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僅是國產航母!中國海軍最近好多大招

“今年以來,國產航母的進展一直受到大家關注,有不少媒體分析,

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能否透露進一步的好消息?”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舾裝,通俗點說就是船體造完了,正在塞裝備。

今天的國防部發佈會,乾貨超多,被島上戲稱為“一場滿是柴油味兒的發佈會”。玩笑歸玩笑,最近中國的海軍,還真是看點不少。

航母

作為大國海軍的標誌,航母總是最抓眼球的那一個。

首艘國產航母,很多軍迷已經等了很久。從技術上說,這個群體還可能對這艘航母的起飛方式“腹誹”不少——相對于更先進的彈射起飛和電磁彈射起飛,遼寧艦和這艘航母,使用的都是滑跳起飛的方式,在體積、效率、加速度等方面略有遜色。

但這一不足很可能在不久後成為歷史——昨天,《科技日報》一篇文章就透露,我們的國寶級院士馬偉明海軍少將主持的科研項目進展迅速,

不僅讓中國在未來電磁彈射器方面穩穩站到了第一梯隊,就是在電磁攔阻方面也是跟美國可以比肩了。

簡單來說,這項技術取得突破,意味著中國未來的航母攔阻索很可能用上國產的碳纖維材質(這種高檔產品目前基本還是被國外壟斷)。你問我攔阻索是幹嘛用的?就……航母的甲板不比機場跑道那麼長,不可能讓飛機慢慢滑停,

必須用這東西把飛機攔下來嘛。

在新技術下,中國的攔阻裝置會與美國現有的非常不同,據說在尺寸、重量上都減少不小,可以省下寶貴的甲板空間,塞進去更多更重要的東西。同樣,技術突破之後,也不必背負“偷”國外科技的莫須有罪名啦。

航母技術有突破,但僅憑航母去貫徹大國戰略,還是不夠的。更關鍵的衡量指標是,海軍是否有足夠的遠距離兵力投送能力。

航母只是能投射火力,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兵力投送,能解決的就更多啦。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海軍的第二個重大看點。

登陸

近日,《當代海軍》雜誌發佈了一篇題為《奪島演練,國產新型氣墊艇創多項紀錄》的報導。文中說,中國海軍最近一次演練中,

創造了“首次組織氣墊艇編隊進出母艦和艦載機大容量起降”、“首次組織多艘氣墊艇多方向同時突擊上陸”等若干紀錄。

看起來很專業是吧?別著急。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海陸兩栖部隊的奪島演練:以071型船塢登陸艦編隊為骨幹,搭載數架直-8型直升機、多艘國產“野馬”新型氣墊艇,奔赴陌生海域,開展多方向立體奪控島礁演習——

071登陸艦

野馬726型氣墊登陸艇

這事兒的關鍵意義是“為海軍兩栖作戰體系奠定了基礎”,能下海、能上岸;在這一體系中,兩栖船塢登陸艦、新型氣墊艇,是“雙核心”——想像一下,未來的中國海軍能派出一支編有強大兩栖部隊的航母打擊編隊,那是什麼樣的場景?

資料景可以用來輔佐場景想像——假設是4艘071型船塢登陸艦一齊進發,大約的兵力投放有多大呢?

答案是:一次性運載約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80輛多種型號的裝甲戰車;塢艙內還總計可以搭載16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根據輕重型不同,可以攜帶2至6架直升機;其中,艦裡面搭載的726登陸艇,可以運送一輛96A/99主戰坦克,或者換成3輛輕型的63水陸兩栖坦克、外加數十人的海軍陸戰隊——

071登陸艦,真正“超能裝”……

總之,如果是登陸艦和同期的直升機一起行動,差不多,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可以一次性向岸上投送一個裝甲步兵團的規模吧。

幾家歡喜幾家愁。中國海軍的進步,也引來了外國的關注。日本媒體《外交學者》就直接說,中國“正在大規模的擴充海軍陸戰隊”,“預計可能達到10萬人的規模”——“全球干預”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大約是不到20萬人。

作戰

說了這麼多技術細節,對未來的作戰能有什麼幫助呢?

