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婆婆冷若冰霜,就別怪媳婦冷眼旁觀

圖文來自獨自成山

朋友淸說:“等婆婆老了,想讓我伺候她,

門兒都沒有,她生養了兒子,但又沒生養我,對我連個陌生人都不如,我跟她沒有任何關係。”

清的婆家只有她老公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按理說,一個兒子兒媳,應該沒什麼矛盾才對。但她卻撂出這樣的話,到底是怎樣的婆婆才能讓清如此憤慨?

清婚後,丈夫公公常年在外,小姑子也在外地上班,家裡只剩婆媳二人相依為命,但兩個人一直處不來。婆婆說話不中聽,似乎整天對她有意見,

但從不當面提,弄得清也很鬱悶。好好的家過得冷若冰霜。

親戚送來的東西,一旦被打開,清吃一次,剩下的兩天之內必然屍首無存,清就納悶了,說婆婆吃了吧,垃圾桶裡連個包裝袋都找不到,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她藏起來,可家裡沒旁人,犯得著藏起來嗎?

後來,清懷孕了,孕吐比較嚴重,什麼都吃不下,吃了吐,吐了再吃,再吐,最後光吐黃水了。實在沒辦法,清只能住院了,

但住院要掛吊針,清身邊沒人,就打電話給婆婆,看她能不能來幫幫她。

清這麼一說,婆婆來一句:“我要去醫院照顧你大姨,沒時間管你。”清說:“我大姨有兒有女,有人照看,我一個人在醫院裡忙不過來,還要打吊針!”婆婆說:“不就是住個醫院嗎?恁嬌貴!”氣得清一時語塞,只能獨自一人在醫院垂淚。

清生了兒子以後,婆婆說要收麥,地裡忙,不管不問。清只能讓自己的母親千里迢迢跑過來伺候月子。

但母親家裡還有一攤子事兒,不得不等清出了月子就回去了。清一個人帶一兩個月大的兒子,兒子鬧人,她時常連飯都吃不到嘴裡。

一次,清發現家裡沒尿不濕了,剛好婆婆去街裡,順口:“媽,你去街裡順便給孩買一包尿不濕。”婆婆也沒反對。但尿不濕買回來後,婆婆開始旁敲側擊,現在的尿不濕怎麼這麼貴,花了她二十多錢······叨叨半天。清知道她想要錢,

一分不差地還了給婆婆。

清洗衣服用的肥皂用完了,就拿了婆婆的先用。婆婆發現後,趕緊偷偷地拿回去後,光洗一個被單,硬生生地把一塊肥皂用完了!事兒是小事兒,可清心裡憋屈,不就是一塊肥皂嗎?何至於為了不讓我用,就一次用完?就是鄰居,我用下肥皂也不至於如此待我。

婆婆有糖尿病,吃不得甜食,親戚送來很多西瓜。等清回來時,婆婆說家裡有西瓜,清看到門後放著幾個小西瓜,

本來清還挺感激婆婆,婆婆今兒居然想通了,還想著自己愛吃西瓜!清無意進裡屋去拿冰箱裡的東西。這時,清才發現,婆婆的屋裡放著一堆西瓜,個頭比外面的那些大得多。

清納悶,婆婆不能吃西瓜,其他人都不在家,放時間長了必然會壞掉,她寧願放壞也不讓自己吃這大西瓜。

清受到婆婆如此待遇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心想:等你老了,你怎麼對我的,我都會還給你。你對我無恩,也別想將來我待你好。我在艱難處,你冷若冰霜,就別怪你到老時我冷眼旁觀。

兒子稍大一點,清搬到了城裡住,終於不再跟婆婆住一個院子了。從此,橋歸橋,路歸路,井水不犯河水,兩不相欠。若不是丈夫回老家,清基本不回去。婆婆眼看著孫子長大了,也可愛,現在又開始盼著孫子回去。

清心裡說:現在長大了,省事了,知道他是你孫子;當初他在我懷裡抱著的時候,也沒見你抱過他。我有事讓你抱一下,你說你忙,要逮蚯蚓喂雞子。合著你孫子還沒雞子主貴?

還有一個女鄰居,一人帶兩個女兒住在城裡,大女兒六歲,小女兒三歲。她說她當初在老家帶倆孩子,婆婆也是甩手掌櫃,讓她心寒。記得一天晚上,小女兒當時只有兩個多月,哭鬧不休,大女兒不過三歲,也跟著哭個不停。

當時婆婆住在同一個院子,她想讓婆婆幫她哄哄大女兒,她喊了半天,婆婆一聲不吭,孩子哭那麼大聲音,不可能聽不見。

最後,這娘三哭成一團,也無人搭理。這個女鄰居說:我搬到城裡了,不會再回去了。婆婆對我連個陌生人都不如,到老了也別想指望我,等她臥床不起。也別想我床前伺候。從未過門就厭煩我,生了兩個女兒,更是嫌棄得不得了。

老大家生了孫子,婆婆視若珍寶,整天蹲在鄭州給人家看孫子。其實,我也沒想她做什麼,只要在我艱難過不去時,稍微搭把手就行,可她連這點恩情都沒有。

當初再艱難,如今也都熬出來了,我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而她卻只會越來越難。等到她難熬的時候,就能等著她大兒媳伺候吧。人家在鄭州,你到老了還不是要回家?還不是要指望二兒子伺候?拎不清輕重緩急,別到時候哭都沒地哭,這都是她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受!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最複雜微妙的關係。婚後那幾年往往是兒媳最艱難的時候,孩子小,家裡也沒積蓄,若丈夫常年不在家,一個女人帶孩子真的很難,有的兩三個孩子,更是舉步維艱。

