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把屎把尿,到底對小寶寶有何影響?媽媽們看完這4點就不會糾結了

我家寶寶現在七個月了,純母乳餵養,是一個每天拉一坨粑粑、用五六片尿布濕,

且屁股滑溜得像果凍的可愛妞。周圍的鄰居朋友都說寶貝的皮膚好,說我的奶水養人。的確,我家寶寶的皮膚白裡透紅的,摸起來特別舒服,全身都沒有疹子,沒有痱子。每天看著她,對我笑,要我抱抱,咿咿呀呀地說著唱著叫“ma~ma”“ba~ba”,我真的覺得好幸福。

可是,再幸福的時光也會夾雜的一些小煩惱,也會有特別糾結的時候,要不然就不叫做生活了。 是吧?

從寶寶出生起,

就有一個問題一直在煩惱著我,我要不停地把我的想法解釋給別人,再讓別人從理解到接受,這個煩惱就是: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把屎把尿?

記得寶貝剛出生那會兒,我家人想給她把屎把尿來著,我讓他們不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從小被把屎把尿的受害者,

相信很多媽媽們都是,說多了都是淚。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寶寶再受這份苦。

但是呢,像我外婆,她們老一輩的人,看到寶寶屁股上包著尿布濕,總會念叨一番,從春說到夏,從夏說到秋。我外婆在這個夏天,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要包尿布濕,太熱了,包著寶寶不舒服,還浪費錢,小便大便把出來就行了。有時還會直接把尿布濕扯下來,讓寶寶光著屁屁在家裡玩。然後感覺到寶寶想尿尿或者拉粑粑的話,

就端著寶寶的屁股,一邊讓寶寶拉,一邊“噓噓”,我連忙告訴外婆,說把屎把尿對寶寶不好,但外婆完全聽不進去,總是用一句相同的話答覆我:沒這回事兒。

前兩天又聊到了這個話題,外婆還是堅持她的觀點,說小孩子哪有不把屎把尿的?沒關係。

聽到這句話,我心裡真的很想和外婆理論一番,但又忍住了,我知道,我的外婆非常愛我和我的寶寶,她說這些話,都是為我們好。她是心疼寶貝,怕寶寶包著尿不濕難受;心疼我們,認為我們賺錢不容易,能省一張尿不濕就絕不浪費。況且,外婆一般是有空才來我們家,給寶寶把屎把尿的次數不多,對寶寶造成的影響不是很大。

想到這裡,再看著外婆扯寶寶的尿不濕,直接端起寶寶屁股讓她尿尿,我也不會說太多了。

但是,我今天必須要再聊一聊被老人推崇的把屎把尿,他們之所以那麼喜歡,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也不瞭解有尿布濕這個好用又方便的產品,讓他們洗尿布又沒時間,天天要下地幹活,所以老人喜歡把屎把尿,喜歡讓孩子光著屁股到處跑。

一轉眼,就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寶爸寶媽逐漸明白了把屎把尿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心裡很希望能斬斷老人家的這些想法,讓他們不再把屎把尿,可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哪有那麼容易分出勝負?

老人還是堅持他們的想法,給寶寶把屎把尿,年輕的我們又不想這樣做。這就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好好思考,要怎麼解釋,我們可以先問問他們:是否有便秘的苦惱、是否長期飽受著痔瘡的困擾、是否尿頻尿急、是否睡覺前不上廁所睡不著,晚上老起夜?

只要他們細細想明白這些問題,就能繼續溝通下去,然後再理智地告訴他們,把屎把尿有哪些地方會影響到寶寶。

1)會影響寶寶建立自主排尿的功能,讓寶寶尿頻。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三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我們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長期頻繁地給寶寶把尿,將使寶寶對便尿的反射完全依靠大人的指令,根本不能靠自身的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反射排尿。寶寶因為缺乏憋尿的經歷,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而尿頻。

2)過度把尿容易造成寶寶肛脫、肛裂等,提升寶寶成年後痔瘡的發病率。正所謂十有九痣,就是這麼來的。崔玉濤也認為我們國家痔瘡發病率高與小時候接受把屎把尿有一定的關係。我就是痔瘡的受害者,生寶寶時連痣核都擠出來了,還發炎腫大,痛得我嗷嗷叫,那陣子上廁所都覺得恐怖,幸好醫生開了藥才慢慢好起來。