好處有很多。如果你玩過《搶灘登陸》類遊戲,大概就知道,登陸作戰總是困難的,因為對面防守方會有密集強大的炮火。中國海軍裝備進步後,大概會這樣解決——

比如,拿726氣墊登陸艇來說,它能夠以60節的速度高速沖灘(一般兩栖車輛的水上速度是6、7節),僅沖灘速度就縮減8倍以上,整個登陸艦編隊全部登陸所需的時間,也縮減為原先的幾分之一;發動登陸作戰時,傳統的換乘環節可以先期在塢艙內完成,中國海軍陸戰隊在面對敵方灘頭火力的時間不僅大為縮減,必然會減少傷亡。

不僅如此,作為目前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大的氣墊船,它可以無視全球70%的海灘地形,甚至可以從一些敵人難以設防的河口三角洲地帶,朔流而上直插敵方縱深要害部位。一旦啟動登陸戰,配合艦載直升機,它的選擇餘地則更大,不僅可以“突然”登陸,也擁有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不僅可以多點開花,而且機動性強大。

野馬726型氣墊登陸艇

當然了,登陸艦編隊不可能獨立存在,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火力,確保對陸地目標壓制能力、對海作戰和防空能力,這一點如果僅依靠登陸艦自身火力和登陸部隊火力,是無法勝任的。因此未來作戰中,它必然只是更龐大的航母打擊編隊的一部分。

航母+強大兩栖部隊,強大的航母打擊群,已經絕非遙遠的夢,而是近在眼前的現實。屆時,航母強大的艦載機,不僅僅可以維護編隊自身的安全,還可以給海軍陸戰隊以強大的火力支援。

結合前面說的航母取得的技術突破,未來國產航母如果採取彈射起飛甚至更先進的起飛方式的話,更可能應用隱形四代艦載機,配合先期打擊對方雷達和指揮樞紐等,讓原本就很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成倍增長——呃,這不就是美國現在慣用的套路嘛。非常合理,非常符合軍事科學發展規律,值得學習。

戰略

說了航母、又說了兩栖編隊,那麼,中國為何如此重視海軍的“兵力投送能力”?這顯然與國家軍事戰略的調整有關。

首先,中國仍然面臨著捍衛國家統一,和維護島嶼、海洋國土權益的挑戰。這些方向上,顯然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其次,目前的世界大勢是“全球化”,對於中國是“走出去”和貫徹“一帶一路”的倡議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中國不可能再關起門搞發展,海外利益逐漸遍佈世界。軍事戰略服從國家戰略,必然要重視如何在聯合國體制下確保地區安全和自身海外利益。這個課題極具挑戰性。

同時,在非傳統安全、非戰爭軍事行動以及非軍事行動中,具有強大投送能力的海軍,都是益處多多的,比如參與維和、應對恐怖主義、反海盜、對友好國家進行緊急援助、撤僑、應對海外大規模災害……

更重要的是,“養兵千日,寧可備而不用,斷不能用時無備”。一旦特定國家挑戰甚至嚴重威脅中國海外利益,有一支作戰能力強大的海軍,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當年從軍時,島叔早就被教育:即便中國未來再強大,也不會學習美國去做“世界員警”,更不會走西方國家的“軍事殖民”老路,畢竟那個時代過去了,而且必定一去不復返。就像健身並非為了打架、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一樣,“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人並不好戰,因此,只要是遵守聯合國框架的國家,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文/千里岩

071登陸艦

野馬726型氣墊登陸艇

這事兒的關鍵意義是“為海軍兩栖作戰體系奠定了基礎”,能下海、能上岸;在這一體系中,兩栖船塢登陸艦、新型氣墊艇,是“雙核心”——想像一下,未來的中國海軍能派出一支編有強大兩栖部隊的航母打擊編隊,那是什麼樣的場景?

資料景可以用來輔佐場景想像——假設是4艘071型船塢登陸艦一齊進發,大約的兵力投放有多大呢?

