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個身心不累的老師,方能真心教書育人,你能做到嗎?

1、放下腳步,靜下心來。

老師,你累不累?是不是為了創名氣、出成績,

一味參加課堂名師大賽,一味地追求考試分數?同時,教師很累,累在不屬於教育領域的雜事太多。班主任幾乎成了“全職保姆”的代名詞,除了要教好書、做好學生工作以外,任何上級部門佈置的工作最後幾乎都會歸口到班主任身上,千頭萬緒。教師是最需要有獨立意識的腦力勞動者,需要不斷思考、學習,教師需要靜養和進補,需要通過自由地閱讀、思考,放下匆匆的腳步,
靜心思考該如何提升自己。

2、看淡標籤,真實成長。

教師的成長在於對教育教學更好的理解,和對教育教學活動更得心應手的參與,而現在看到的更多的是標籤化的成長。從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到琳琅滿目的評優評先活動,對教師個人而言,

是否得到了這些職稱與榮譽就是成長呢?教師不需要被評優機制所左右,不必非得爭先進、當名師。不要讓職稱來指揮現代教師,要將稱職作為內心最具良知的職業追求。不應該讓每年幾個名額的優秀,讓老師們整年奔波,到時候評不上而灰心喪氣,自慚形穢!

3、利用分數,客觀評價。

評價教學品質的指標有很多,尤其在教學成績上,有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等,如今較多地關注優秀率和拔尖的學生。但我們今天所強調的優秀率真的重要嗎?改進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還十分困難,但至少我們要尊重教師的心聲,遏制教育對高指標的衝動,還學生與教師自由的空間,停止為了排隊的考試,讓老師能真的不但教書,還有時間和理由,

去育人!

4、面對家長,互敬為先。

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行政,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家長。在中國,許多教師也存在著這樣的抱怨,家長不合理的要求和指令使得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無所適從。在當下多元訴求的社會,有的家長只求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

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成長,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學業成績最重要,家長往往只考慮自家孩子的成長訴求,從而忽視了班級的整體訴求。對此,老師和家長應該互相溝通,互相尊重,尋求適合每個孩子發展的教育方法。當然,碰到一點小事就投訴的家長,我們教師需要樹立自己的專業自信和底氣,應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教育觀,要有捍衛職業尊嚴的勇氣,要有教書育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