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滿紙荒唐事,一把辛酸淚,深扒歐洲中世紀的十大黑歷史!

1.中世紀的歐洲人幾乎從不洗澡,就是洗,也要穿著內衣洗。因為按照天主教會的觀點,骯髒的軀體被看作更能接近上帝,不洗澡則成了聖潔的象徵!那些有足夠勇氣長年不洗澡的人,

甚至會被冊封為聖人!法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就因為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冊封為了聖女阿涅絲……

而14世紀肆虐歐洲的黑死病,更是加劇了這種風尚的流行。教會經過長期不懈的研究發現,洗澡就是導致病發的元兇之一!水會削弱器官的功能,

洗熱水澡時毛孔完全張開,有毒空氣就會進入身體。所以洗澡越多,越容易染病,只有不洗澡才能健健康康的,如果身上有一層厚厚的污垢,更是能夠抵抗疾病侵襲!

於是,在對黑死病的恐懼和教會的宣揚之下,歐洲人終於進入了一個全民不洗澡的“臭氣熏天時代”

貴族們為清潔起見,每天早晨用一塊乾燥的白布擦擦臉,但是絕對不用水洗——歐洲的庸醫們建議人們只用乾燥的白布清潔臉和眼睛。

因為用水清洗有損視力,會引起牙病和感冒,使臉色蒼白,而且對天氣的冷熱更加敏感……

哪怕是17世紀以優雅端莊著稱的法王路易十四,終其一生也只洗過一次澡....(對貞德抱有幻想的小夥伴可以死心了......)

2.法語是世界上公認最悅耳動聽的語言。

3.中世紀的歐洲雖然地廣人稀,到處都是鄉村和荒野,貴族老爺們都蹲在城堡裡,但究竟還是能找出那麼幾個像樣的城市——比如說德國的科隆,

奧地利的維也納,法國的巴黎,還有義大利的羅馬……雖然這些城市在中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通常只有幾萬人口,但總歸比小小的城堡要熱鬧。

不過,你在進城之前,最好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再往鼻子上捂一塊布,有條件的話還噴點兒香水。為什麼?因為中世紀的人們不僅熱衷於隨地大小便,還喜歡直接往窗戶下傾倒糞尿!

巴黎就是典型的受害者,經過長年的積累,糞堆已經把城市包圍了,人們不得不築高城牆以防止敵人順著糞堆登上它,而市內的街道,也都是一代代人踏著糞便踩出來的!到了1776年,情況雖然大有改觀,但當佛蘭克林漂洋過海來到法國來求援時,還是被糞便的臭氣熏昏了......後世有人刻薄地評論說,

如果有誰能夠在中世紀的巴黎過得很習慣,那麼他的鼻子絕對可以扛得住一戰時期的毒氣彈!

至於大洋彼岸的英國,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確實是較早地修築了公共廁所和下水道,但卻直接把糞便排入流經市區的河道內。然後由於糞便太多,細小的河流很快就開始慢慢地被淤塞……

例如,倫敦的弗利特河就負責收集了幾個世紀的糞便,等到河水終於停止流動的時候,弗利特河也變成了弗利特街——這麼奇葩而又綠色環保的填海造陸方式,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4.中世紀的人們聚餐時要共用一套餐具,例如一個酒杯要輪流喝,但地位高者可以有自己的叉勺,而不是分享別人的口水.....

5.就現代東方人的觀點來看,中世紀歐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實在是很奇怪:把蘋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進鍋裡燉,還要加鹽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卻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紀的歐洲醫學界普遍認為,一切水果都是涼性食物,若要吃的話,就應該以熱的方法烹調,或者加入熱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類)……真是不科學!

相反,對於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蘿蔔、蕪菁、圓白菜、捲心菜等等,中世紀的歐洲人倒是習慣於生吃,甚至就連刺激性口味的洋蔥也是如此.....

6.就算是貴族領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只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條形黑麵包。而這種麵包主要由大量的麩皮,少量的木屑,石子,雜質以及微量的小麥粉烤制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硬!中世紀的編年史上,多次記錄了沒出息的笨盜賊潛入窮苦農民家裡盜竊,但卻不幸殞命于家庭主婦的黑麵包之下的囧事;而當中世紀的家庭矛盾發生時,更有無數男子漢死於悍婦的黑麵包攻擊……至於這東西的味道,還是請大家自行想像。

7.除了鹽之外,當時歐洲人餐桌上的調味料極少,沒有咖喱也沒有沙拉醬,砂糖和香料都要通過阿拉伯人的地盤進口,價格貴得可怕。那時候的砂糖是放在藥店裡賣的,對於歐洲人而言並非日常調味品,而是仿佛中國人眼中的人參一樣的高級補品。

