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文體設施新風景|上海博物館東館今日動工

上海博物館建館至今65年,於2017年9月27日中午迎來了重要的歷史時刻。在浦東新區花木行政文化中心10號地塊,上海博物館東館打下了第一根樁基,正式開工建設。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啟動儀式之後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剛才心情很激動。

期待了2年零5個月,通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終於在今天把東館的建設推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9月27日上午,“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暨建館6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

9月27日上午,“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暨建館65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

隨後在浦東花木的施工現場進行了戶外的啟動儀式。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上海博物館東館的籌建情況進行了介紹: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100余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件,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璽印等21個門類,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

藏品之豐富、品質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自1952年成立以來,上海博物館始終把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國古代藝術,服務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努力的方向,在收藏、展示、教育、研究、文創、服務等方面不斷探索、革新。

歷經65年發展歷程,通過幾代上博人的不懈努力,上海博物館取得了斐然的成績:成為全國首批一級博物館、首批央地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在國際博物館界也取得了相當的影響力。

上海博物館已經成為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重要的文化視窗和藝術殿堂,為市民展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同時也傳遞著城市文化的豐富積澱和獨特魅力。

上海博物館創建於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1959年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匯大樓。1993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上海博物館開始建造人民廣場新館。

從跑馬廳大樓,到中匯大廈,再到人民廣場。今天,上海博物館又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展節點,上海博物館東館在浦東花木行政中心正式動工。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市委、市政府著眼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文化東進”戰略、構建“兩軸一廊、雙核多點”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環,也是“十三五”時期本市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

上博東館的開工建設標誌著上海博物館的發展又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也對上海博物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博物館將以東館建設為契機,以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為目標,不斷開拓創新,以高標準、嚴要求,打造上海博物館東館。再接再厲,在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征程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上博東館的籌建情況進行介紹

在學術報告廳舉辦的啟動儀式上,上海博物館老館長陳燮君、老專家代表陸明華、青年職工代表陳傑各分別做了發言。最後,楊志剛館長介紹了近期活動亮點,包括博物館奇妙夜之“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最後一百分鐘”、“遺我雙鯉魚”吳門書劄誦讀等。

在浦東的項目工地現場,嘉賓們共同見證了上海博物館東館開工建設的歷史性瞬間。

啟動儀式現場前排坐著的是上博離休、退休老員工

楊志剛對參加儀式的領導、來賓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也對上博東館專案推進過程中給予支持的政府職能部門、參建單位和上博員工表示由衷感謝。他表示:

2020年東館建成後,將擁有10萬5千平米的建築面積,日均接待觀眾2萬人次,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參觀環境、更精彩的文物展覽、以及更豐富的互動體驗。未來,上海博物館將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展覽館,以及同在今天開工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在浦東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形成新的文化集群。

博物館建築百年大計,事關文物安全。在建設品質上,我們希望施工、監理等各參建單位一定本著對文物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確保工程高品質、高標準如期完成。同時,也希望上海博物館的職工們齊心協力、加倍努力,發揚上博人的精神,為東館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市區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浦東新區政府能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援上海博物館東館工程的推進。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把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成為一座無愧於世人的建築。在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11時28分,樁機開始發出隆隆轟鳴,上博東館建設正式啟動。

2017年9月27日11時28分,在戶外的工地現場,與會人士共同見證了上海博物館東館開工的重要時刻,“5、4、3、2、1……”樁機開始發出隆隆轟鳴,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正式啟動。

65年前,上海博物館在南京西路325號正式開館,從此開始了幾代人齊心奮鬥、力爭上游的征程。如今的上海博物館,是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文化視窗之一,也在國際博物館界擁有了相當的知名度,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體上博人持續數十年的努力和付出。令人欣喜的是,在上海博物館走到第65年之際,上海博物館東館的建設作為上海“十三五”期間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必將成為上博事業再度騰飛的新起點。

上博館長楊志剛對在東館專案推進過程中給予支持的政府職能部門、參建單位和上博員工表示感謝

專案背景

《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提出“兩軸一廊、雙核多點”的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市委、市政府著眼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文化東進”戰略、構建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環,也是“十三五”時期本市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

項目選址

上海博物館東館選址在浦東聯洋社區C000302單元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占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是人民廣場館舍的2倍多,建築高度45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功能定位

上海博物館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未來,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構建以中國古代文化主題為核心的展陳體系,以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打破展品的門類限制,橫向構建體系,舉辦反映中國重要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性陳列展覽,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以此契機,上海博物館將進一步拓展業務研究、教育體驗、社會服務、文化交流等功能,努力打造上海地區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與交流及公眾文化休閒娛樂的開放性公共平臺,強調“展、教”結合,使參觀者在多樣化的體驗活動中獲得知識。

