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秦國為什麼要統一中國?

我們看歷史會發現,絕大多數對外侵略的強權,往往不是一個老牌帝國,其實正好相反,都是某剛剛解決內部紛爭的新興政體,才能給世界帶來血雨腥風。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他爺爺完顏烏古乃還是個著力統一女真各部的大酋長,到了阿骨打就把大帝國遼給滅了,沒過10年他弟弟就把北宋給幹掉了。

成吉思汗從一個流浪少年好不容易統一幾個敵對的部落“塔塔爾、篾兒乞”等,結果沒多久就發動了對金和花剌子模這兩個世界頭號帝國的進攻並且基本滅亡。

就不說剛平定藩閥就發動甲午戰爭的日本、普魯士剛統一德意志諸邦國就發動一戰這些事情了。

有人說你說這個和秦國有啥關係,秦國統一中國的時候人家都存在多久了。

我們回到春秋戰國,很多人會把這兩個時代一概而論,其實從歷史來講,這兩個時代有著根本不同的性質。我們總說春秋五霸,發現戰國咋還多出倆,實則不然,

春秋其實是一個多國林立的時代,所謂春秋五霸,無非是存在了五個想當老大的強權而已,所以最起碼在春秋時代,是不存在能“統一中國”的國家的。

而春秋時代更為核心的,其實是所謂“尊王攘夷”的運動,這個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種什麼雖遠必誅,而是在那個時代所謂“華夏”人的城邦周邊,是存在著不少的外族的,生產方式也比較落後,而春秋諸國也恰恰是為了獲得土地資源,

不停的驅逐外族以達到強大自己,這也就造成了那些自認為高貴的中原國家迅速衰落,反倒是邊緣國家齊、晉、秦甚至楚、吳、越等國成為“五霸”。

五霸前前後後的維持著這個時代的平衡,誰也沒法打破,只不過晉國相對來講是所有霸裡混的最好的,而就在強大的晉國逐漸打破這個穩態的時候,晉國當年自己分權給大夫留下的制度性惡果,導致了韓、趙、魏三家分晉,

而在南方,失去了老對手晉國的楚國也滅掉了勾踐死後的越國,這就造成了秦楚燕韓趙魏齊的“戰國七雄”了。

晉國的崩塌,是給了這些老牌強國一些思考和教訓的,諸侯終於知道自己看不上周天子的權利,大夫也可以看不上自己的權利。於是三晉之一的魏國就掀起了李悝以及吳起變法,其實就是後來商鞅那一套,加強集權、注重刑法、重視軍功等等,而這樣的一個內部集權國家,

自然會因為軍功的激勵而注重對外獲取利益,尤其是魏國處在黃河沿岸並不安定,所以他們就仗著兵強馬壯總欺負有著河西肥沃土地的秦國,這地方雖然易守難攻,但秦國一時之間也是非常可憐的。

所以這這才有了後來的故事,繼任的魏惠王,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那哥們更適合當一個物流公司的老總,他看不上李悝、吳起的粉絲商鞅,搞得只能投奔急需人才的弱秦,秦國身處戎族之地不遠,也是個剛剛統一了很多蠻族的國家,內部的各種勢力本來就不安定,商鞅帶著那一套嚴刑峻法加上所謂“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精神極大的刺激了秦國。

從此之後秦國這個國家和其他國有了根本上的轉變,那就是對於軍功比誰都重視,對於刑罰也比誰的嚴明苛刻,這樣高壓狀態下的國家,就是為了成為一個戰爭機器而存在的,而矛頭也一定是壓制秦國半個世紀的魏國。

而促使秦國徹底打破平衡的,有一個必然事件就是佔領了南邊的巴蜀,這個神秘的地區第一次成為了華夏政權的地盤,而碰巧這地方土地又這麼肥沃,秦國本來就佔有三面山一面河,充滿戰略優勢的關中,又有了一個大後方糧倉,別說秦王,就是你當秦王你都會有統一中原的想法。

而一個偶然原因是楚國這個外強中乾的大傢伙,內部實在是不和諧,貴族爭鬥此起彼伏,楚國一開始解決這個頑疾的方式也是對外侵略,不過侵略到了山東一帶他也打不過齊國,北邊打不過魏國,所以老毛病就又犯了。而碰巧這個時候的楚懷王比較天真,被秦國的張儀忽悠的丟了土地又和齊國鬧掰,那秦國就已經打破了平衡了。