答案是:一次性運載約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80輛多種型號的裝甲戰車;塢艙內還總計可以搭載16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根據輕重型不同,可以攜帶2至6架直升機;其中,艦裡面搭載的726登陸艇,可以運送一輛96A/99主戰坦克,或者換成3輛輕型的63水陸兩栖坦克、外加數十人的海軍陸戰隊——

071登陸艦,真正“超能裝”……

總之,如果是登陸艦和同期的直升機一起行動,差不多,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可以一次性向岸上投送一個裝甲步兵團的規模吧。

幾家歡喜幾家愁。中國海軍的進步,也引來了外國的關注。日本媒體《外交學者》就直接說,中國“正在大規模的擴充海軍陸戰隊”,“預計可能達到10萬人的規模”——“全球干預”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規模大約是不到20萬人。

作戰

說了這麼多技術細節,對未來的作戰能有什麼幫助呢?

好處有很多。如果你玩過《搶灘登陸》類遊戲,大概就知道,登陸作戰總是困難的,因為對面防守方會有密集強大的炮火。中國海軍裝備進步後,大概會這樣解決——

比如,拿726氣墊登陸艇來說,它能夠以60節的速度高速沖灘(一般兩栖車輛的水上速度是6、7節),僅沖灘速度就縮減8倍以上,整個登陸艦編隊全部登陸所需的時間,也縮減為原先的幾分之一;發動登陸作戰時,傳統的換乘環節可以先期在塢艙內完成,中國海軍陸戰隊在面對敵方灘頭火力的時間不僅大為縮減,必然會減少傷亡。

不僅如此,作為目前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大的氣墊船,它可以無視全球70%的海灘地形,甚至可以從一些敵人難以設防的河口三角洲地帶,朔流而上直插敵方縱深要害部位。一旦啟動登陸戰,配合艦載直升機,它的選擇餘地則更大,不僅可以“突然”登陸,也擁有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不僅可以多點開花,而且機動性強大。

野馬726型氣墊登陸艇

當然了,登陸艦編隊不可能獨立存在,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火力,確保對陸地目標壓制能力、對海作戰和防空能力,這一點如果僅依靠登陸艦自身火力和登陸部隊火力,是無法勝任的。因此未來作戰中,它必然只是更龐大的航母打擊編隊的一部分。

航母+強大兩栖部隊,強大的航母打擊群,已經絕非遙遠的夢,而是近在眼前的現實。屆時,航母強大的艦載機,不僅僅可以維護編隊自身的安全,還可以給海軍陸戰隊以強大的火力支援。

結合前面說的航母取得的技術突破,未來國產航母如果採取彈射起飛甚至更先進的起飛方式的話,更可能應用隱形四代艦載機,配合先期打擊對方雷達和指揮樞紐等,讓原本就很強大的縱深突擊能力成倍增長——呃,這不就是美國現在慣用的套路嘛。非常合理,非常符合軍事科學發展規律,值得學習。

戰略

說了航母、又說了兩栖編隊,那麼,中國為何如此重視海軍的“兵力投送能力”?這顯然與國家軍事戰略的調整有關。

首先,中國仍然面臨著捍衛國家統一,和維護島嶼、海洋國土權益的挑戰。這些方向上,顯然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

其次,目前的世界大勢是“全球化”,對於中國是“走出去”和貫徹“一帶一路”的倡議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中國不可能再關起門搞發展,海外利益逐漸遍佈世界。軍事戰略服從國家戰略,必然要重視如何在聯合國體制下確保地區安全和自身海外利益。這個課題極具挑戰性。

同時,在非傳統安全、非戰爭軍事行動以及非軍事行動中,具有強大投送能力的海軍,都是益處多多的,比如參與維和、應對恐怖主義、反海盜、對友好國家進行緊急援助、撤僑、應對海外大規模災害……

更重要的是,“養兵千日,寧可備而不用,斷不能用時無備”。一旦特定國家挑戰甚至嚴重威脅中國海外利益,有一支作戰能力強大的海軍,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當年從軍時,島叔早就被教育:即便中國未來再強大,也不會學習美國去做“世界員警”,更不會走西方國家的“軍事殖民”老路,畢竟那個時代過去了,而且必定一去不復返。就像健身並非為了打架、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一樣,“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人並不好戰,因此,只要是遵守聯合國框架的國家,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文/千里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