創新體系

在展覽策劃和展品組織方式上,東館將與西館有所區別,以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打破展品的門類限制,橫向構建體系,舉辦反映中國重要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性陳列展覽,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

創新社會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加強觀眾互動體驗。擬借鑒國外自然科技類探索館的成功經驗,以青少年觀眾為目標人群,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內設置“古代文明探索館”。

創新研究體制:在業務研究方面,東館將設置上海博物館研究院,採用專案管理的方式,就某一特定的學術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

創新文創開發:上博東館將設置文化創意設計中心,期望於依託上海國際大都市的人才優勢,充分挖掘上海博物館豐富館藏文物的藝術文化內涵,深入淺出地嵌入文化衍生品,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宣傳作用和自身發展能力。

建設智慧博物館:擬通過融入數位化技術,提升博物館表現力、輻射度和影響力。東館的數位化建設將具備文物/文化資訊互動傳播數位網路化和文物/文化數位資源國際共用化的科技創新亮點,主要由2大系統、1廳、1館和1院組成。

“WINDOW”計畫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上海博物館遴選出了建築設計方案,策劃了初步的展陳方案。集合館內外專家力量,通過“window”計畫,使得東館的功能、目標、展陳等內容進一步完善。Wisdom(智慧)、Interaction(互動)、New(拓新)、Diversity(多樣)、Open(開放)、World(世界)

夯實“四梁八柱”

“四梁”為四大特色學科建設,即在上海博物館現有研究力量的基礎上,啟動“藝術史”、“博物館學”、“考古學”、“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新一輪學科建設。

“八柱”是指“典藏與徵集”、“研究與鑒定”、“陳列與展覽”、“教育與傳播”、“文化創意”、“數位化博物館”、“文化交流”、“科學管理體系”。

同時,也會推進“兩個優化” :“知識結構優化”、“管理結構的優化”。

建築設計方案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建築設計方案有六大設計特色:建築融入城市空間、功能設計便捷高效、互動式的展陳設計、空間佈局內外交融、建築營造綠色健康、強烈的中國文化意蘊。

展區分為基本陳列區和互動體驗區,一條動線貫串聯結咖啡廳、文物修復展示區、中央大廳、文博廣場、屋頂庭院、景觀餐廳。設計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以文物為中心,使得博物館管理運行更加科學有效。

在東館,市民既能觀展也能休閒,既能社交也能休憩,既能感受古老的文明,也能感受城市的活力,逛博物館將成為上海市民生活的另一種新方式。

上博東館整體呈矩形體塊,造型簡潔挺拔,覆蓋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濤起伏,既暗合上海這座城市“海陸交匯”的地理位置,也象徵著上海“勇立潮頭”的排頭兵精神。

項目推進過程

2015年12月25日,市發改委批准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立項。

2016年2月,正式啟動國際方案徵集和設計方案招標。

2017年3月,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

2017年9月27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對上博東館的籌建情況進行介紹

在學術報告廳舉辦的啟動儀式上,上海博物館老館長陳燮君、老專家代表陸明華、青年職工代表陳傑各分別做了發言。最後,楊志剛館長介紹了近期活動亮點,包括博物館奇妙夜之“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最後一百分鐘”、“遺我雙鯉魚”吳門書劄誦讀等。

在浦東的項目工地現場,嘉賓們共同見證了上海博物館東館開工建設的歷史性瞬間。

啟動儀式現場前排坐著的是上博離休、退休老員工

楊志剛對參加儀式的領導、來賓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也對上博東館專案推進過程中給予支持的政府職能部門、參建單位和上博員工表示由衷感謝。他表示:

2020年東館建成後,將擁有10萬5千平米的建築面積,日均接待觀眾2萬人次,為市民提供更舒適的參觀環境、更精彩的文物展覽、以及更豐富的互動體驗。未來,上海博物館將與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浦東展覽館,以及同在今天開工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在浦東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形成新的文化集群。

博物館建築百年大計,事關文物安全。在建設品質上,我們希望施工、監理等各參建單位一定本著對文物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確保工程高品質、高標準如期完成。同時,也希望上海博物館的職工們齊心協力、加倍努力,發揚上博人的精神,為東館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市區各職能部門,特別是浦東新區政府能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援上海博物館東館工程的推進。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把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成為一座無愧於世人的建築。在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征程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11時28分,樁機開始發出隆隆轟鳴,上博東館建設正式啟動。

