷,過硬的心理素質是必要的,

既要承受國足贏球時的那種中華崛起的興奮感與自豪感,又要經歷國足低谷時那種焦慮感與失落感,百感交集,錯綜複雜。

而德國隊恰恰相反,德國隊受歡迎,更多的是因為他嚴謹與穩健的球風,使得他成為各類大賽的常客。雖然德國隊的比賽可能看上去比較枯燥,但是他穩定,失誤率低,勝率高,支持一支經常贏球的球隊畢竟是無與倫比的快樂啊!

那麼德國隊究竟有哪些點,

讓喜歡他的中國球迷那麼多呢,下面就讓小編帶你一起來分析下:

1、球員顏值高

對於許多女球迷來說,這一條就夠了,其他不重要。

相較于巴西英格蘭阿根廷義大利法國球員的帥,德國的帥是顏值帥+個子高,兩條同時具備,不多說了,上圖;

什麼,不要看正裝?那好:

長的帥當然不是主要原因,關鍵是人長得帥,球踢得還好:

2、大賽成績好

世界盃:2014年7月5日淩晨,世界盃1/4決賽,

胡梅爾斯打入全場唯一進球,德國1-0淘汰法國,成為第一支連續四屆世界盃進入四強的球隊。除了2000年和2004年歐洲杯小組賽沒出線,近年來德國隊的大賽成績一直穩居前列;

歐洲杯:2008、2012、2016德國隊一直處於歐洲杯四強位置,2016、2012半決賽,2008亞軍,2004、2000小組淘汰,這之前德國隊曾經三次捧起德勞內杯,無疑在歐洲杯的歷史上,德國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

3、形象宣傳好

2014年世界盃奪冠後,德國國家隊在官網發佈了介紹德國國家隊奪冠歷程的紀錄片Die Mannschaft,不僅讓人們認識到了德國國家隊在備戰中的努力、認真,也讓人見證他們奪冠時的激動與興奮,對於整個德國隊的形象塑造十分有益;

還有包括他們在世界盃征戰前和主帥勒夫一起拍的集體西裝照,集體秀身材秀顏值十分搶眼,感覺就像在拍攝雜誌封面,這在別的國家隊十分少見;

加上在國內的城市地鐵、地下通道經常會有一些德國隊的形象宣傳海報(當然還有其他球隊的),使得國人對德國隊一直有一個比較清醒的印象;

4、德甲在國內電視播出頻率多

中國的主流體育轉播節目CCTV-5一般只轉播世界盃、歐洲杯這樣的大賽事,對於五大聯賽基本上只轉播英超和德甲,德甲近幾年超意甲,週末直播時間合適,央視也不播英超,從而導致看德甲的球迷增多。

5、德國隊球風正

說到德國隊的球風,首先腦子裡肯定會冒出來兩個詞:穩、頑強,這與德國人嚴謹、認真的品質是相似的;在足球越來越追求快節奏的現代,德國隊一直秉持快速的傳遞進攻和緊逼防守相結合的戰術,這樣雖然十分穩健,但是缺少了一定的觀賞性,很多時候會讓人看得打哈欠;

德國隊很注重對球權的掌控,一旦失去對球權的掌控常常會陷入對方球隊的節奏,然而很多時候往往比賽打到後半程,德國人經常卻又靠堅強意志與不懈的拼搶,能夠把掌控權奪回來下來。比賽拖得加時越長,越消耗對方的意志,然而德國人卻越戰越勇。對於德國戰車來說,只要對勝利的渴望還在,那種決心是任何球隊都害怕的!

德國的整體打法,始終未站在世界之巔,當列強強調經典前腰的時候,德國沒有真正出類拔萃的大師;當荷蘭帶起全攻全守之趨勢的時候,德國人依然擁有自己的節奏;當薩基提出鏈式防守的時候,德國人依舊我行我素;當邊鋒時代恐怖降臨的時候,德國人依然無所畏懼。

德國球風,擁有亮劍的精神,擁有殊死一搏的優秀品質,不管多困難,都能堅持下來。這導致很多球隊在面對他的時候都不管掉以輕心,不論領先了幾分;而這樣的球風,也給球迷們帶來了很大的觀賞快感,讓球迷對球隊產生了很大的信心,從而越看越有勁兒。

6、教練負責給力

德國上屆世界盃的主帥勒夫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畢竟他是容不得鼻子裡有鼻屎的人,所以更加容不得隊伍裡有老鼠屎,因此在2016年把前鋒克魯澤開除出國家隊,他的執行力與判斷力可見一斑;

不光是主帥,德國基層教練的數量是英格蘭的16倍:根據歐足聯的統計,德國擁有28400個持有歐足聯B牌照的足球教練,而英格蘭僅有1759個,只有德國的1/16。德國持有A牌照的教練有5500人,英格蘭為895人。德國持有專業教練牌照的有1070人,英格蘭115人;而且德國在1998年的時候就開啟了天才培訓計畫,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青少年球員培養上,每年投資2000萬歐元;,穆勒、諾伊爾、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厄齊爾、格策、克羅斯、羅伊斯、德拉克斯勒等人,都是“天才培養”計畫的碩果。

