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廂記》的原型竟然是元稹的初戀故事?

你知道元稹嗎?那個字念zhěn,不知道沒關係,往下看。

知道這句詩嗎?“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女子能使我動情。這是元稹悼念亡妻的詩哦。

聽說過《西廂記》嗎?張生與崔鶯鶯曲折的愛情故事,這個原型是元稹與鶯鶯的愛情故事,取自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這些都不熟悉,沒關係,繼續看。

知道白居易吧,元稹和白居易齊名。同科及第,終生摯友,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

現在對元稹有個大概的印象了嗎?想深入瞭解,就來看看《元稹:只緣感君一回顧》這本書吧。新花間派掌門吳俁陽以詩詞解析、散文遊記等方式進行創作,

文中的每一首詩作都經過精細的考究,力求將詩作的創作年代及創作地點進行最大幅度的還原,讓讀者猶如穿越時空般真實而夢幻!

本書以此花開盡更無花、貧賤夫妻百事哀、曾經滄海難為水等八卷,解析著名詩人元稹的詩詞。

邀你待月西廂,在燈火闌珊處和大唐情癡元稹一起,追憶那場皮影戲中的似水年華。

下面給大家分享其中精彩節選。

◆◆◆

我一直在縹緲的記憶裡深愛著一座城。早在去拉薩的時候,我就在高遠的夢裡深深眷戀著西安。不過我更喜歡她那個古老而不失綺豔的名字——長安。

那時的我站在布達拉宮前,朝東北方向遙遙望著,不遠處就是念青唐古喇山脈。念青唐古喇山脈再往東,

是寬闊的平原,在平原上有一座富麗堂皇的城,就是我念念不忘的長安。

古時的長安,為天朝上國大唐的首都,在她的腳底下由東向西延伸出一條漫漫無邊的絲綢之路,卷盡黃沙,落盡花雨,一回眸便渲染盡了盛唐的繁華與滄桑。

我常想撐一葉蘭舟,

逆著歷史的長河,穿過歷朝歷代的興衰,一路西行。於一個秋天的黃昏,在殘陽如血、天高雲淡的清寂中,緩緩走向盛唐花樣的記憶裡——長安。

滿懷期待地叩開那扇蒼老斑駁的古都之門。那千年以前繁奢的朱雀大街,傾城爛漫的菊花,風流倜儻的詩人,葡萄釀就的美酒和晶瑩剔透的夜光杯早已在腦海中根深蒂固,我無法不去想念。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我想目睹那樣的豪情與橫溢的才華,也期盼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與寧和,憧憬著“藍田日暖玉生煙”的顧盼生輝,更希望沉醉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興奮與喜悅中。

但那時,站在布達拉宮身後的紅山頂上,我無法飛逾千萬裡的距離投入她的懷抱,於是,只能靜靜地想念,不曾苦惱,也不曾急躁。

遠方有一座令你掛念的城池,足以美好你的幻想。像海市蜃樓,讓你始終都對它充滿神秘的嚮往,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淡淡的,輕輕的,甚至帶著些許說不清、道不明的憂傷。慢慢的,想念於眼前變成了一條抛物線。

在時間裡面蔓延,緩緩升至遙遠的天際,直插雲霄,壯麗得讓人來不及歎息便已心生相思。這樣的想念來得純粹,來得真摯,因為明知無法到達,所以從一開始就未曾心生奢望,相反,卻可以讓人永無止境地珍視著這份想念。

◆◆◆

而現在,緣於元稹,緣于對大唐那份始終不渝的嚮往,清秋冷寂的季節裡,我終於滿心歡喜地站在了這座瑰麗的城前。

腳踏渭水,背靠秦嶺,連綿不斷的山峰給了她厚實的依靠;雄偉高大的城牆,氣勢恢弘的宮殿,輕歌曼舞的佳人,放蕩不羈的文豪,更賦予了她華夏文化的雄渾底蘊。

然而,她不僅是一座深沉博大、花團錦簇的城池,更是一座詩的天國。從春江潮水到楓葉荻花,從接天蓮葉到獨釣寒江,從大漠孤煙到天階小雨,從洛陽親友到朱雀橋邊……

那一點點的浪漫,一些些的風流,都於轉眼間化作了膾炙人口的卷卷詩書,芬芳著一代又一代的幽夢,迷醉著一年又一年的清歡,雖歲月流轉老去,但大唐飛歌依然可以隨時隨地撥動你嬌嫩的心弦。

風,輕輕吹過水湄,帶著一叢蔥蘢的綠意,追著夢的翅膀,仿若遙遠年代的詩意迴響,在亙古不變的神話裡恣意尋找那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

它知道,她是簡牘裡深藏的墨蹟,帶給人們無法言說的美麗與憂愁;亦知道,她是青銅器上鐫刻的記憶,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渾厚與大氣。此時此刻,它不想追憶過往裡的任何繁華與喧囂,只想在姹紫嫣紅的季節遇見她的今生,把所有的美好都烙在擦肩而過後的記憶裡。

看,她依然雍容華貴,宛若華蓋上鑲嵌的星辰;依然璀璨惹眼,仿佛皇冠上烘托的金烏;依然婉約典雅,如同一襲青紗下的曼妙舞蹈,瞬間便在它低聲吟誦的思念裡搖醒了一個盛世的傳說,怎不惹人目眩神迷?

