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圖看天下|鴻雁天路 詮釋生命之美——記青海省格爾木市格唐郵路投遞員葛軍

金色的可哥西裡

文/圖 馬良

葛軍是個“名人”,41歲的他,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21項光環罩在他的頭上。

他,一個人,一條路,一部郵車,長年奔波於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原無人區,15年的美好青春奉獻給了“鴻雁天路”,他是最受可哥西裡部隊官兵和牧民喜愛的人。

獨人獨車常年奔波在“鴻雁天路”上

不久前,筆者決定跟隨葛軍的郵車走一遭。行前,格爾木郵局配備了氧氣、藥品,讓人不免緊張。問到葛軍,葛軍雙腳併攏,兩手貼在褲線上,笑著說,別緊張,沒事!

翻過昆侖山,海拔接近4000米,汽車“皮球”般前行,同行的李總心口發悶,連忙吃了速效救心丸,我頭劇痛,也吃了“紅景天”。

郵政工作人員在分揀郵件和包裹

到了三岔河武警執勤點,葛軍背起四五十斤的郵袋,我隨他走了十幾步,頓感氣促胸悶,停在原地,葛軍一步一停頓爬上了有108級臺階的哨所。

2009年7月13日,格爾木市至唐古喇山鎮自辦郵路正式開通,大家習慣稱它為“鴻雁天路”。郵路單程500公里,道路窄且不平,氧氣含量為平原的50%不到,“一天四季景”正是對“鴻雁天路”的真實寫照。

深夜戰士們從老葛手裡領取包裹

由於郵路終點唐古喇山鎮山高路遠,沿途人煙稀少,車輛常常行駛幾十公里見不到一個人影,所以在這條郵路附近的邊防兵站官兵、環保站、機務站工人、農牧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和單調。一次,大雪封路,郵車無法開往沱沱河兵站,

當時郵車裡只有幾封戰士的信,可深知高原官兵盼信心情的葛軍,不顧兇猛與刺骨的風雪,徒步行走了20多裡路,將信送到了戰士們手中。

親手將信和報紙交予子弟兵手中

車行15個小時,我們到了唐古喇山鎮兵站,深夜中等候已久的戰士激動地拿到了包裹信件,

跑回了自己的房間。

筆者問兵站教導員,他們怎樣評價葛軍的作用,教導員說,葛軍就像是戰士們的爹媽,這裡的戰士很多不足20歲,常年駐守通信不暢的無人區,想爸想媽,很苦。葛軍的郵車,是兩邊的牽掛,戰士們天天盼他來,就像是盼爹盼媽。

準備出發

正在與戰士們話別的葛軍,仍然是雙腳併攏,兩手貼在褲線上。他的動作體現了普通戰士的品質,他的謙恭和親和力無不打動著官兵們的心,大家從內心視他為親人。

這一晚,我們宿在4860米的沱沱河邊,頭痛、胸悶,腳下飄忽,徹夜未眠。

離開兵站前,葛軍仔細核對戰士們待寄的信件

回京後在醫院的病床上,想起葛軍的話:“戰士們不容易,站崗放哨,吃不香、睡不好,想家想爹媽。每當我走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他們,我又有了力量。”

葛軍帶著郵政人的執著與頑強,與瘋狂的沙塵暴賽跑,與突如其來的風霜雪雨抗爭,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至今已累計安全行駛14萬公里,運輸各類郵件5000餘袋,累計信件、報紙和包裹30余萬件。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準備出發

正在與戰士們話別的葛軍,仍然是雙腳併攏,兩手貼在褲線上。他的動作體現了普通戰士的品質,他的謙恭和親和力無不打動著官兵們的心,大家從內心視他為親人。

這一晚,我們宿在4860米的沱沱河邊,頭痛、胸悶,腳下飄忽,徹夜未眠。

離開兵站前,葛軍仔細核對戰士們待寄的信件

回京後在醫院的病床上,想起葛軍的話:“戰士們不容易,站崗放哨,吃不香、睡不好,想家想爹媽。每當我走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他們,我又有了力量。”

葛軍帶著郵政人的執著與頑強,與瘋狂的沙塵暴賽跑,與突如其來的風霜雪雨抗爭,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至今已累計安全行駛14萬公里,運輸各類郵件5000餘袋,累計信件、報紙和包裹30余萬件。

中國產經新聞

新增長時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投稿:cien2015@163.com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