當秦國在楚國占了便宜,又吊打了魏國的時候,全國上下都忽略了嚴刑峻法帶給自己的壓迫,而是全都在奮勇殺敵的軍功中嘗到了甜頭,舊貴族秩序受到的新興狂戰士們的衝擊,秦國用對內集權對外侵略的方式穩定了自己,和各種搞聯盟又心懷鬼胎的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秦國用一個嶄新的秩序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滅掉一個又一個國家,幾乎就是一個必然的存在了。

所以我們回到開頭你會發現,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後,幾乎是和女真、蒙古等蠻族幹的是一樣的事情,秦朝迅速的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利用制度優勢,在南嶺修建了大型運河靈渠,把長江和珠江聯繫到了一起,一個曾經完全不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廣東廣西,至此成為帝國領土。甚至秦國修建長城,讓蒙恬“卻匈奴七百餘裡”,都是統一六國的後續。

然而當秦國統一的無法再統一的時候,他的這個制度就和六國固有的制度產生了巨大的水土不服,陳勝吳廣起義,一夫作難七廟隳。

所以在很多書本上黑劉邦開歷史倒車,強行搞分封的時候,確實沒有想過,一個時代的變革,一個真正的帝國的形成,是需要消化時間的。蒙古帝國因為文化落後而曇花一現不假,但是更深層次的是這個靠著戰爭迅速統一,靠著戰爭來化解內部部落矛盾的政權,必然在無仗可打的時候,走向崩潰,就算他差點統一了世界。

而漢朝之後的路,則是韜光養晦,靠著推恩令逐漸消磨掉搞事的貴族,絲綢之路的開啟,打開了秦國從沒有打開的一扇新的大門,漢朝的世界變得更大了,一個個亞歐大陸穿行的駝隊,讓漢徹底成為了這個民族的名字。而話說回來,如果沒有飽受詬病的漢武帝遠征,陳湯猶遠必誅,帝國的大地主們,就會像後來的東漢後期一樣,徹底摧毀這片土地。

而且,秦國統一的一個核心原因,是那時候一直都有“周”這麼一個正統的存在,中國這個農耕民族骨子裡是需要這種認同的。而歐洲自然也有個“羅馬”作為精神法統,只不過兩大部族日爾曼和拉丁人的根本矛盾無法調和不說,沒有一個強大集權王朝能夠去破壞這個平衡,外加一個強大的島國作為攪屎棍,“羅馬”也就終究只能停留在精神裡了。

叢林法則一直存在,征服弱者是人類的天性。大分裂充滿血雨腥風,卻在優勝劣汰中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光芒。大一統穩定壯麗,但是卻在長久的積壓中出現分化和僵化,直到大廈崩塌。中國選擇的後者多一些,這一點帶來了榮光,也帶來了“分裂”的歐洲打破老大帝國的國門。我們無法評論哪個一定更好,每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解釋。

也說的差不多了,總結一下就是,秦國所奠定的制度,是為維持一個東亞帝國量身定做的,是在內部壓力和外部充滿肥肉的前提下,徹底推行到這片土地的。而這套制度也就必然存在這戰爭結束就容易走向崩盤的狀況,不過也多虧了後來的漢唐,在逐漸消化這一制度並推行千年的情況下,打通亞歐大陸,讓外部資源變得源源不斷,才讓我們這個民族,至今有著不可磨滅的傲骨,哪怕是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作者:安森垚

秦國身處戎族之地不遠,也是個剛剛統一了很多蠻族的國家,內部的各種勢力本來就不安定,商鞅帶著那一套嚴刑峻法加上所謂“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精神極大的刺激了秦國。

從此之後秦國這個國家和其他國有了根本上的轉變,那就是對於軍功比誰都重視,對於刑罰也比誰的嚴明苛刻,這樣高壓狀態下的國家,就是為了成為一個戰爭機器而存在的,而矛頭也一定是壓制秦國半個世紀的魏國。

