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規潛艇連加入航母戰鬥群都不行:這兩項能力跟不上何來戰鬥力

潛艇的運行環境極其複雜,由於其在水下運作的特點,動力來源除了空氣,只有核能。潛艇和航母不同,核動力航母和一般動力航母不會因為動力問題而在作戰性能上而使一方完全落入下風。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不論是潛艇之間的競爭,還是潛艇與水面軍艦之間的競爭,常規動力航母都已在與核能源的競爭中落入下風。

根據美軍對自己海軍戰力的估測,當水面軍艦戰鬥群以四十五公里左右的時速進行持續運作時,

潛艇的動力必須維持六十六公里以上的時速並持續行進七十二小時,才有可能在行軍過程中找到一次進攻的機會。兩者相比誰優誰劣可見一斑。

如果潛艇的持續最大航速只有40多公里,那麼僅僅依靠事先得到的資訊,提前進入軍艦途經的路線,

在這樣的情形下的潛艇,只能擁有極小的幾率獲取進攻機會。如此以來,如果水面軍艦群以六十公里的時速進行72小時持續高速機動運轉將沒有任何現役潛艇能夠對它形成威脅。而潛艇與潛艇之間,攻擊都差不多,攻擊方時速必須高於對方十四公里以上才能有機會進行有效的攻擊,才能將對方納入潛艇的攻擊範圍。所以潛艇與軍艦戰鬥群相比還是軍艦戰鬥群更勝一籌。

而現在的問題是所有國家擁有的常規動力潛艇,沒有一種艇能夠以40公里的航速持航行2個小時以上,這是常規潛艇共同的缺陷。實際上,常規潛艇在水下的長距離活動是依靠低速航行狀態。而AIP系統的作用就是讓潛艇在這種低速狀態下無需上浮水面,

有效延長了水下作業的時間。而正是因為AIP潛艇擁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常規潛艇的作用被極大的限制。在作戰過程中的作用優勢並不明顯,甚至會成為戰鬥過程中的另一種短板暴露在敵人的眼前。

雖然常規艇造價便宜,沒有技術要求,也沒有能源要求,只要不是國家禁止用的能源都可以。但是對於正在發展中的中國,只有常規動力的潛艇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要研發以核能源為主要動力的戰機部隊。

身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使用核能源沒有政治上的後顧之憂,所以可以開發核能源來充實自己的軍事實力

因此在現有的動力技術下,只有具備了核能源的潛艇才能佔據一席之地。並且逐漸成為航母中真正可用的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