7、德國經濟工業發達

這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任何有影響力的體育運動,背後都需要社會作為基礎、經濟作為動力。而驅動德國足球戰車的正式啟動的正是工業革命。

從健身房到足球場,中間隔了一個工業革命。

足球剛誕生的19世紀中後期,那時候的德國人民還固守著自己的鍛煉傳統,即加入運動俱樂部(Gymnastics),進行各種鍛煉,強身健體;而這些運動俱樂部就是現在德甲的俱樂部的前身。

萊比錫的手工工匠們建立了第一個工人階級俱樂部,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治下的“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設,為工人們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及閒暇的時間。當時的俱樂部是免費的,工人們下工之後踢個球,既鍛煉身體又能娛樂自身。但20年代末,一場全球性的大蕭條席捲了德國工業,通貨膨脹和失業潮讓魯爾區陷入麻煩。工人和群眾們支撐起的足球運動,必然會走向市場。最後,德國足協做出了妥協,允許給球員支付費用,於是工人俱樂部就慢慢轉型成現代意義上的俱樂部。

在商業化的德甲聯賽中,汽車工業為俱樂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和贊助。這種影響也擴展到了國家隊。當德國國家隊開著賓士的大巴、訓練服上印著賓士的Logo出現在世界盃、歐洲杯的賽場,汽車、足球雙雙成為了德國國家的符號。

下面倆條是小編的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8、德國球迷多

豆瓣小組上有一個很火的觀點:冒充球迷的最好方法就是裝成德國球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德國每逢大賽特別穩,如果對各個球隊不瞭解的支持德國隊最為保險,所以每逢世界盃都會出現大量支援德國隊的“偽球迷”。而這些偽球迷有著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他們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支持德國隊。這就像現在排隊買網紅小吃,看到排隊的人多了你機會情不自禁地過去排著,然後再問排的是什麼。

9、有一種悲劇美叫做德國隊

哈姆雷特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打開了一扇美的大門,這種美就叫做悲劇美,用中國老話來講就叫“得勁兒”,苦盡甘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巴拉克了,189公分身高,世界頂級的頭球,左右腳都能轟出遠射,插上的嗅覺,橫向連貫中場的能力,左右腳都能不錯的傳中,跑動在這個身高來說很勤奮,可以踢中場所有位置。

但是多傷,能調理但不善組織,速度不快,哪個位置都可以踢,但沒一個位置踢到天下第一。13年13個亞軍,球衣13號,被稱為“千年老二”,但是他依然堅持,希望擔起隊長重任,卻被指出在場上“聲音太小”,無法統領球隊;每場比賽都在場地上積極跑動,跑動距離長居隊伍第二。

但誰還記得在德國那片廢墟裡,他2002年帶領德國成為世界亞軍,是第一縷火光。2006、2008,是他作為代表的德國走上復興之路。

2002年世界盃,開局8比0摧毀了沙特後,巴拉克情緒來了。之後,德國靠巴拉克+克洛澤進球,卡恩神靈附體的發揮,打到決賽。如果那年決賽巴拉克上場而德國贏了,他會拿2002年金球獎。如果單論那年的表現,他應該可以算歐洲第一中場了。

還有許許多多像巴拉克一樣令人喜歡又傷感的人彙聚於德國隊,他們各自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拼搏,直至老去。

這,也許也是德國隊被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吧。

還有包括他們在世界盃征戰前和主帥勒夫一起拍的集體西裝照,集體秀身材秀顏值十分搶眼,感覺就像在拍攝雜誌封面,這在別的國家隊十分少見;

加上在國內的城市地鐵、地下通道經常會有一些德國隊的形象宣傳海報(當然還有其他球隊的),使得國人對德國隊一直有一個比較清醒的印象;

4、德甲在國內電視播出頻率多

中國的主流體育轉播節目CCTV-5一般只轉播世界盃、歐洲杯這樣的大賽事,對於五大聯賽基本上只轉播英超和德甲,德甲近幾年超意甲,週末直播時間合適,央視也不播英超,從而導致看德甲的球迷增多。

5、德國隊球風正

說到德國隊的球風,首先腦子裡肯定會冒出來兩個詞:穩、頑強,這與德國人嚴謹、認真的品質是相似的;在足球越來越追求快節奏的現代,德國隊一直秉持快速的傳遞進攻和緊逼防守相結合的戰術,這樣雖然十分穩健,但是缺少了一定的觀賞性,很多時候會讓人看得打哈欠;

德國隊很注重對球權的掌控,一旦失去對球權的掌控常常會陷入對方球隊的節奏,然而很多時候往往比賽打到後半程,德國人經常卻又靠堅強意志與不懈的拼搶,能夠把掌控權奪回來下來。比賽拖得加時越長,越消耗對方的意志,然而德國人卻越戰越勇。對於德國戰車來說,只要對勝利的渴望還在,那種決心是任何球隊都害怕的!

