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濃香型白酒為什麼好喝?看看“千年窖”和“萬年糟”就知道了

微信搜索公眾號“消費評論”關注——中國酒業消費全媒體溝通平臺丨宣導酒類健康消費,改變人對酒的認知偏見,重構人與酒的諧美關係!敬請關注每日精彩文章推送!

【文/消費評論】

白酒屆有這樣一句話,“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池老”。窖池是我國白酒釀造的必備設施之一,它們見證了古老釀酒技藝的延續,見證了白酒行業的傳承。

眾所周知,濃香型白酒素來就有“千年窖、萬年糟”的說法,酒窖、酒糟對釀制濃香型白酒可謂是至關重要。那麼,在這個化糧食為神奇的一方天地裡,究竟有著怎樣的奧妙呢?

泥窖有玄機

釀造濃香型白酒的窖池多選址于適合微生物生長的環境中,

四川之所以是盛產優質濃香型白酒的省份,正是得利於其溫暖、潮濕的氣候和環境。釀制濃香型白酒的窖池是泥窖,四周、底部以及封窖都用泥。泥土是微生物生存的重要環境,在糧食發酵的過程中,酒糟中的有效成分和營養物質能滋養出大量的釀酒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以發酵生香菌為主,窖池使用得越久,微生物越多,它們賦予糧食的香氣和味道也就越加醇厚自然。

濃香型白酒窖池的築窖原料多用細膩無沙的黃泥,其色澤金黃,綿軟細膩,不含砂石雜土,鈣、鐵離子含量少,粘性極好,無須經過防滲處理即能保水。歷經數百年持續不斷地釀酒,經過無數次酒液的浸染,黃泥會由黃變烏,

再由烏轉灰,轉烏黑,轉灰白,泥質也會由柔變脆,且帶有一種香沁心脾的香味。這種老窖所釀出的酒,會格外地醇香濃郁、清冽甘爽、飲後尤香、回味無窮。

古窖今猶在

事實證明,窖池使用的時間越長,其所產出的濃香型白酒的酒質也就越好。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濃香型白酒自古流傳的精湛釀制技藝之所以仍能耀眼於今日,這些古窖池功不可沒。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一口口古老的窖池,

如今仍有不少在默默地流淌著美酒。

五糧液

五糧液老窖池遺址位於宜賓市翠屏區城區內的鼓樓街和長春街,現存的“長髮升”及“利川永”酒坊建築為明清磚木結構,抬梁或穿鬥式屋架,小青瓦屋面,經過幾百年的傳承,它們仍未改其古色古香的容貌。

同時,五糧液老窖池遺址是我國現存保存完好的地穴式曲酒發酵窖池群之一,是中國名酒五糧液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見證,

也是中國歷史釀酒工藝和傳統的重要實物遺存,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和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劍南春

劍南春“天益老號”釀酒作坊位於綿竹市棋盤街33號的古代釀酒作坊原址,是四川省保存最為完整的,並且仍在投入生產的傳統釀酒作坊;是劍南春酒坊遺址中的活文物,為劍南春酒廠傳統作坊區所在;亦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圍過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據資料研究表明,清代康熙初年,朱煜在此開辦大麯作坊。此後相繼有楊、白、趙三家大麯坊開業,形成城西釀酒作坊集中地帶。八十年代中葉曾在此地下發掘出南齊“永明五年”的紀年磚和同時期的酒具,這些距今1500多年的遺物,對於綿竹酒文化的考證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擁有百年以上的窖池群及釀酒作坊,位於四川省瀘州市,主要分佈在瀘州市江陽、龍馬潭兩區,成簇散佈於瀘州城區的大街小巷中。這些經歷百年以上窖池,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原址原貌。其中四口明代古窖池曾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1615口百年以上窖池及釀酒作坊在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中國至今仍然唯一持續釀造白酒的窖池群,其1619口百年以上窖池的規模和活文物屬性,堪稱是“世界釀酒奇跡”。

水井坊

水井坊位於成都老東門大橋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6月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井坊遺址的發掘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酒文化研究的內容,填補了中國古代酒坊遺址、釀酒工藝等方面的考古空白。水井坊上起元末明初,歷經明清,下至當今,呈“前店後坊”佈局,延續六百餘年從未間斷過生產。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本文為《消費評論》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入圍過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據資料研究表明,清代康熙初年,朱煜在此開辦大麯作坊。此後相繼有楊、白、趙三家大麯坊開業,形成城西釀酒作坊集中地帶。八十年代中葉曾在此地下發掘出南齊“永明五年”的紀年磚和同時期的酒具,這些距今1500多年的遺物,對於綿竹酒文化的考證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擁有百年以上的窖池群及釀酒作坊,位於四川省瀘州市,主要分佈在瀘州市江陽、龍馬潭兩區,成簇散佈於瀘州城區的大街小巷中。這些經歷百年以上窖池,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原址原貌。其中四口明代古窖池曾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1615口百年以上窖池及釀酒作坊在2007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作為中國至今仍然唯一持續釀造白酒的窖池群,其1619口百年以上窖池的規模和活文物屬性,堪稱是“世界釀酒奇跡”。

水井坊

水井坊位於成都老東門大橋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6月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井坊遺址的發掘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酒文化研究的內容,填補了中國古代酒坊遺址、釀酒工藝等方面的考古空白。水井坊上起元末明初,歷經明清,下至當今,呈“前店後坊”佈局,延續六百餘年從未間斷過生產。坊間數百年來酒坊與技藝流傳並存至今,是活著的文物,被譽為“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

本文為《消費評論》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