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消費金融“黑馬”起底:“最強風控大腦”是怎樣煉成的

2017-09-27 原創 互金咖

今年6月剛滿兩周歲的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已成為逾20家持牌消費公司中的一匹大“黑馬”。

在短短兩年時間裡,公司淨利潤實現了從去年中期虧損近4000萬元到今年中期淨利潤超過1.3億元的驚人一躍。在上述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公司盈利能力已位列第三甲。

特別是今年二季度,公司在收入與一季度相當的情況下,二季度單季淨利潤達一季度的 7 倍,為 2016 年全年的 20 倍左右。

不僅如此,經過兩輪增資擴股之後,公司註冊資本已從最初的3億元增加至22億元,一舉成為國內資本金規模最大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作為資本的寵兒,馬上消費金融自有受寵的理由。近日,公司風控高管團隊集體亮相羊城,並首度揭開了公司“最強風控大腦”的秘密。

“我們不僅定位是金融機構,

而且還是技術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對技術投入非常大。目前,公司技術、風控團隊人數已超過600人,占比達三分之二,是公司最大的團隊。”對此,馬上消費金融助理首席風控官楊明對互金咖表示。“同時,馬上所有系統都是自主設計研發的,包括帳目系統、風控系統、催收系統等等,這都是我們的核心競爭能力。”

接地氣的風控團隊

馬上消費金融決策科學總監孫光輝告訴互金咖,

馬上決策科學團隊,作為公司大資料風控的核心力量,其最終目標是打造風控核心能力,而風控核心能力的本質就是做科學決策的能力。

“如何打通資料和業務鏈條,做基於資料和業務實際的科學決策,這是我們所在部門的定位和目標。我們要做接地氣的大資料風控團隊,要成為風控的智囊。” 孫光輝強調。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我們既要有大資料風控之‘器’,

更要懂大數據風控之‘道’。這個‘器’是我們的金融科技和大資料模型,而‘道’則是我們如何靈活運用‘器’與風控業務相結合來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論和思想,簡言之:大數據要接地氣。如果脫離業務經驗來發展大資料技術,大資料可能會變成一個‘大忽悠’。” 孫光輝認為。

孫光輝進一步解釋道,“任何人工智慧模型、資料採擷模型,不管有多高深,它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器’。”

打個比方,大資料模型好比是我給風控業務人員造的一把“槍”,風控業務人員需要拿著“槍”來打“鳥”,這個“鳥”是欺詐分子或者壞客戶。能否打到“鳥”不僅僅取決於槍造得是否精良(比如槍的製造工藝、精度等) - 即“器”的層面,對“鳥”這個射擊目標的理解(比如鳥的畫像習性、飛行速度等)和射擊的經驗技巧(瞄準的方法、扣扳機的力度等等) - 即道的層面,也至關重要。如何做到“人槍合一”,即風控之“器”與風控之“道”的完美統一,這才是大資料風控的精髓。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關注這把‘槍’的性能,但忽視我們最終的射擊目標和射擊技巧,有可能方向瞄錯了,有可能扣扳機的手法不對,這樣就都打不到我們的目標。因此,這需要對我們對業務目標和業務運營有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經驗,這樣我們的資料才有可能在風控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一點非常關鍵。” 孫光輝如是說。

據孫光輝介紹,作為公司內部承上啟下的部門,其上游是海量的原始資料,需要一個高效先進的‘資料處理流水線平臺’來管理。在這個平臺上,他們要把資料進行清洗、整合和再加工,這是一個很大的資料工程,也是大資料風控的基礎設施。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管理,大資料有可能變成大混亂。大資料不是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裡裝。因此,科學管理的體系也非常重要,這裡面不僅僅是包含資料管理,還包括模型和策略的管理。” 孫光輝表示。“我們開發了上百個模型,這些模型具體如何反覆運算,如何去調用和組合這是一個很大的管理問題。同時,鑒於欺詐分子欺詐手法層出不窮的變化,反欺詐決策的更新反覆運算頻率是非常高的,更多的是非常動態的決策,這對風控決策的生命週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孫光輝並不贊同技術至上的做法。他認為,盲目的發展技術是誤區,而且技術要跟問題相匹配,這才是最好的。

“對不同的‘鳥’還要造不同的‘槍’。比如說我打的是‘野鴨’,可能只需要造短射程的步槍,如果想打‘衛星’呢?我就要造一個鐳射炮。”孫光輝稱。“我們所有工具是定制化的,如果問題本身很簡單,我們也不會‘高射炮打蒼蠅’,因為這很浪費資源。在大資料風控的實際運用中,我們需要在技術、成本和時效性多個維度上要達成一個平衡。”

那麼,一個大資料風控團隊該如何做到“接地氣”呢?在孫光輝看來,業務人員跟資料人員的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即要求業務人員要有資料思維,資料人員要有業務思維。