3)不利於寶寶脊椎和髖關節的發育。小寶寶的脊椎與髖關節都還未完全成熟,再加上我們沒辦法準確得知寶寶排尿、排便的時間,經常要多次把屎把尿才能拉一次。這樣的話,非常容易造成移位或者是弄傷,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沒有好處。

4)把屎把尿是不尊重寶寶,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的表現。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容易讓寶寶依賴起這種排泄的感覺,形成了無法自己尿或者無法感覺自己需不需要尿。

說了這麼多,但我們也沒必要被把屎把尿的嚇到,它並不是“罪大惡極”,而且,我寫這篇文章更不是為了這個目的,我主要是想讓老一輩的人和年輕的寶爸寶媽能夠統一想法,不要再有分歧。

我的觀點是不要經常把屎把尿,偶爾一兩次也無妨,看到寶寶馬上想拉粑粑,及時把便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小便比較難察覺,最好不要給寶寶把尿。

另外,給寶寶把屎時,要控制好以下幾個因素,就不會給寶寶帶來太大的傷害。

1)熟練掌握寶寶排便的信號。既能滿足寶寶排便的需求,也不會造成強迫排便的情況。

2)一般要等寶寶學會獨坐以後才能把屎把尿。

3)注意把便的過程中的姿勢。建議我們用手托住寶寶屁股的兩側,讓寶寶的屁股和腿在一條直線上,不要掉下來的那種,然後屁股和腿再與身體保持垂直。同時,給寶寶的雙腿及背部穩穩的支撐。其實,這個姿勢和坐馬桶的基本一樣,這樣對寶寶的脊柱及髖關節是沒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4)千萬不要勉強、強迫寶寶排尿排便,更不能責駡。我經常聽到朋友說她家的老人只要把屎把尿時,一定要寶寶拉出來,如果寶寶不拉,就會很生氣,然後大聲苛責,這樣不僅傷害了寶寶的身體,也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

小編Tips:

1)請不要頻繁地把屎把尿,特別是晚上。所謂的頻繁,有嚴格的把屎把尿時間控制,比如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算寶寶睡著了也要弄起來把屎把尿。這樣操作,對寶寶沒好處,大人也跟著受罪。

2)堅決反對強行把屎把尿,公共場所記得穿紙尿褲。

3)不管寶寶有沒有拉出來,單次把便時間不宜長,建議控制在3分鐘以內。

4)寶寶拉褲子或者把便時不願配合,都不能打罵。

5)訓練寶寶自主排便,建議至少1歲半之後。那時寶寶已經可以靈活地坐、站、走、蹲、起,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這我們長可以因勢利導逐漸進行坐盆如廁訓練。

總之,不管你家有沒有給寶寶把屎把尿,都要儘量順著寶寶的需求來,不能強迫,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掌握好姿勢,不要頻繁,偶爾讓老人把屎把尿對寶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不要因為這個問題,把家庭關係弄得非常緊張。

最後,願所有人闔家幸福。願每一個寶寶寶健快樂地長大。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歡迎“關注”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查看更多關於母乳,嬰幼兒撫育方面的文章。

我來自湖南,是愛笑,愛旅遊,愛寫作,愛分享,真誠,懂感恩的新晉寶媽一枚。

正在努力學習育兒知識,與您共勉。

認同我的朋友請記得點贊、收藏和分享,歡迎各位朋友指正我的觀點,謝謝!

所以老人喜歡把屎把尿,喜歡讓孩子光著屁股到處跑。

一轉眼,就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和我一樣的年輕寶爸寶媽逐漸明白了把屎把尿對寶寶有不好的影響,心裡很希望能斬斷老人家的這些想法,讓他們不再把屎把尿,可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哪有那麼容易分出勝負?

老人還是堅持他們的想法,給寶寶把屎把尿,年輕的我們又不想這樣做。這就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好好思考,要怎麼解釋,我們可以先問問他們:是否有便秘的苦惱、是否長期飽受著痔瘡的困擾、是否尿頻尿急、是否睡覺前不上廁所睡不著,晚上老起夜?