而正當此時,婆婆正值年輕精力好的時候。聰明有遠見的婆婆,必然會善待兒媳,她處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你稍微幫一把,她往往會感激不盡。

等到婆婆老了,孫子們都長大了,兒媳婦也有時間和精力孝敬婆婆。你對我恩重如山,我必然湧泉相報,兩好擱一好,日子只會好上加好。

可很多婆婆看不透這一點,對待兒媳婦冷若冰霜,到老了你如何指望人家床前伺候?將心比心,誰都不容易,多體諒,多擔待,才是長久之計。

兒媳婦不比兒子,兒子是你生,是你養,他有責任和義務照看你,但兒媳婦沒有這個義務。她待你好不好,全看你當初播種如何。就像種地一樣,你用愛耕種,必然會收穫愛;你用冷漠和恨耕種,到最後收穫的也必然是恨和冷漠。

世人往往會同情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卻沒人會糾結她曾是一個多麼冷若冰霜的婆婆;一旦兒媳對婆婆冷漠,世人譴責的還是兒媳。其實,這根本與兒媳無關。要孝順也是兒子該孝順。

聰明的婆婆不會讓兒媳陷入舉步維艱之地,孝順的兒媳也不會置年邁的婆婆于不顧。婆媳相互幫襯著,再艱難的日子也會撥雲見日,否則,再好的日子也會浮雲蔽日。

你對我無恩,也別想將來我待你好。我在艱難處,你冷若冰霜,就別怪你到老時我冷眼旁觀。

兒子稍大一點,清搬到了城裡住,終於不再跟婆婆住一個院子了。從此,橋歸橋,路歸路,井水不犯河水,兩不相欠。若不是丈夫回老家,清基本不回去。婆婆眼看著孫子長大了,也可愛,現在又開始盼著孫子回去。

清心裡說:現在長大了,省事了,知道他是你孫子;當初他在我懷裡抱著的時候,也沒見你抱過他。我有事讓你抱一下,你說你忙,要逮蚯蚓喂雞子。合著你孫子還沒雞子主貴?

還有一個女鄰居,一人帶兩個女兒住在城裡,大女兒六歲,小女兒三歲。她說她當初在老家帶倆孩子,婆婆也是甩手掌櫃,讓她心寒。記得一天晚上,小女兒當時只有兩個多月,哭鬧不休,大女兒不過三歲,也跟著哭個不停。

當時婆婆住在同一個院子,她想讓婆婆幫她哄哄大女兒,她喊了半天,婆婆一聲不吭,孩子哭那麼大聲音,不可能聽不見。

最後,這娘三哭成一團,也無人搭理。這個女鄰居說:我搬到城裡了,不會再回去了。婆婆對我連個陌生人都不如,到老了也別想指望我,等她臥床不起。也別想我床前伺候。從未過門就厭煩我,生了兩個女兒,更是嫌棄得不得了。

老大家生了孫子,婆婆視若珍寶,整天蹲在鄭州給人家看孫子。其實,我也沒想她做什麼,只要在我艱難過不去時,稍微搭把手就行,可她連這點恩情都沒有。

當初再艱難,如今也都熬出來了,我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而她卻只會越來越難。等到她難熬的時候,就能等著她大兒媳伺候吧。人家在鄭州,你到老了還不是要回家?還不是要指望二兒子伺候?拎不清輕重緩急,別到時候哭都沒地哭,這都是她自己造的孽,只能自己受!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最複雜微妙的關係。婚後那幾年往往是兒媳最艱難的時候,孩子小,家裡也沒積蓄,若丈夫常年不在家,一個女人帶孩子真的很難,有的兩三個孩子,更是舉步維艱。

而正當此時,婆婆正值年輕精力好的時候。聰明有遠見的婆婆,必然會善待兒媳,她處人生最艱難的時期,你稍微幫一把,她往往會感激不盡。

等到婆婆老了,孫子們都長大了,兒媳婦也有時間和精力孝敬婆婆。你對我恩重如山,我必然湧泉相報,兩好擱一好,日子只會好上加好。

可很多婆婆看不透這一點,對待兒媳婦冷若冰霜,到老了你如何指望人家床前伺候?將心比心,誰都不容易,多體諒,多擔待,才是長久之計。

兒媳婦不比兒子,兒子是你生,是你養,他有責任和義務照看你,但兒媳婦沒有這個義務。她待你好不好,全看你當初播種如何。就像種地一樣,你用愛耕種,必然會收穫愛;你用冷漠和恨耕種,到最後收穫的也必然是恨和冷漠。

世人往往會同情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卻沒人會糾結她曾是一個多麼冷若冰霜的婆婆;一旦兒媳對婆婆冷漠,世人譴責的還是兒媳。其實,這根本與兒媳無關。要孝順也是兒子該孝順。

聰明的婆婆不會讓兒媳陷入舉步維艱之地,孝順的兒媳也不會置年邁的婆婆于不顧。婆媳相互幫襯著,再艱難的日子也會撥雲見日,否則,再好的日子也會浮雲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