“與某些一味專注于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我們非常的務實。在‘接地氣’這個理念的落地上,我們專門設計和推動了一個日常機制,叫做‘建模青年上山下鄉計畫’。我們的分析師每週定期到風控審批、反欺詐、催收等業務操作團隊中鍛煉,讓他們直接接觸風控最基層的業務。” 孫光輝對互金咖表示。“作為資料科學家,不僅僅要懂模型和資料,還要理解這些資料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你才有可能理解如何更好的運用資料。如果每天只是在搗鼓資料,不接業務的地氣,你做出的模型可以很漂亮、很炫,但是沒有什麼業務效果,最終只是一個‘然並卵’模型。”

搭建閉環的風控體系

另據楊明介紹,馬上消費金融成立之初,風控整體設計的理念是搭建閉環完整的風控體系,做全面風險管理即覆蓋所有風險的類型。

“一般提到風險的時候,大家首先反映是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實際上風險是遠遠不止這兩類。” 楊明稱。“還有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IT風險、法律合規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我們公司已經有接近千萬的客戶,而且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一個小小的負面情況,有可能在互聯網不斷的放大,對公司聲譽造成非常大的反響。”

楊明表示,在設計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首先要有宏觀的框架,對國家經濟以及競爭對手進行研究,根據公司發展戰略來設計公司的風險偏好和風險目標。

“只有在這個框架搭好之後,我們才需要設計信貸政策,包括對產品的管理、產品上線、產品評估的管理,還有管道和商戶的管理以及對不良資產的管理等等。” 楊明稱。“再往上需要設計量化的策略,包括審批、客戶申請時審批貸款的策略、額度管理、交易反欺詐和催收策略。”

舉例來說,去年有一個很火的美劇叫《西部世界》,以後我們可以做非常模擬的機器人。假設風險管理是要做這樣的機器人,首先宏觀框架決定我們造的機器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白人黑人還是黃種人?而信貸政策可以理解為,我們要造這個機器人,首先要有相應的骨骼,信貸政策是骨骼,最後的量化是他的血肉,最終生成這樣的人。

具體到應用層面的風控體系,馬上消費金融風控總監梁振興表示,從客戶申請到逾期催收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個閉環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策略體系,模型體系,額度體系,監控體系和資管體系。

其中,風控體系中的策略體系就包括三大塊,分別為禁止性策略集、准入性策略集、反欺詐策略集。

“比如我們設計一個新產品的時候,要分析這個產品的客群,產品的定位,我們就會生成相應的策略集,比如弱禁止性策略集,我們會看這個產品是不是適應我們現有的策略;准入性策略集跟產品的定位有關係,比如我們跟某個電商合作,這個電商客群主要是年齡白領,我們會設置一條准入規則,叫20-35歲的女性。” 梁振興稱。“而反欺詐策略也跟產品有關係,比如說剛剛這個電商產品,比如說客單平均在一千元左右,反欺詐策略有相應的規則,超過三千元則進行限制。”

而反欺詐模型跟客戶的行為有關係,包括一些線上商品貸模型、現金貸模型、信用卡模型。這些模型都是基於核心變數不斷的延伸反覆運算出來的。

“信用額度則是基於三個緯度的量化,比如說還款能力,我們會量化他的收入和負債,違約成本會從客戶的實際資產和虛擬資產進行量化。” 梁振興表示。“監控體系分為三塊,一個是即時監控、一個是準時監控、一個是報表監控。此外,資產管理體系分為貸後管理和催收管理。其中,催收有三個比較核心的系統,比如說債務管理系統,這些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

互金咖微信公眾號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大魚號平臺、百度百家、企鵝號、360眾媒平臺、網易號、和訊名家等平臺

也至關重要。如何做到“人槍合一”,即風控之“器”與風控之“道”的完美統一,這才是大資料風控的精髓。

“如果我們只是單純關注這把‘槍’的性能,但忽視我們最終的射擊目標和射擊技巧,有可能方向瞄錯了,有可能扣扳機的手法不對,這樣就都打不到我們的目標。因此,這需要對我們對業務目標和業務運營有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經驗,這樣我們的資料才有可能在風控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這一點非常關鍵。” 孫光輝如是說。

據孫光輝介紹,作為公司內部承上啟下的部門,其上游是海量的原始資料,需要一個高效先進的‘資料處理流水線平臺’來管理。在這個平臺上,他們要把資料進行清洗、整合和再加工,這是一個很大的資料工程,也是大資料風控的基礎設施。

