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揭牌 今年84個重點旅遊項目要實施

以文化旅遊產業融合轉型發展的新契機,譜寫延安旅遊事業追趕超越的新篇章。華商報記者獲悉,3月29日上午,在延安市2017年全市旅遊(外事)工作會上,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正式揭牌成立。

在原旅遊局基礎上 對旅發委職責予充實調整

29日上午8時30分許,2017年全市旅遊(外事)工作會在延安為民服務中心綜合樓10樓會議室舉行。會上,延安市旅遊局副局長李倫宣讀了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三定”方案批復檔(即《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延安市外事僑務辦公室)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根據延安市委、市政府《關於延安市人民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延市發〔2015〕7號),設立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延安市外事僑務辦公室),為市政府工作部門,負責全市旅遊發展產業謀劃、全域規劃、統籌推進、綜合協調、聯動監管、集中服務等工作。職責調整方面,在原市旅遊局(市外事僑務辦公室)職責的基礎上,

對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旅發委)職責予充實調整。

隨後,延安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彥俠與延安市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馬東坡共同為“延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揭牌。

鄉村旅遊與精准扶貧結合 去年實現綜合收入16億元

近年來,文旅產業逐漸成為延安經濟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支柱產業,

尤其是在市第五次黨代會上,更是將“文化旅遊帶動”作為五大發展戰略之一,明確了延安旅遊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和目標定位。去年,延安市共接待遊客4025萬人次,同比增長15.01%,實現旅遊綜合228億元,同比增長18.38%。

馬東坡表示,回顧過去的一年,延安市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撬點,帶動全域旅遊落地生根;針對市場需求和自身供給,漸次完善旅遊品牌形象;以遊客體驗感受為基準,全面提升旅遊服務品質;梳理旅遊業綜合帶動要素,推動其動力作用發揮等。

2016年,延安革命紀念地紅色旅遊景區5A級創建,經國家旅資委組織專家評審,正式納入國家5A級景區創建預備名單;備受關注的“廁所革命”取得突破,

全市開工建設旅遊廁所98座,其中新建73座,改建25座;嚴厲打擊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黑社”、“黑導”等違法違規行為,取消2家二星級旅遊飯店資格,約談旅遊單位負責人12人,有效規範了旅遊市場健康發展;時下熱門的鄉村旅遊與精准扶貧結合,目前旅遊專業村達到60個,經營戶達3000多戶,鄉村旅遊接待遊客900萬人次,實現綜合經濟收入16億元。

實施好84個旅遊重點項目 推動旅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馬東坡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推進延安市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全市要牢固樹立“全域旅遊、全員培訓、遊客至上”理念,狠抓文化內涵挖掘、景區開發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功能完善,構建全景式覆蓋、全產業發展、全季節體驗、全社會參與的全域旅遊新格局,推動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據瞭解,今年,延安市旅發委將圍繞紅色文化、黃帝文化、黃河文化、黃土風情文化、綠色生態文化五大板塊,順應自助遊、自駕遊、大眾旅遊趨勢的要求,加強招商引資和用好社會資本,積極實施南泥灣紅色文化旅遊區提升、黃河秦晉大峽谷開發、黃帝文化旅遊提升、秦直道歷史文化開發、洛川蘋果小鎮等84個重點建設項目,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優勢。

華商記者 賀秋平

實施好84個旅遊重點項目 推動旅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馬東坡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推進延安市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全市要牢固樹立“全域旅遊、全員培訓、遊客至上”理念,狠抓文化內涵挖掘、景區開發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和服務功能完善,構建全景式覆蓋、全產業發展、全季節體驗、全社會參與的全域旅遊新格局,推動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

據瞭解,今年,延安市旅發委將圍繞紅色文化、黃帝文化、黃河文化、黃土風情文化、綠色生態文化五大板塊,順應自助遊、自駕遊、大眾旅遊趨勢的要求,加強招商引資和用好社會資本,積極實施南泥灣紅色文化旅遊區提升、黃河秦晉大峽谷開發、黃帝文化旅遊提升、秦直道歷史文化開發、洛川蘋果小鎮等84個重點建設項目,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優勢。

華商記者 賀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