德國的整體打法,始終未站在世界之巔,當列強強調經典前腰的時候,德國沒有真正出類拔萃的大師;當荷蘭帶起全攻全守之趨勢的時候,德國人依然擁有自己的節奏;當薩基提出鏈式防守的時候,德國人依舊我行我素;當邊鋒時代恐怖降臨的時候,德國人依然無所畏懼。

德國球風,擁有亮劍的精神,擁有殊死一搏的優秀品質,不管多困難,都能堅持下來。這導致很多球隊在面對他的時候都不管掉以輕心,不論領先了幾分;而這樣的球風,也給球迷們帶來了很大的觀賞快感,讓球迷對球隊產生了很大的信心,從而越看越有勁兒。

6、教練負責給力

德國上屆世界盃的主帥勒夫相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畢竟他是容不得鼻子裡有鼻屎的人,所以更加容不得隊伍裡有老鼠屎,因此在2016年把前鋒克魯澤開除出國家隊,他的執行力與判斷力可見一斑;

不光是主帥,德國基層教練的數量是英格蘭的16倍:根據歐足聯的統計,德國擁有28400個持有歐足聯B牌照的足球教練,而英格蘭僅有1759個,只有德國的1/16。德國持有A牌照的教練有5500人,英格蘭為895人。德國持有專業教練牌照的有1070人,英格蘭115人;而且德國在1998年的時候就開啟了天才培訓計畫,將更多精力放在了青少年球員培養上,每年投資2000萬歐元;,穆勒、諾伊爾、博阿滕、胡梅爾斯、赫迪拉、厄齊爾、格策、克羅斯、羅伊斯、德拉克斯勒等人,都是“天才培養”計畫的碩果。

7、德國經濟工業發達

這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理由:任何有影響力的體育運動,背後都需要社會作為基礎、經濟作為動力。而驅動德國足球戰車的正式啟動的正是工業革命。

從健身房到足球場,中間隔了一個工業革命。

足球剛誕生的19世紀中後期,那時候的德國人民還固守著自己的鍛煉傳統,即加入運動俱樂部(Gymnastics),進行各種鍛煉,強身健體;而這些運動俱樂部就是現在德甲的俱樂部的前身。

萊比錫的手工工匠們建立了第一個工人階級俱樂部,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治下的“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設,為工人們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以及閒暇的時間。當時的俱樂部是免費的,工人們下工之後踢個球,既鍛煉身體又能娛樂自身。但20年代末,一場全球性的大蕭條席捲了德國工業,通貨膨脹和失業潮讓魯爾區陷入麻煩。工人和群眾們支撐起的足球運動,必然會走向市場。最後,德國足協做出了妥協,允許給球員支付費用,於是工人俱樂部就慢慢轉型成現代意義上的俱樂部。

在商業化的德甲聯賽中,汽車工業為俱樂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援和贊助。這種影響也擴展到了國家隊。當德國國家隊開著賓士的大巴、訓練服上印著賓士的Logo出現在世界盃、歐洲杯的賽場,汽車、足球雙雙成為了德國國家的符號。

下面倆條是小編的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8、德國球迷多

豆瓣小組上有一個很火的觀點:冒充球迷的最好方法就是裝成德國球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德國每逢大賽特別穩,如果對各個球隊不瞭解的支持德國隊最為保險,所以每逢世界盃都會出現大量支援德國隊的“偽球迷”。而這些偽球迷有著一股強大的吸引力,他們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支持德國隊。這就像現在排隊買網紅小吃,看到排隊的人多了你機會情不自禁地過去排著,然後再問排的是什麼。

9、有一種悲劇美叫做德國隊

哈姆雷特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是因為他打開了一扇美的大門,這種美就叫做悲劇美,用中國老話來講就叫“得勁兒”,苦盡甘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巴拉克了,189公分身高,世界頂級的頭球,左右腳都能轟出遠射,插上的嗅覺,橫向連貫中場的能力,左右腳都能不錯的傳中,跑動在這個身高來說很勤奮,可以踢中場所有位置。

但是多傷,能調理但不善組織,速度不快,哪個位置都可以踢,但沒一個位置踢到天下第一。13年13個亞軍,球衣13號,被稱為“千年老二”,但是他依然堅持,希望擔起隊長重任,卻被指出在場上“聲音太小”,無法統領球隊;每場比賽都在場地上積極跑動,跑動距離長居隊伍第二。

但誰還記得在德國那片廢墟裡,他2002年帶領德國成為世界亞軍,是第一縷火光。2006、2008,是他作為代表的德國走上復興之路。

2002年世界盃,開局8比0摧毀了沙特後,巴拉克情緒來了。之後,德國靠巴拉克+克洛澤進球,卡恩神靈附體的發揮,打到決賽。如果那年決賽巴拉克上場而德國贏了,他會拿2002年金球獎。如果單論那年的表現,他應該可以算歐洲第一中場了。

還有許許多多像巴拉克一樣令人喜歡又傷感的人彙聚於德國隊,他們各自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拼搏,直至老去。

這,也許也是德國隊被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