“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管理,大資料有可能變成大混亂。大資料不是一個筐,什麼東西都往裡裝。因此,科學管理的體系也非常重要,這裡面不僅僅是包含資料管理,還包括模型和策略的管理。” 孫光輝表示。“我們開發了上百個模型,這些模型具體如何反覆運算,如何去調用和組合這是一個很大的管理問題。同時,鑒於欺詐分子欺詐手法層出不窮的變化,反欺詐決策的更新反覆運算頻率是非常高的,更多的是非常動態的決策,這對風控決策的生命週期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孫光輝並不贊同技術至上的做法。他認為,盲目的發展技術是誤區,而且技術要跟問題相匹配,這才是最好的。

“對不同的‘鳥’還要造不同的‘槍’。比如說我打的是‘野鴨’,可能只需要造短射程的步槍,如果想打‘衛星’呢?我就要造一個鐳射炮。”孫光輝稱。“我們所有工具是定制化的,如果問題本身很簡單,我們也不會‘高射炮打蒼蠅’,因為這很浪費資源。在大資料風控的實際運用中,我們需要在技術、成本和時效性多個維度上要達成一個平衡。”

那麼,一個大資料風控團隊該如何做到“接地氣”呢?在孫光輝看來,業務人員跟資料人員的溝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即要求業務人員要有資料思維,資料人員要有業務思維。

“與某些一味專注于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我們非常的務實。在‘接地氣’這個理念的落地上,我們專門設計和推動了一個日常機制,叫做‘建模青年上山下鄉計畫’。我們的分析師每週定期到風控審批、反欺詐、催收等業務操作團隊中鍛煉,讓他們直接接觸風控最基層的業務。” 孫光輝對互金咖表示。“作為資料科學家,不僅僅要懂模型和資料,還要理解這些資料是如何被生產出來的,你才有可能理解如何更好的運用資料。如果每天只是在搗鼓資料,不接業務的地氣,你做出的模型可以很漂亮、很炫,但是沒有什麼業務效果,最終只是一個‘然並卵’模型。”

搭建閉環的風控體系

另據楊明介紹,馬上消費金融成立之初,風控整體設計的理念是搭建閉環完整的風控體系,做全面風險管理即覆蓋所有風險的類型。

“一般提到風險的時候,大家首先反映是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實際上風險是遠遠不止這兩類。” 楊明稱。“還有包括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IT風險、法律合規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我們公司已經有接近千萬的客戶,而且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一個小小的負面情況,有可能在互聯網不斷的放大,對公司聲譽造成非常大的反響。”

楊明表示,在設計公司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首先要有宏觀的框架,對國家經濟以及競爭對手進行研究,根據公司發展戰略來設計公司的風險偏好和風險目標。

“只有在這個框架搭好之後,我們才需要設計信貸政策,包括對產品的管理、產品上線、產品評估的管理,還有管道和商戶的管理以及對不良資產的管理等等。” 楊明稱。“再往上需要設計量化的策略,包括審批、客戶申請時審批貸款的策略、額度管理、交易反欺詐和催收策略。”

舉例來說,去年有一個很火的美劇叫《西部世界》,以後我們可以做非常模擬的機器人。假設風險管理是要做這樣的機器人,首先宏觀框架決定我們造的機器人是男人還是女人,是白人黑人還是黃種人?而信貸政策可以理解為,我們要造這個機器人,首先要有相應的骨骼,信貸政策是骨骼,最後的量化是他的血肉,最終生成這樣的人。

具體到應用層面的風控體系,馬上消費金融風控總監梁振興表示,從客戶申請到逾期催收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個閉環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策略體系,模型體系,額度體系,監控體系和資管體系。

其中,風控體系中的策略體系就包括三大塊,分別為禁止性策略集、准入性策略集、反欺詐策略集。

“比如我們設計一個新產品的時候,要分析這個產品的客群,產品的定位,我們就會生成相應的策略集,比如弱禁止性策略集,我們會看這個產品是不是適應我們現有的策略;准入性策略集跟產品的定位有關係,比如我們跟某個電商合作,這個電商客群主要是年齡白領,我們會設置一條准入規則,叫20-35歲的女性。” 梁振興稱。“而反欺詐策略也跟產品有關係,比如說剛剛這個電商產品,比如說客單平均在一千元左右,反欺詐策略有相應的規則,超過三千元則進行限制。”

而反欺詐模型跟客戶的行為有關係,包括一些線上商品貸模型、現金貸模型、信用卡模型。這些模型都是基於核心變數不斷的延伸反覆運算出來的。

“信用額度則是基於三個緯度的量化,比如說還款能力,我們會量化他的收入和負債,違約成本會從客戶的實際資產和虛擬資產進行量化。” 梁振興表示。“監控體系分為三塊,一個是即時監控、一個是準時監控、一個是報表監控。此外,資產管理體系分為貸後管理和催收管理。其中,催收有三個比較核心的系統,比如說債務管理系統,這些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

互金咖微信公眾號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大魚號平臺、百度百家、企鵝號、360眾媒平臺、網易號、和訊名家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