2017年9月27日11時28分,在戶外的工地現場,與會人士共同見證了上海博物館東館開工的重要時刻,“5、4、3、2、1……”樁機開始發出隆隆轟鳴,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正式啟動。

65年前,上海博物館在南京西路325號正式開館,從此開始了幾代人齊心奮鬥、力爭上游的征程。如今的上海博物館,是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文化視窗之一,也在國際博物館界擁有了相當的知名度,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體上博人持續數十年的努力和付出。令人欣喜的是,在上海博物館走到第65年之際,上海博物館東館的建設作為上海“十三五”期間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必將成為上博事業再度騰飛的新起點。

上博館長楊志剛對在東館專案推進過程中給予支持的政府職能部門、參建單位和上博員工表示感謝

專案背景

《上海市“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提出“兩軸一廊、雙核多點”的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建設上海博物館東館,是市委、市政府著眼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施“文化東進”戰略、構建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環,也是“十三五”時期本市文化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

項目選址

上海博物館東館選址在浦東聯洋社區C000302單元10號地塊。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占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是人民廣場館舍的2倍多,建築高度45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功能定位

上海博物館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未來,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構建以中國古代文化主題為核心的展陳體系,以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打破展品的門類限制,橫向構建體系,舉辦反映中國重要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性陳列展覽,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以此契機,上海博物館將進一步拓展業務研究、教育體驗、社會服務、文化交流等功能,努力打造上海地區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與交流及公眾文化休閒娛樂的開放性公共平臺,強調“展、教”結合,使參觀者在多樣化的體驗活動中獲得知識。

創新體系

在展覽策劃和展品組織方式上,東館將與西館有所區別,以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打破展品的門類限制,橫向構建體系,舉辦反映中國重要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性陳列展覽,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

創新社會教育:在教育模式上,加強觀眾互動體驗。擬借鑒國外自然科技類探索館的成功經驗,以青少年觀眾為目標人群,在上海博物館東館內設置“古代文明探索館”。

創新研究體制:在業務研究方面,東館將設置上海博物館研究院,採用專案管理的方式,就某一特定的學術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

創新文創開發:上博東館將設置文化創意設計中心,期望於依託上海國際大都市的人才優勢,充分挖掘上海博物館豐富館藏文物的藝術文化內涵,深入淺出地嵌入文化衍生品,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教育宣傳作用和自身發展能力。

建設智慧博物館:擬通過融入數位化技術,提升博物館表現力、輻射度和影響力。東館的數位化建設將具備文物/文化資訊互動傳播數位網路化和文物/文化數位資源國際共用化的科技創新亮點,主要由2大系統、1廳、1館和1院組成。

“WINDOW”計畫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上海博物館遴選出了建築設計方案,策劃了初步的展陳方案。集合館內外專家力量,通過“window”計畫,使得東館的功能、目標、展陳等內容進一步完善。Wisdom(智慧)、Interaction(互動)、New(拓新)、Diversity(多樣)、Open(開放)、World(世界)

夯實“四梁八柱”

“四梁”為四大特色學科建設,即在上海博物館現有研究力量的基礎上,啟動“藝術史”、“博物館學”、“考古學”、“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新一輪學科建設。

“八柱”是指“典藏與徵集”、“研究與鑒定”、“陳列與展覽”、“教育與傳播”、“文化創意”、“數位化博物館”、“文化交流”、“科學管理體系”。

同時,也會推進“兩個優化” :“知識結構優化”、“管理結構的優化”。

建築設計方案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建築設計方案有六大設計特色:建築融入城市空間、功能設計便捷高效、互動式的展陳設計、空間佈局內外交融、建築營造綠色健康、強烈的中國文化意蘊。

展區分為基本陳列區和互動體驗區,一條動線貫串聯結咖啡廳、文物修復展示區、中央大廳、文博廣場、屋頂庭院、景觀餐廳。設計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以文物為中心,使得博物館管理運行更加科學有效。

在東館,市民既能觀展也能休閒,既能社交也能休憩,既能感受古老的文明,也能感受城市的活力,逛博物館將成為上海市民生活的另一種新方式。

上博東館整體呈矩形體塊,造型簡潔挺拔,覆蓋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濤起伏,既暗合上海這座城市“海陸交匯”的地理位置,也象徵著上海“勇立潮頭”的排頭兵精神。

項目推進過程

2015年12月25日,市發改委批准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立項。

2016年2月,正式啟動國際方案徵集和設計方案招標。

2017年3月,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的設計方案中標。

2017年9月27日,項目正式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