至於香料麼,以胡椒為例,中世紀歐洲的胡椒一向是按粒賣的,人們甚至把它當金幣使用。如果是胡椒粉末的話,那可就更倒楣了,稱重的時候不僅要關緊門窗,屏住呼吸,買主還要一遍遍地檢查秤上有沒有作假……在歷史上,還曾經發生過“不法商人以銀屑摻入白胡椒出售”這種在今天難以想像的事情。

8.在中世紀,貴族吃飯時,狗和侍從都要守在桌後等主人的骨頭……

9.歐洲中世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醫院和醫生。因為按照教會的觀點,疾病是上帝對有罪之人的懲罰,只要誠心地祈禱和懺悔就能獲得拯救,根本無需醫藥。所以,教會開設的所謂醫院,不過是一個聚集大批病人進行集體祈禱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誰不藥而愈,那麼就是上帝賜予的奇跡,教會將對此大肆鼓吹,以提高聲望。如果最終還是毫無效果,則說明病人的罪孽深重,需要到更遙遠的地方去修行和懺悔,比如聖城耶路撒冷......

但就算你找到了所謂的醫生和醫院,他們的治療手法也只有三種——放血、灌腸、催吐!

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不幸輕微中風,於是十二名御醫進宮,開始打著“醫療”的名義,用盡了一切辦法摧殘著這位陛下的龍體:首先是切開國王的肩膀,放了足足一個半品脫的血(相當於1000毫升,而我國每次獻血才400毫升);然後給國王喂了些催吐藥,讓他吐得稀裡嘩啦;接下來則是重頭戲,用岩鹽、錦葵葉、紫羅蘭、甜菜根、甘菊花、茴香籽、亞麻籽、肉桂、豆蔻和藏紅花等香料配製成的藥水,每隔2小時給國王灌腸一次……(你確定這不是謀殺?)

像這樣反復灌腸整整五天之後,國王的病情不但毫無起色,反而更糟糕......

眼看著原本還有點生氣的國王變得奄奄一息,御醫們嚇得趕緊改用新式療法:剃光了國王的頭髮,用燒紅的烙鐵往他的頭上燙出燎泡,再擠破掉,然後往他的腳上塗鴿子糞,最後把死人的頭蓋骨磨成粉末,摻入瀉藥之中,全部灌進國王的喉嚨……可憐的查理二世當即上吐下瀉、血流不止,最終一命嗚呼了。

臨終的時候,國王還很“慚愧”地跟御醫們說:真是不好意思,我居然掙扎了這麼久,讓你們受累了。

10.所謂的初☆禁☆夜權,就是指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在領地內居民結婚的時候,可以搶在新郎的前邊,先和新娘睡上第一夜,奪取她貞操的權力。

……這個……嗯,看起來是個美差事.....

但事實上,對於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來說,初☆禁☆夜權與其說是什麼特權,倒不如說是一種辛苦的義務,通常都是將要結婚的農民們傾家蕩產備了厚禮,求爺爺告奶奶地懇請領主大人來行使除夜權。

為什麼會有這麼荒唐的事情?莫非中世紀的歐洲人都沒腦子?

額......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是,因為中世紀歐洲的衛生觀念非常落後,在很多地區,成年後的女人由於來月經的臭味,一直被歧視為骯髒的存在,跟《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個“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著名論斷,完完全全地顛倒了過來。再加上原始部落時代殘留下來的一些迷信因素,在中世紀前期的歐洲鄉下,處☆禁☆女們竟然普遍被認為是有毒的,骯髒的,甚至認為和處☆禁☆女同房會生病折壽——跟同時期中國人的貞操觀念完全相反。

在那些愚昧鄉民們的眼中,只有尊貴的領主們和神聖的牧師,才能克服這種“毒性”,在天主的加護下代替新郎,為新娘“辟邪消厄”,然後那些沒法力的新郎才敢跟老婆圓房。

但在實際操作之中,由於教規戒律的約束,除了少數品行不端的放蕩牧師之外,主要還是由不禁酒色的領主大人來幫新郎官“辟邪”——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福利!其實,以中世紀歐洲早期那種悲催的衛生和營養條件,尋常村姑哪有幾個好看的?很多新娘一年都不洗幾次澡,身上還有蝨子跳蚤什麼的,人還沒到,臭味就先到了。當時的諸位領主大人們,多半也是看在農民們孝敬上來的鹹魚香腸雞蛋乳酪的份上,才會捏著鼻子強忍著噁心,去跟那些滿臉麻子、渾身髒臭、面黃肌瘦的庸脂俗粉們滾床單……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也在進步,到了中世紀的中後期,歐洲已經基本沒有多少愚昧之人會去花大錢做這種蠢事了。初☆禁☆夜權也慢慢演變成了結婚稅——領主們宣佈出售初☆禁☆夜權,新郎則上繳一些錢或者食物,把新娘從領主手中“買”回來……

