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月27日科技快報丨中國自主建造破冰船命名“雪龍2”、天文學家發現一對小行星“雙胞胎”……

大工程

中國自主建造破冰船命名“雪龍2”

計畫2019年建成

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示意圖。國家海洋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雪龍2”號,將成為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的名字。9月26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船於當天開始連續建造,根據計畫,將於2019年建成,屆時將與“雪龍”號破冰船一道,組隊助力科考。據瞭解,新建極地破冰船被分解為114個分段分別建造,然後合成11個大分段,最終合攏拼裝。——《科技日報》

新老能源助推疆電東送

近日,在新疆哈密,勁風、烈陽、煤火正源源不斷地形成電流,通過哈密—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一路向東,最後以河南鄭州為中心,點亮華中、華北地區萬家燈火。作為“疆電東送”排頭兵,哈密積極優化電力產業結構,在傳統火力發電基礎上,

不斷開發利用風能、光能等新能源,“新老能源”相輔相成,合力助推“疆電東送”。——人民網

P4實驗室啟用

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

9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接受採訪時提到的“烈性病原”是生物危害最高等級的病原。中國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P4實驗室)自2015年竣工以來,一直在進行各項指標的完善,今年年底將投入使用。對於中國來說,P4實驗室的啟用,

意味著“寶塔式”的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中國科技網

新研究

航太科工研發涉密載體管控系統

9月25日,中國航太科工集團二院成功研發的“安防衛士”涉密載體管控系統,已在近2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相關單位開展試點建設。該系統將射頻識別技術引入到涉密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中,

利用手持終端、涉密載體櫃等設備,對涉密物品的生產、存儲等環節進行資訊自動採集和全壽命週期視覺化跟蹤管理,使涉密資產及部件能夠即時被識別、被追溯、被監控。——中國科技網

新看點

超級厄爾尼諾或因巨大雲群震盪驟停

近日,由東京大學、理化學研究所和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宣佈,

他們利用超級電腦“京”進行的模擬證實,觀測史上最大的超級厄爾尼諾(1997年至1998年)迅速終結的原因是,印尼多島海附近的巨大雲群馬登朱利安震盪所致。研究小組通過分析東風強弱與海面水溫下降的關係,證實巨大雲群馬登朱利安震盪帶來的東風越強,海面水溫下降越快,促使超級厄爾尼諾驟然結束。——人民網

新發現

天文學家發現一對小行星“雙胞胎”

9月24日,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中確認了全新怪異天體——一對相互繞轉的小行星“雙胞胎”,研究團隊已經將這對小行星系統命名為“288P”。它們雖身為小行星,卻擁有明亮的光暈(彗發)以及長長的塵埃尾(彗尾)。這是人們發現的首個此類天體,未來將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系統。——中國科技網

比水輕!

新方法設計出超輕鋁晶體

近日,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和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科學家,從分子水準對鋁金屬進行了全新設計,通過電腦類比獲得了比水更輕的超輕晶體鋁。新發現的超輕晶體鋁,有望用於太空梭和汽車等領域製造超輕部件。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化學雜誌》網路版。——中國科技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9月24日,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中確認了全新怪異天體——一對相互繞轉的小行星“雙胞胎”,研究團隊已經將這對小行星系統命名為“288P”。它們雖身為小行星,卻擁有明亮的光暈(彗發)以及長長的塵埃尾(彗尾)。這是人們發現的首個此類天體,未來將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系統。——中國科技網

比水輕!

新方法設計出超輕鋁晶體

近日,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和俄羅斯南聯邦大學的科學家,從分子水準對鋁金屬進行了全新設計,通過電腦類比獲得了比水更輕的超輕晶體鋁。新發現的超輕晶體鋁,有望用於太空梭和汽車等領域製造超輕部件。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化學雜誌》網路版。——中國科技網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