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的愛情故事》|帶給你一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對話

- YEAR -

2017

至真至善至美

講好“我們的愛情故事”

盡責盡心盡力

牢記國家院團使命擔當

郭蓉

她曾隨國家領導人

出訪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被譽為中國的“音樂外交官”

她的成名作《紅旗飄飄》

獲得文化部最高獎項“文華獎”

也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獲得者

她飄逸的長髮

小提琴演奏的瀟灑身姿

超級實力派的演唱功底

都是一眼難忘的“標誌”

她的歌聲充滿著蓬勃的時代氣息

也承載著不止一代人的難忘情懷

她曾是中國東方歌舞團

最年輕的“老”演員

她三十年如一日

守護著這個團體

她的青春、熱愛、精彩

都與中國東方歌舞團的名字緊緊相連

2017中國東方歌舞團傾心之作

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中

有她最長情的告白

一次中國東方歌舞團式的全新嘗試

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應該說是東方的歷史上一次大膽的全新嘗試,

這部作品從策劃創意到演出,整個方案和舞臺呈現都是前所未有的——熟悉東方的觀眾都知道,多年來,我們以一歌一舞的晚會形式呈現為主。當然,在這種形式上我們努力做了很多變化,例如將國外的作品重新編排、用表演唱等方式演繹,把這些作品推介給中國的觀眾,正因為有一代一代藝術家們對外國藝術精品的重新解讀,
多年來也受到了觀眾們的喜愛和長久以來的支持。

當今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世界各地的演出我們都能夠及時通過網路接觸到,文化已經高度繁榮豐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勢必也要順應時代的潮流,進行更進一步的挖掘和藝術創新。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的,之所以會選擇用“音樂劇場”這種國內外舞臺上都不多見的藝術形式,

以“歌、舞、劇”一體的方式來呈現,這正是我們探索創新的地方。

歌劇《卡門》經典段落與原汁原味的弗拉門戈

當世界各國的歌劇、舞劇、音樂劇等都在蓬勃興旺的時候,

觀眾們開始對作品的故事性有了很高的期待,一個故事串起整個演出,隨著故事的發展,大家在收穫情感的同時代入式地欣賞舞臺藝術的表演,視覺聽覺和情緒一直會被牽動,與晚會相比,就會對作品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思想內涵和心靈共鳴方面走得更加深入、更值得回味。

但是“音樂劇場”的概念也是有別於音樂劇的。目前我們國內的藝術家用“劇”的表現形式多為兩種,一種是將國外成熟的作品版權引入,直接照搬到中國的舞臺上,甚至翻譯成中文版由中國的演員來演出;還有一種就是完全的原創,從劇情、音樂到舞臺設計都是由全新的團隊創作的。而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則恰恰是一台有機融合的作品。

■ ■■■■

在這部作品裡我們選用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最經典的愛情歌曲,許多歌曲至今都讓人們記憶猶新。這些描寫愛情的歌曲有的是電影插曲、有的是歌劇的唱段、有的是傳唱度極高的流行音樂,我們將它們串聯在一起,變成了可看性很高、可聽性很高的經典之作。

一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對話

事實上做這樣一部作品是我多年以來的願望,想了這麼久、盼了這麼久,現在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將要呈現在舞臺上了。經典的歌曲非常多,通常我們去聽一場音樂會,所有的歌曲基本都是像“排隊”一樣順序地唱完,而我總覺得好像還意猶未盡,因為一支一支歌唱出來,只是把原來的歌曲翻唱一遍,我覺得還應該融入一些我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對這些經典歌曲的全新理解和全新的“再創作”概念。

所以這部音樂劇場中,我們用了“劇”的形式,用我們自己的視角和解讀方式,一方面將這些經典作品重新理解和詮釋,去喚起觀眾們久違的情懷;另一方面也是用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與觀眾一同感受劇中那最純潔的愛情。

好像昨天和今天在對話,當六七十年代,國內文化生活還不那麼豐富的時候,人們對於電影裡的音樂和人物反復聽、反復看,印象是那麼深刻,甚至烙印在心中,伴隨、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又好像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流行歌曲伴隨著他們愛的初體驗、伴隨著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和喜怒哀樂。