但在中世紀後期的某些年代和某些地區,初☆禁☆夜權也得到過完全的恢復。

例如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征服蘇格蘭的那會兒,為了招募人手去鞏固新佔領的蘇格蘭地區,愛德華一世才再次宣佈恢復初☆禁☆夜權,引誘英格蘭領主們帶兵離開繁華溫暖的南方故土,前往蘇格蘭高地擔任佔領軍,順便無償享用當地的蘇格蘭村姑。

結果可憐的華萊士回家一看,發現新婚妻子梅倫已經被英格蘭老爺先奸後殺,頓時怒髮衝冠,喊著“Freedom”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從此便有了《勇敢的心》這一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其實在中國,也有初☆禁☆夜權的說法,而且年代距離現在的我們並不遠——根據皮定均將軍的親自調查,解放前的少林寺,乃是嵩山最大的地主,方圓數十裡都是少林寺的土地。而這些號稱“六根清淨”的和尚們,居然明目張膽地宣稱自己有“初☆禁☆夜權”,告訴佃農們說,有好媳婦的租好地,沒好媳婦的租壞地,沒媳婦的沒地種,公然亂搞女人還不給錢——結果害得少林寺附近農民的女兒嫁不出去,兒子討不到老婆…….

等到河水終於停止流動的時候,弗利特河也變成了弗利特街——這麼奇葩而又綠色環保的填海造陸方式,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4.中世紀的人們聚餐時要共用一套餐具,例如一個酒杯要輪流喝,但地位高者可以有自己的叉勺,而不是分享別人的口水.....

5.就現代東方人的觀點來看,中世紀歐洲人吃水果的方法實在是很奇怪:把蘋果和梨放到火上烤,把李子放進鍋裡燉,還要加鹽撒胡椒……而直接生吃水果,卻被看成是下等人的做法。

——中世紀的歐洲醫學界普遍認為,一切水果都是涼性食物,若要吃的話,就應該以熱的方法烹調,或者加入熱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類)……真是不科學!

相反,對於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蘿蔔、蕪菁、圓白菜、捲心菜等等,中世紀的歐洲人倒是習慣於生吃,甚至就連刺激性口味的洋蔥也是如此.....

6.就算是貴族領主,在日常生活之中,也只能吃平均重量4。5㎏/10磅的長條形黑麵包。而這種麵包主要由大量的麩皮,少量的木屑,石子,雜質以及微量的小麥粉烤制而成,最大的特點就是硬!中世紀的編年史上,多次記錄了沒出息的笨盜賊潛入窮苦農民家裡盜竊,但卻不幸殞命于家庭主婦的黑麵包之下的囧事;而當中世紀的家庭矛盾發生時,更有無數男子漢死於悍婦的黑麵包攻擊……至於這東西的味道,還是請大家自行想像。

7.除了鹽之外,當時歐洲人餐桌上的調味料極少,沒有咖喱也沒有沙拉醬,砂糖和香料都要通過阿拉伯人的地盤進口,價格貴得可怕。那時候的砂糖是放在藥店裡賣的,對於歐洲人而言並非日常調味品,而是仿佛中國人眼中的人參一樣的高級補品。

至於香料麼,以胡椒為例,中世紀歐洲的胡椒一向是按粒賣的,人們甚至把它當金幣使用。如果是胡椒粉末的話,那可就更倒楣了,稱重的時候不僅要關緊門窗,屏住呼吸,買主還要一遍遍地檢查秤上有沒有作假……在歷史上,還曾經發生過“不法商人以銀屑摻入白胡椒出售”這種在今天難以想像的事情。

8.在中世紀,貴族吃飯時,狗和侍從都要守在桌後等主人的骨頭……

9.歐洲中世紀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醫院和醫生。因為按照教會的觀點,疾病是上帝對有罪之人的懲罰,只要誠心地祈禱和懺悔就能獲得拯救,根本無需醫藥。所以,教會開設的所謂醫院,不過是一個聚集大批病人進行集體祈禱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誰不藥而愈,那麼就是上帝賜予的奇跡,教會將對此大肆鼓吹,以提高聲望。如果最終還是毫無效果,則說明病人的罪孽深重,需要到更遙遠的地方去修行和懺悔,比如聖城耶路撒冷......

但就算你找到了所謂的醫生和醫院,他們的治療手法也只有三種——放血、灌腸、催吐!