只要他們細細想明白這些問題,就能繼續溝通下去,然後再理智地告訴他們,把屎把尿有哪些地方會影響到寶寶。

1)會影響寶寶建立自主排尿的功能,讓寶寶尿頻。寶寶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三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我們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長期頻繁地給寶寶把尿,將使寶寶對便尿的反射完全依靠大人的指令,根本不能靠自身的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反射排尿。寶寶因為缺乏憋尿的經歷,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而尿頻。

2)過度把尿容易造成寶寶肛脫、肛裂等,提升寶寶成年後痔瘡的發病率。正所謂十有九痣,就是這麼來的。崔玉濤也認為我們國家痔瘡發病率高與小時候接受把屎把尿有一定的關係。我就是痔瘡的受害者,生寶寶時連痣核都擠出來了,還發炎腫大,痛得我嗷嗷叫,那陣子上廁所都覺得恐怖,幸好醫生開了藥才慢慢好起來。

3)不利於寶寶脊椎和髖關節的發育。小寶寶的脊椎與髖關節都還未完全成熟,再加上我們沒辦法準確得知寶寶排尿、排便的時間,經常要多次把屎把尿才能拉一次。這樣的話,非常容易造成移位或者是弄傷,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沒有好處。

4)把屎把尿是不尊重寶寶,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的表現。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容易讓寶寶依賴起這種排泄的感覺,形成了無法自己尿或者無法感覺自己需不需要尿。

說了這麼多,但我們也沒必要被把屎把尿的嚇到,它並不是“罪大惡極”,而且,我寫這篇文章更不是為了這個目的,我主要是想讓老一輩的人和年輕的寶爸寶媽能夠統一想法,不要再有分歧。

我的觀點是不要經常把屎把尿,偶爾一兩次也無妨,看到寶寶馬上想拉粑粑,及時把便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小便比較難察覺,最好不要給寶寶把尿。

另外,給寶寶把屎時,要控制好以下幾個因素,就不會給寶寶帶來太大的傷害。

1)熟練掌握寶寶排便的信號。既能滿足寶寶排便的需求,也不會造成強迫排便的情況。

2)一般要等寶寶學會獨坐以後才能把屎把尿。

3)注意把便的過程中的姿勢。建議我們用手托住寶寶屁股的兩側,讓寶寶的屁股和腿在一條直線上,不要掉下來的那種,然後屁股和腿再與身體保持垂直。同時,給寶寶的雙腿及背部穩穩的支撐。其實,這個姿勢和坐馬桶的基本一樣,這樣對寶寶的脊柱及髖關節是沒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4)千萬不要勉強、強迫寶寶排尿排便,更不能責駡。我經常聽到朋友說她家的老人只要把屎把尿時,一定要寶寶拉出來,如果寶寶不拉,就會很生氣,然後大聲苛責,這樣不僅傷害了寶寶的身體,也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

小編Tips:

1)請不要頻繁地把屎把尿,特別是晚上。所謂的頻繁,有嚴格的把屎把尿時間控制,比如每隔一兩個小時,就算寶寶睡著了也要弄起來把屎把尿。這樣操作,對寶寶沒好處,大人也跟著受罪。

2)堅決反對強行把屎把尿,公共場所記得穿紙尿褲。

3)不管寶寶有沒有拉出來,單次把便時間不宜長,建議控制在3分鐘以內。

4)寶寶拉褲子或者把便時不願配合,都不能打罵。

5)訓練寶寶自主排便,建議至少1歲半之後。那時寶寶已經可以靈活地坐、站、走、蹲、起,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這我們長可以因勢利導逐漸進行坐盆如廁訓練。

總之,不管你家有沒有給寶寶把屎把尿,都要儘量順著寶寶的需求來,不能強迫,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掌握好姿勢,不要頻繁,偶爾讓老人把屎把尿對寶寶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不要因為這個問題,把家庭關係弄得非常緊張。

最後,願所有人闔家幸福。願每一個寶寶寶健快樂地長大。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歡迎“關注”頭條號【愛笑寶媽歐丹丹】,查看更多關於母乳,嬰幼兒撫育方面的文章。

我來自湖南,是愛笑,愛旅遊,愛寫作,愛分享,真誠,懂感恩的新晉寶媽一枚。

正在努力學習育兒知識,與您共勉。

認同我的朋友請記得點贊、收藏和分享,歡迎各位朋友指正我的觀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