而促使秦國徹底打破平衡的,有一個必然事件就是佔領了南邊的巴蜀,這個神秘的地區第一次成為了華夏政權的地盤,而碰巧這地方土地又這麼肥沃,秦國本來就佔有三面山一面河,充滿戰略優勢的關中,又有了一個大後方糧倉,別說秦王,就是你當秦王你都會有統一中原的想法。

而一個偶然原因是楚國這個外強中乾的大傢伙,內部實在是不和諧,貴族爭鬥此起彼伏,楚國一開始解決這個頑疾的方式也是對外侵略,不過侵略到了山東一帶他也打不過齊國,北邊打不過魏國,所以老毛病就又犯了。而碰巧這個時候的楚懷王比較天真,被秦國的張儀忽悠的丟了土地又和齊國鬧掰,那秦國就已經打破了平衡了。

當秦國在楚國占了便宜,又吊打了魏國的時候,全國上下都忽略了嚴刑峻法帶給自己的壓迫,而是全都在奮勇殺敵的軍功中嘗到了甜頭,舊貴族秩序受到的新興狂戰士們的衝擊,秦國用對內集權對外侵略的方式穩定了自己,和各種搞聯盟又心懷鬼胎的六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秦國用一個嶄新的秩序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滅掉一個又一個國家,幾乎就是一個必然的存在了。

所以我們回到開頭你會發現,秦國在統一六國之後,幾乎是和女真、蒙古等蠻族幹的是一樣的事情,秦朝迅速的發動了對外侵略戰爭,利用制度優勢,在南嶺修建了大型運河靈渠,把長江和珠江聯繫到了一起,一個曾經完全不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廣東廣西,至此成為帝國領土。甚至秦國修建長城,讓蒙恬“卻匈奴七百餘裡”,都是統一六國的後續。

然而當秦國統一的無法再統一的時候,他的這個制度就和六國固有的制度產生了巨大的水土不服,陳勝吳廣起義,一夫作難七廟隳。

所以在很多書本上黑劉邦開歷史倒車,強行搞分封的時候,確實沒有想過,一個時代的變革,一個真正的帝國的形成,是需要消化時間的。蒙古帝國因為文化落後而曇花一現不假,但是更深層次的是這個靠著戰爭迅速統一,靠著戰爭來化解內部部落矛盾的政權,必然在無仗可打的時候,走向崩潰,就算他差點統一了世界。

而漢朝之後的路,則是韜光養晦,靠著推恩令逐漸消磨掉搞事的貴族,絲綢之路的開啟,打開了秦國從沒有打開的一扇新的大門,漢朝的世界變得更大了,一個個亞歐大陸穿行的駝隊,讓漢徹底成為了這個民族的名字。而話說回來,如果沒有飽受詬病的漢武帝遠征,陳湯猶遠必誅,帝國的大地主們,就會像後來的東漢後期一樣,徹底摧毀這片土地。

而且,秦國統一的一個核心原因,是那時候一直都有“周”這麼一個正統的存在,中國這個農耕民族骨子裡是需要這種認同的。而歐洲自然也有個“羅馬”作為精神法統,只不過兩大部族日爾曼和拉丁人的根本矛盾無法調和不說,沒有一個強大集權王朝能夠去破壞這個平衡,外加一個強大的島國作為攪屎棍,“羅馬”也就終究只能停留在精神裡了。

叢林法則一直存在,征服弱者是人類的天性。大分裂充滿血雨腥風,卻在優勝劣汰中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光芒。大一統穩定壯麗,但是卻在長久的積壓中出現分化和僵化,直到大廈崩塌。中國選擇的後者多一些,這一點帶來了榮光,也帶來了“分裂”的歐洲打破老大帝國的國門。我們無法評論哪個一定更好,每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解釋。

也說的差不多了,總結一下就是,秦國所奠定的制度,是為維持一個東亞帝國量身定做的,是在內部壓力和外部充滿肥肉的前提下,徹底推行到這片土地的。而這套制度也就必然存在這戰爭結束就容易走向崩盤的狀況,不過也多虧了後來的漢唐,在逐漸消化這一制度並推行千年的情況下,打通亞歐大陸,讓外部資源變得源源不斷,才讓我們這個民族,至今有著不可磨滅的傲骨,哪怕是所謂“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作者:安森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