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一輪教改路線圖出爐,幼教產業機遇凸顯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秋婷 9月24日下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

勾畫出了新教改的未來路線圖。針對2020年基本建立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的目標,國務院從教師管理、教育投入,以及教育宏觀體制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革要求。其中,幼稚教育市場將繼續獲得政策支持,幼教產業機遇不斷凸顯。

為了在新一輪嬰兒潮中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教育資源需求,開放性的幼稚教育產業獲得了國家的持續性支持。

2014年開始,國家逐漸放開二胎政策。2-3年後,中國將進入“全面二胎”新生兒的入學年齡。伴隨著毛入學率的不斷提高,幼稚園教育成為一種剛性需求,新生人口的增量將體現在幼稚園入園人數的增加。為了滿足公眾對幼稚教育資源的需求,解決一直以來困擾社會和政府的幼兒入學難、入學貴問題,《意見》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稚園,支持民辦幼稚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合理、品質合格的普惠性服務。

“實際上,政府對民辦普惠性幼稚園的提倡在過去幾年一以貫之。”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田志磊研究員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民辦普惠性幼稚園是指獲得政府財政支持的公益性民辦幼稚園,具有較高水準的師資和辦學品質,且收費不得高於同類公辦園。在過去幾年,民辦普惠性幼稚園政策的推進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成效。

“我們之前到各地做調研,發現凡是學前教育社會矛盾較小的地方,都是普惠性幼稚園做的較好的地方。”田志磊說。普惠性幼稚園一方面幫助政府避免公辦幼稚園關於教師編制的痼疾,另一方面也在新生兒潮中迅速滿足當地居民的教育需求。

除了民辦普惠性幼稚園外,營利性的民辦教育機構也在逐漸成為教育產業中的弄潮兒。早在2015年,教育法中便刪除了“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營利為目的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規定。

今年9月1日,新《民辦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民辦教育的合法性和營利性在法律上獲得正式認同,民辦幼稚園經營自主權擴大。政策的放寬帶來了幼教產業市場的繁榮。田志磊介紹:“這一兩年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都有大量的資本瘋狂湧入教育市場。就我所知,短短幾年間,一些民辦幼稚園的溢價達到六七倍,
這在過去是沒有的。”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私立幼稚園市場的營收規模達近1500億元。

近兩年湧入幼稚教育產業的資本除總量劇增外,資本的結構與格局也在發生改變。過去的民辦教育中,資本與教育者互為一體,辦學者有較強的教育以及本地背景。但近兩年湧入教育市場的資本呈現一種特點:資本更多地由非教育者以及非本地者所有。“與過去不同,這一撥湧入的資本打破了地域的邊界,大部分辦學者不再擁有專業的教育知識背景,而是一種純資本行動,並且形成連鎖型的辦學模式。”田志磊分析道。

學前教育作為目前教育行業中民辦教育參與度較高的子行業,伴隨政策破冰,將有更多的資本試水幼稚教育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在日前發佈了《2017-2022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報告中預測,到2022年,整體民辦教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426.4億元,幼稚教育行業市場滲透率將提升至58.4%,幼稚教育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大部分辦學者不再擁有專業的教育知識背景,而是一種純資本行動,並且形成連鎖型的辦學模式。”田志磊分析道。

學前教育作為目前教育行業中民辦教育參與度較高的子行業,伴隨政策破冰,將有更多的資本試水幼稚教育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在日前發佈了《2017-2022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報告中預測,到2022年,整體民辦教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426.4億元,幼稚教育行業市場滲透率將提升至58.4%,幼稚教育市場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