耳畔,古老的風鈴在花開的聲音裡開始變奏,渾厚如黃鐘大呂的音符迅速破冰而出,直貫蒼穹。只一低眉,便奏響了藍天白雲永遠不變的深情召喚,仿佛在等一個久候不至的歸人。我仰首回望,是你嗎,長安?而你要等的那個人就是我嗎?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元稹:只緣感君一回顧》

作者簡介

吳俁陽,待將密密麻麻的心事,彈成平平仄仄的詩意,留一顆歡喜心,做一世歡顏人。曾流連在別人的故事裡看盡花落花開的曲折,而今只盼望生活依舊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作品風格深受海派作家影響,文風溫婉空靈、清新淡雅,以細膩婉約、情深意切為特徵,更以傾世才華和悲憫情懷掀起新一波古典詩詞閱讀熱潮,被年輕的女性讀者推為“新花間派掌門”“中國最美詩詞解析第一人”。

代表作有《相見何如不見時》《月上荷塘夜》《一字情經》《梅蘭芳和他的女人們》等。從文至今,共計創作作品兩千余萬字,涉及題材甚廣,為當代青年文壇中之佼佼者。

文章版權歸

北京盛世肯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也期盼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靜謐與寧和,憧憬著“藍田日暖玉生煙”的顧盼生輝,更希望沉醉在“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興奮與喜悅中。

但那時,站在布達拉宮身後的紅山頂上,我無法飛逾千萬裡的距離投入她的懷抱,於是,只能靜靜地想念,不曾苦惱,也不曾急躁。

遠方有一座令你掛念的城池,足以美好你的幻想。像海市蜃樓,讓你始終都對它充滿神秘的嚮往,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淡淡的,輕輕的,甚至帶著些許說不清、道不明的憂傷。慢慢的,想念於眼前變成了一條抛物線。

在時間裡面蔓延,緩緩升至遙遠的天際,直插雲霄,壯麗得讓人來不及歎息便已心生相思。這樣的想念來得純粹,來得真摯,因為明知無法到達,所以從一開始就未曾心生奢望,相反,卻可以讓人永無止境地珍視著這份想念。

◆◆◆

而現在,緣於元稹,緣于對大唐那份始終不渝的嚮往,清秋冷寂的季節裡,我終於滿心歡喜地站在了這座瑰麗的城前。

腳踏渭水,背靠秦嶺,連綿不斷的山峰給了她厚實的依靠;雄偉高大的城牆,氣勢恢弘的宮殿,輕歌曼舞的佳人,放蕩不羈的文豪,更賦予了她華夏文化的雄渾底蘊。

然而,她不僅是一座深沉博大、花團錦簇的城池,更是一座詩的天國。從春江潮水到楓葉荻花,從接天蓮葉到獨釣寒江,從大漠孤煙到天階小雨,從洛陽親友到朱雀橋邊……

那一點點的浪漫,一些些的風流,都於轉眼間化作了膾炙人口的卷卷詩書,芬芳著一代又一代的幽夢,迷醉著一年又一年的清歡,雖歲月流轉老去,但大唐飛歌依然可以隨時隨地撥動你嬌嫩的心弦。

風,輕輕吹過水湄,帶著一叢蔥蘢的綠意,追著夢的翅膀,仿若遙遠年代的詩意迴響,在亙古不變的神話裡恣意尋找那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

它知道,她是簡牘裡深藏的墨蹟,帶給人們無法言說的美麗與憂愁;亦知道,她是青銅器上鐫刻的記憶,留給世間難以忘卻的渾厚與大氣。此時此刻,它不想追憶過往裡的任何繁華與喧囂,只想在姹紫嫣紅的季節遇見她的今生,把所有的美好都烙在擦肩而過後的記憶裡。

看,她依然雍容華貴,宛若華蓋上鑲嵌的星辰;依然璀璨惹眼,仿佛皇冠上烘托的金烏;依然婉約典雅,如同一襲青紗下的曼妙舞蹈,瞬間便在它低聲吟誦的思念裡搖醒了一個盛世的傳說,怎不惹人目眩神迷?

耳畔,古老的風鈴在花開的聲音裡開始變奏,渾厚如黃鐘大呂的音符迅速破冰而出,直貫蒼穹。只一低眉,便奏響了藍天白雲永遠不變的深情召喚,仿佛在等一個久候不至的歸人。我仰首回望,是你嗎,長安?而你要等的那個人就是我嗎?

(未完待續)

@本文選自《元稹:只緣感君一回顧》

作者簡介

吳俁陽,待將密密麻麻的心事,彈成平平仄仄的詩意,留一顆歡喜心,做一世歡顏人。曾流連在別人的故事裡看盡花落花開的曲折,而今只盼望生活依舊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作品風格深受海派作家影響,文風溫婉空靈、清新淡雅,以細膩婉約、情深意切為特徵,更以傾世才華和悲憫情懷掀起新一波古典詩詞閱讀熱潮,被年輕的女性讀者推為“新花間派掌門”“中國最美詩詞解析第一人”。

代表作有《相見何如不見時》《月上荷塘夜》《一字情經》《梅蘭芳和他的女人們》等。從文至今,共計創作作品兩千余萬字,涉及題材甚廣,為當代青年文壇中之佼佼者。

文章版權歸

北京盛世肯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