除了四十多首經典愛情歌曲外,我們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大量的原創部分,我們用原創音樂部分來展開故事情節的開始,用臺詞、唱詞呈現主人公的經歷和內心世界。整個劇碼的音樂起承轉合、對比反差都很強烈,作品情緒非常豐富,尤其當大家唱著這些新寫的原創歌曲的時候,許多人都感動極了,他們說“旋律太好聽了、歌詞太打動人了”。這其實也是某種形式上的“對話”,是我們的原創音樂部分,與這些經典音樂之間搭起的一座愛的交流溝通之橋。

不知道當年那些故事裡的人和聽著那些故事的人,對於愛情的理解是否和今天的我們一樣,如果有不同,又不同在哪裡?事實上,這也是“劇場”的表現形式的特點,就是說,這部作品最終的理解環節,其實是需要觀眾和我們創作者共同完成的。

一次關於文化自信的寶貴歷練

這次的創作團隊是一支非常“不一樣”的隊伍。他們之中多數都非常年輕,幾乎都是“80後”。當然對於我而言,可能在這個年輕的創作團隊裡我算是相對資歷比較老一些。我在團裡三十多年,算得上是一個“老團員”了,這三十多年來,我覺得在我身上傳承著的,是屬於“東方人”的藝術精神。這個精神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在保持著的“東方特色創新”。

劇組“七夕”活動中與觀眾們互動

我們的創新是有淵源的,從在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的宣導和關懷下成立了東方歌舞團以來,創新就成了我們的特色。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就把國外的節目用自己的方式推介給中國的觀眾,也讓世界各國的元首們看到了中國藝術家的風采,正是大膽創新成就了當年的有著獨特藝術魅力的東方歌舞團,成就了這塊金字招牌上的輝煌歷史。

站在今天我們回望的時候,發現老一輩藝術家們在藝術領域裡的無限想像力、無限創造力推動著我們跟著時代的潮流奮勇直前。現在我們常常提到的“文化自信”,正是來源於我們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之中,經歷了時代的檢驗沉澱下來的這些寶貴財富,這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東方歌舞團走到今天,更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東方人去傳承,將這份輝煌用我們這一代人的方式去延續。我們不能夠忘記歷史,正因為有這份厚重的積澱,我們才能夠有今天的舞臺;而同樣不能忘記的是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對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寶貴品質也始終鼓舞著、激勵著我們。

獨特的小提琴演奏和演唱結合的舞臺表演風格

今天我們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是有著責任和使命的,所以我們就會更加“認真”,更加“較真”。在創作這台作品之初,我們就把聲樂演員集中在一起,從其中一遍遍篩選合適的人選,經典歌曲部分由於風格比較鮮明,在選擇表演者的時候我們根據他們的聲線特點,方向很明確;原創部分則是需要讓表演者們來適應我們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有許多新元素的融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既需要他們有很強的演唱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表演功底、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於作品的理解要能夠做到深入,甚至還要“破天荒”地開口說臺詞,對於歌手而言的確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剛剛進入排練的時候,我們還開展了一個多月的體能、表演等訓練,起初大家幾乎都是不適應的,然而到了後來卻漸入佳境,開始非常享受這樣的排練過程,並且感受到其中的歡樂。每一天排練廳裡都是快樂的笑聲,我們的排練進行過程也是比較順利的。因為這不僅是他們嘗試一次全新的表演形式,更是對自我潛力的一次挖掘,是一次難得的歷練。

這一點我在給演員練唱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渴望,他們對表演的期待,這其中也有很多有歌唱潛質的舞蹈演員,他們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我也同時要訓練他們歌唱。在這樣的練習中,就產生了良性迴圈:我們的歌唱演員不僅唱很好、演得很好,舞也跳得很好,而我們的舞蹈演員除了跳得好以外,還能演得好,甚至唱得不輸專業歌手。這是我們對今天中國東方歌舞團演員們的期望,期望他們都是全能型、複合型的演員,將來我們的作品才會有更大的空間,去呈現更加豐富、更加精彩的舞臺表演形式。

