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平均年增7.9% 全省GDP連續四年保持中高速增長

■今年9月,廣州市南沙區率先試點銀行社保經辦服務。

目前,廣東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了工業、農業。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攝

十八大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廣東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緊緊圍繞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定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實現了廣東經濟平穩較好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2013年至2016年,廣東經濟增長保持中高速發展,GDP年均增速達7.9%(以2012年為基期,下同),比全國同期平均水準高出0.7個百分點,遠高於同期世界約2.5%左右的年均增速。廣東經濟總量連續28年穩居全國各省市第一,2016年達到7.95萬億元,占全國10.3%。

■新快報記者 陳彤 通訊員 王麗瑩 嚴潔

去年人均GDP

達72787元

物價漲幅3%以內

近年來,支撐廣東經濟高速增長的要素條件與市場環境發生明顯改變,潛在生產率趨於下行,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後續影響有增無減,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面對困難和挑戰,省委、省政府把握經濟發展規律,積極作為,精准發力,向改革要動力,向結構調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潛力,通過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粵東西北振興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珠江西岸裝備製造業發展、工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等系列政策措施,確保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了廣東經濟發展的長期優勢。

今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8%,增幅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已達4.2萬億元,占上年全年的52.8%。隨著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穩步提升。

十八大以來,廣東人均GDP從2012年的5.42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7.28萬元,年均增長7%。2014年達到63469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0332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2016年廣東人均GDP達到人民幣72787元,是全國的1.3倍。

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國家與地區收入水準劃分標準,廣東已達到中等偏上、接近高收入國家或地區水準。

物價控制方面,十八大以來,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基本穩定,漲幅均在3%以內,2017年1月份以來更是維持在1.5%左右。相對穩定的物價,有利於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有利於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工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演進 珠三角帶頭

廣東工業轉型升級向高端化演進。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珠三角起到龍頭帶動作用,2016年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珠三角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54.9%和32.5%,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先進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3%。其中,華為、中興、騰迅、美的、格力、廣汽、比亞迪等一批本土大型骨幹企業茁壯成長,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超千億元企業總數分別達到243家和23家。

民營經濟保持領先發展,有力支撐全省經濟增長。內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保持較快發展,成為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重要拉動力。2016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達到42578.76億元;十八大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3%,比GDP快0.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51.3%提升到2016年的53.6%,對工業、投資、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80%。2017年以來,民營經濟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上半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一半,達51.1%。

經濟結構方面,廣東逐漸形成三大產業、“三二一”結構,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一產業農業。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對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六成,並成為廣東經濟第一大產業。2017年上半年,三大產業結構為3.6:43.3:53.1。

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24元

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品質與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0.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53個百分點,明顯高於2000年以來年均1.93個百分點的增速。地方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4年突破4000億元大關。

隨著財政實力增強,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不斷加大。2017年1月至8月,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20.77億元,同比增長10.8%,連續2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82.41億元,同比增長27.1%,增幅同比提高17.6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十八大以來,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7年1月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分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的30227元、10542元增至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年均增長8.7%和9.7%。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同比名義增長8.7%。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24元,同比增長8.9%,扣除物價因素增長7.4%,增幅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穩步推進。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累計下降18%的目標任務。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廣東能耗水準在全國各省市中居於優中之前列。2017年上半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91%。

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產業共建成為發展趨勢

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這個制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瓶頸”,統籌實施珠三角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推動形成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兩大板塊協調發展的經濟新格局,區域發展差異係數由2013年的0.635調整為2016年的0.628。隨著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深入實施,2013年至2016年,珠三角地區GDP年均增長8.5%,2016年達67905.33億元,人均GDP達到11.44萬元,根據世界銀行評價標準,2013年已經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準。

粵東西北地方緊緊抓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和全面對口幫扶,持續推動粵東西北進入科學發展軌道,目前粵東西北內聯外通條件不斷改善,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實現“縣縣通高速”,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產業共建成為發展趨勢。

內資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保持較快發展,成為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重要拉動力。2016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4萬億元,達到42578.76億元;十八大以來,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8.3%,比GDP快0.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51.3%提升到2016年的53.6%,對工業、投資、進出口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80%。2017年以來,民營經濟繼續保持較好發展態勢,上半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一半,達51.1%。

經濟結構方面,廣東逐漸形成三大產業、“三二一”結構,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工業和第一產業農業。十八大以來,隨著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對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超過六成,並成為廣東經濟第一大產業。2017年上半年,三大產業結構為3.6:43.3:53.1。

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24元

十八大以來,廣東經濟品質與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0.1個百分點,年均提高2.53個百分點,明顯高於2000年以來年均1.93個百分點的增速。地方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4年突破4000億元大關。

隨著財政實力增強,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不斷加大。2017年1月至8月,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20.77億元,同比增長10.8%,連續27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82.41億元,同比增長27.1%,增幅同比提高17.6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十八大以來,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17年1月至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5.3%,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的改革“紅利”,居民收入持續提升。全省城鄉居民人均分配收入分別由2012年的30227元、10542元增至2016年的37684元、14512元,年均增長8.7%和9.7%。2016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30295.8元,同比名義增長8.7%。2017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24元,同比增長8.9%,扣除物價因素增長7.4%,增幅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

綠色發展穩步推進。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十二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8%,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累計下降18%的目標任務。2016年,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3.6%。廣東能耗水準在全國各省市中居於優中之前列。2017年上半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91%。

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產業共建成為發展趨勢

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這個制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瓶頸”,統籌實施珠三角優化發展和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戰略,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推動形成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兩大板塊協調發展的經濟新格局,區域發展差異係數由2013年的0.635調整為2016年的0.628。隨著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深入實施,2013年至2016年,珠三角地區GDP年均增長8.5%,2016年達67905.33億元,人均GDP達到11.44萬元,根據世界銀行評價標準,2013年已經達到中高收入國家水準。

粵東西北地方緊緊抓住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提質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三大抓手”和全面對口幫扶,持續推動粵東西北進入科學發展軌道,目前粵東西北內聯外通條件不斷改善,交通建設突飛猛進,實現“縣縣通高速”,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產業共建成為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