1685年,英王查理二世不幸輕微中風,於是十二名御醫進宮,開始打著“醫療”的名義,用盡了一切辦法摧殘著這位陛下的龍體:首先是切開國王的肩膀,放了足足一個半品脫的血(相當於1000毫升,而我國每次獻血才400毫升);然後給國王喂了些催吐藥,讓他吐得稀裡嘩啦;接下來則是重頭戲,用岩鹽、錦葵葉、紫羅蘭、甜菜根、甘菊花、茴香籽、亞麻籽、肉桂、豆蔻和藏紅花等香料配製成的藥水,每隔2小時給國王灌腸一次……(你確定這不是謀殺?)

像這樣反復灌腸整整五天之後,國王的病情不但毫無起色,反而更糟糕......

眼看著原本還有點生氣的國王變得奄奄一息,御醫們嚇得趕緊改用新式療法:剃光了國王的頭髮,用燒紅的烙鐵往他的頭上燙出燎泡,再擠破掉,然後往他的腳上塗鴿子糞,最後把死人的頭蓋骨磨成粉末,摻入瀉藥之中,全部灌進國王的喉嚨……可憐的查理二世當即上吐下瀉、血流不止,最終一命嗚呼了。

臨終的時候,國王還很“慚愧”地跟御醫們說:真是不好意思,我居然掙扎了這麼久,讓你們受累了。

10.所謂的初☆禁☆夜權,就是指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在領地內居民結婚的時候,可以搶在新郎的前邊,先和新娘睡上第一夜,奪取她貞操的權力。

……這個……嗯,看起來是個美差事.....

但事實上,對於中世紀歐洲的封建領主來說,初☆禁☆夜權與其說是什麼特權,倒不如說是一種辛苦的義務,通常都是將要結婚的農民們傾家蕩產備了厚禮,求爺爺告奶奶地懇請領主大人來行使除夜權。

為什麼會有這麼荒唐的事情?莫非中世紀的歐洲人都沒腦子?

額......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是,因為中世紀歐洲的衛生觀念非常落後,在很多地區,成年後的女人由於來月經的臭味,一直被歧視為骯髒的存在,跟《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個“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的著名論斷,完完全全地顛倒了過來。再加上原始部落時代殘留下來的一些迷信因素,在中世紀前期的歐洲鄉下,處☆禁☆女們竟然普遍被認為是有毒的,骯髒的,甚至認為和處☆禁☆女同房會生病折壽——跟同時期中國人的貞操觀念完全相反。

在那些愚昧鄉民們的眼中,只有尊貴的領主們和神聖的牧師,才能克服這種“毒性”,在天主的加護下代替新郎,為新娘“辟邪消厄”,然後那些沒法力的新郎才敢跟老婆圓房。

但在實際操作之中,由於教規戒律的約束,除了少數品行不端的放蕩牧師之外,主要還是由不禁酒色的領主大人來幫新郎官“辟邪”——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福利!其實,以中世紀歐洲早期那種悲催的衛生和營養條件,尋常村姑哪有幾個好看的?很多新娘一年都不洗幾次澡,身上還有蝨子跳蚤什麼的,人還沒到,臭味就先到了。當時的諸位領主大人們,多半也是看在農民們孝敬上來的鹹魚香腸雞蛋乳酪的份上,才會捏著鼻子強忍著噁心,去跟那些滿臉麻子、渾身髒臭、面黃肌瘦的庸脂俗粉們滾床單……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也在進步,到了中世紀的中後期,歐洲已經基本沒有多少愚昧之人會去花大錢做這種蠢事了。初☆禁☆夜權也慢慢演變成了結婚稅——領主們宣佈出售初☆禁☆夜權,新郎則上繳一些錢或者食物,把新娘從領主手中“買”回來……

但在中世紀後期的某些年代和某些地區,初☆禁☆夜權也得到過完全的恢復。

例如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征服蘇格蘭的那會兒,為了招募人手去鞏固新佔領的蘇格蘭地區,愛德華一世才再次宣佈恢復初☆禁☆夜權,引誘英格蘭領主們帶兵離開繁華溫暖的南方故土,前往蘇格蘭高地擔任佔領軍,順便無償享用當地的蘇格蘭村姑。

結果可憐的華萊士回家一看,發現新婚妻子梅倫已經被英格蘭老爺先奸後殺,頓時怒髮衝冠,喊著“Freedom”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從此便有了《勇敢的心》這一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其實在中國,也有初☆禁☆夜權的說法,而且年代距離現在的我們並不遠——根據皮定均將軍的親自調查,解放前的少林寺,乃是嵩山最大的地主,方圓數十裡都是少林寺的土地。而這些號稱“六根清淨”的和尚們,居然明目張膽地宣稱自己有“初☆禁☆夜權”,告訴佃農們說,有好媳婦的租好地,沒好媳婦的租壞地,沒媳婦的沒地種,公然亂搞女人還不給錢——結果害得少林寺附近農民的女兒嫁不出去,兒子討不到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