樂隊排練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次採用的全部是現場樂隊伴奏,不論是演唱過程中,還是臺詞、表演等情景過程中,我們的音樂都不是由伴奏帶完成的,這既是現場樂隊和演員們默契配合的考驗,也是所有部門技術工種上的考驗。同時我們很多歌唱演員還會拿起擅長的樂器融入舞臺表演中,我們的樂手同樣也會在舞臺上呈現表演部分,這也是屬於中國東方歌舞團別具一格的表現特色和形式,我們在這部作品中做了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

舞臺上的藝術家和劇組裡的“打雜工”

在這部作品裡,我也擔任了兩個唱段,都是非常經典的音樂作品,一個是《歌劇魅影》的主題曲,這首作品以往的表現形式都是男女主人公的對唱,但是在這部作品中我是一個人來演唱的。從編曲形式上我們也做了新的調整,融入了重金屬的元素,加重了音樂形態和表現的張力。當然,舞臺呈現也會有很大的驚喜,我在這裡先不透露,真心希望大家能夠在現場感受。

第二首是《保鏢》的主題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這首歌大家都非常熟悉,包括我自己過去在國外的演出中也演唱過,但是這一次我希望再次把它呈現在舞臺上的時候,能夠和以往看到的不同。

為拍攝宣傳片的演員化妝

雖然在《我們的愛情故事》中,大家會看到我在舞臺上歌唱的樣子,但其實在這部劇中我擔任的主要角色是一個“打雜工”,就是什麼都做,比如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協調演員的排練、參與編創的討論過程、給聲樂包括舞蹈演員們演唱的指導等等。我希望我能夠把自己的一點點經驗告訴他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藝術的道路上向前跨越一大步。

大型環球情景秀《東方之愛》時為舞蹈演員指導聲樂

今天的社會,人才是競爭的主體,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藝術界更是需要人才。我們挖掘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演員們要經過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才能夠選中佼佼者登上中國東方歌舞團的藝術殿堂。作為一個“老東方人”,我希望能把自己從一代代老藝術家身上學到的所有經驗和舞臺實踐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讓他們去體會,然後融入到自己的舞臺表演中。

小編手記

採訪郭蓉老師是通過微信聯絡的,整個創作期間她都為劇組奔忙著,終於約好了採訪時間,她卻又臨時飛往西安參加團裡的演出任務。

一條一條聽著她發來的幾十段微信語音,一字一句裡都是對這個集體、對每一位演員的滿滿愛意。“愛”這個主題非常博大、也非常廣義,《我們的愛情故事》裡所傳達的愛,是以“愛情”的模樣呈現的。愛情是人類永恆的情感主題,它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是一種充滿力量、溫暖和感慨的情感。

《我們的愛情故事》七夕工作坊活動時與觀眾們暢談

而在郭蓉老師身上,“愛”的模樣則是用情感聯結了所有人的心靈,她把個人的“愛”昇華為“愛他人”,讓我們懂得珍惜彼此、善待生命,變得更加善良、美好、堅強。三十多年了,她熱愛這個團,也用她的付出讓我們深愛彼此。

正如導演周莉亞所說:“這部劇的呈現不論結果怎樣,過程都是更加值得珍惜的。”就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每一個瞬間最終帶來的都是幸福的回味。

來源|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編 輯:李臘梅

目前我們國內的藝術家用“劇”的表現形式多為兩種,一種是將國外成熟的作品版權引入,直接照搬到中國的舞臺上,甚至翻譯成中文版由中國的演員來演出;還有一種就是完全的原創,從劇情、音樂到舞臺設計都是由全新的團隊創作的。而音樂劇場《我們的愛情故事》則恰恰是一台有機融合的作品。

■ ■■■■

在這部作品裡我們選用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最經典的愛情歌曲,許多歌曲至今都讓人們記憶猶新。這些描寫愛情的歌曲有的是電影插曲、有的是歌劇的唱段、有的是傳唱度極高的流行音樂,我們將它們串聯在一起,變成了可看性很高、可聽性很高的經典之作。

