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現代人深惡痛絕的“碰瓷”行為,竟是此朝皇室子弟發明的行當

碰瓷,大家對它很熟悉,也是大家深惡痛絕的一種違法行為。碰瓷,原屬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機取巧,敲詐勒索的行為。現代一般指行人故意和機動車輛相撞騙取賠償的行為,

由於屢屢得手,錢財不得容易,被很多不法分子所仿效。碰瓷逐漸成為一種謀生行當。

這一行當卻不是現代人發明的,而是晚清時期的皇室子弟——八旗子弟創造的,當時是真正的“碰瓷”—— 碰的就是瓷器。

八旗子弟在清朝到底是什麼身份?為什麼淪落到幹上了違法犯罪的勾當,

我們來一探究竟。

八旗子弟的前身清八旗軍,清軍還在關外時,將軍隊按八旗編制管理,在關外時是一支驍勇善戰的部隊。他們戰時披掛上陣,閒時放牛牧羊維持生計。

在清軍入關過程過程中,打擊明軍和李自成的部隊,八旗兵功不可沒。

作為于國有功的八旗官兵,受到了清政府的很多優待:分房分地,爵位和待遇可世襲。

大清統治的300年間,至少在1840年以前,國內外無戰事。那些繼承祖輩特權的八旗子弟基本上沒上過戰場,反倒在生活上腐化墮落起來。

甚至發展到無惡不作的地步,

鬥雞鬥狗鬥蛐蛐鬥鵪鶉,他們遊手好閒,聲色犬馬。酗酒,賭博,嫖妓,無所不為,忘乎所以。

1840年,英國人用鴉☆禁☆片敲開中國的的大門後,八旗子弟大都開始吞雲吐霧。這樣坐吃山空,政府給的那點餉銀遠遠不夠吸食鴉☆禁☆片的開支,很多旗兵甚至將軍械和盔甲拿去典當換錢。

在窮困潦倒之際,八旗子弟挖空心思,創造了一個可恥的行當——“碰瓷”。

當時的手法是:事先將一個仿冒的瓷器打破,用布包裹著,在大街上看到有錢人就故意撞上去,事後就說,這是上珍貴瓷器,是傳家寶,並索要錢物。很多人明知這是詐騙,但惹不起八旗子弟,只得花錢消災。

現代的寄生蟲們竟從八旗子弟的“碰瓷”中獲得靈感,並將它“發揚光大”到交通領域。這些可恥的人群必將像他的發明者八旗子弟得不到善終的結局,他們的行為必將得到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