一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對話

事實上做這樣一部作品是我多年以來的願望,想了這麼久、盼了這麼久,現在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將要呈現在舞臺上了。經典的歌曲非常多,通常我們去聽一場音樂會,所有的歌曲基本都是像“排隊”一樣順序地唱完,而我總覺得好像還意猶未盡,因為一支一支歌唱出來,只是把原來的歌曲翻唱一遍,我覺得還應該融入一些我們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對這些經典歌曲的全新理解和全新的“再創作”概念。

所以這部音樂劇場中,我們用了“劇”的形式,用我們自己的視角和解讀方式,一方面將這些經典作品重新理解和詮釋,去喚起觀眾們久違的情懷;另一方面也是用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與觀眾一同感受劇中那最純潔的愛情。

好像昨天和今天在對話,當六七十年代,國內文化生活還不那麼豐富的時候,人們對於電影裡的音樂和人物反復聽、反復看,印象是那麼深刻,甚至烙印在心中,伴隨、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又好像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流行歌曲伴隨著他們愛的初體驗、伴隨著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和喜怒哀樂。

除了四十多首經典愛情歌曲外,我們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大量的原創部分,我們用原創音樂部分來展開故事情節的開始,用臺詞、唱詞呈現主人公的經歷和內心世界。整個劇碼的音樂起承轉合、對比反差都很強烈,作品情緒非常豐富,尤其當大家唱著這些新寫的原創歌曲的時候,許多人都感動極了,他們說“旋律太好聽了、歌詞太打動人了”。這其實也是某種形式上的“對話”,是我們的原創音樂部分,與這些經典音樂之間搭起的一座愛的交流溝通之橋。

不知道當年那些故事裡的人和聽著那些故事的人,對於愛情的理解是否和今天的我們一樣,如果有不同,又不同在哪裡?事實上,這也是“劇場”的表現形式的特點,就是說,這部作品最終的理解環節,其實是需要觀眾和我們創作者共同完成的。

一次關於文化自信的寶貴歷練

這次的創作團隊是一支非常“不一樣”的隊伍。他們之中多數都非常年輕,幾乎都是“80後”。當然對於我而言,可能在這個年輕的創作團隊裡我算是相對資歷比較老一些。我在團裡三十多年,算得上是一個“老團員”了,這三十多年來,我覺得在我身上傳承著的,是屬於“東方人”的藝術精神。這個精神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在保持著的“東方特色創新”。

劇組“七夕”活動中與觀眾們互動

我們的創新是有淵源的,從在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的宣導和關懷下成立了東方歌舞團以來,創新就成了我們的特色。六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就把國外的節目用自己的方式推介給中國的觀眾,也讓世界各國的元首們看到了中國藝術家的風采,正是大膽創新成就了當年的有著獨特藝術魅力的東方歌舞團,成就了這塊金字招牌上的輝煌歷史。

站在今天我們回望的時候,發現老一輩藝術家們在藝術領域裡的無限想像力、無限創造力推動著我們跟著時代的潮流奮勇直前。現在我們常常提到的“文化自信”,正是來源於我們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之中,經歷了時代的檢驗沉澱下來的這些寶貴財富,這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中國東方歌舞團走到今天,更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東方人去傳承,將這份輝煌用我們這一代人的方式去延續。我們不能夠忘記歷史,正因為有這份厚重的積澱,我們才能夠有今天的舞臺;而同樣不能忘記的是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對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寶貴品質也始終鼓舞著、激勵著我們。

獨特的小提琴演奏和演唱結合的舞臺表演風格

今天我們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是有著責任和使命的,所以我們就會更加“認真”,更加“較真”。在創作這台作品之初,我們就把聲樂演員集中在一起,從其中一遍遍篩選合適的人選,經典歌曲部分由於風格比較鮮明,在選擇表演者的時候我們根據他們的聲線特點,方向很明確;原創部分則是需要讓表演者們來適應我們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有許多新元素的融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新”,既需要他們有很強的演唱能力,同時也要具備表演功底、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於作品的理解要能夠做到深入,甚至還要“破天荒”地開口說臺詞,對於歌手而言的確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剛剛進入排練的時候,我們還開展了一個多月的體能、表演等訓練,起初大家幾乎都是不適應的,然而到了後來卻漸入佳境,開始非常享受這樣的排練過程,並且感受到其中的歡樂。每一天排練廳裡都是快樂的笑聲,我們的排練進行過程也是比較順利的。因為這不僅是他們嘗試一次全新的表演形式,更是對自我潛力的一次挖掘,是一次難得的歷練。

這一點我在給演員練唱的過程中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渴望,他們對表演的期待,這其中也有很多有歌唱潛質的舞蹈演員,他們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我也同時要訓練他們歌唱。在這樣的練習中,就產生了良性迴圈:我們的歌唱演員不僅唱很好、演得很好,舞也跳得很好,而我們的舞蹈演員除了跳得好以外,還能演得好,甚至唱得不輸專業歌手。這是我們對今天中國東方歌舞團演員們的期望,期望他們都是全能型、複合型的演員,將來我們的作品才會有更大的空間,去呈現更加豐富、更加精彩的舞臺表演形式。

樂隊排練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次採用的全部是現場樂隊伴奏,不論是演唱過程中,還是臺詞、表演等情景過程中,我們的音樂都不是由伴奏帶完成的,這既是現場樂隊和演員們默契配合的考驗,也是所有部門技術工種上的考驗。同時我們很多歌唱演員還會拿起擅長的樂器融入舞臺表演中,我們的樂手同樣也會在舞臺上呈現表演部分,這也是屬於中國東方歌舞團別具一格的表現特色和形式,我們在這部作品中做了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

舞臺上的藝術家和劇組裡的“打雜工”

在這部作品裡,我也擔任了兩個唱段,都是非常經典的音樂作品,一個是《歌劇魅影》的主題曲,這首作品以往的表現形式都是男女主人公的對唱,但是在這部作品中我是一個人來演唱的。從編曲形式上我們也做了新的調整,融入了重金屬的元素,加重了音樂形態和表現的張力。當然,舞臺呈現也會有很大的驚喜,我在這裡先不透露,真心希望大家能夠在現場感受。

第二首是《保鏢》的主題曲《I will always love you》,這首歌大家都非常熟悉,包括我自己過去在國外的演出中也演唱過,但是這一次我希望再次把它呈現在舞臺上的時候,能夠和以往看到的不同。

為拍攝宣傳片的演員化妝

雖然在《我們的愛情故事》中,大家會看到我在舞臺上歌唱的樣子,但其實在這部劇中我擔任的主要角色是一個“打雜工”,就是什麼都做,比如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協調演員的排練、參與編創的討論過程、給聲樂包括舞蹈演員們演唱的指導等等。我希望我能夠把自己的一點點經驗告訴他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藝術的道路上向前跨越一大步。

大型環球情景秀《東方之愛》時為舞蹈演員指導聲樂

今天的社會,人才是競爭的主體,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藝術界更是需要人才。我們挖掘人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演員們要經過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才能夠選中佼佼者登上中國東方歌舞團的藝術殿堂。作為一個“老東方人”,我希望能把自己從一代代老藝術家身上學到的所有經驗和舞臺實踐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讓他們去體會,然後融入到自己的舞臺表演中。

小編手記

採訪郭蓉老師是通過微信聯絡的,整個創作期間她都為劇組奔忙著,終於約好了採訪時間,她卻又臨時飛往西安參加團裡的演出任務。

一條一條聽著她發來的幾十段微信語音,一字一句裡都是對這個集體、對每一位演員的滿滿愛意。“愛”這個主題非常博大、也非常廣義,《我們的愛情故事》裡所傳達的愛,是以“愛情”的模樣呈現的。愛情是人類永恆的情感主題,它是一種高尚的情感,是一種充滿力量、溫暖和感慨的情感。

《我們的愛情故事》七夕工作坊活動時與觀眾們暢談

而在郭蓉老師身上,“愛”的模樣則是用情感聯結了所有人的心靈,她把個人的“愛”昇華為“愛他人”,讓我們懂得珍惜彼此、善待生命,變得更加善良、美好、堅強。三十多年了,她熱愛這個團,也用她的付出讓我們深愛彼此。

正如導演周莉亞所說:“這部劇的呈現不論結果怎樣,過程都是更加值得珍惜的。”就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每一個瞬間最終帶來的都是幸福的回味。

來源|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編 輯:李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