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洲一村落自稱祖先是中國人,還拿出確鑿證據,與航海家鄭和有關

不知何時起,和我們攀上親戚,來中國認祖歸宗的外國人越來越多。關於這一點,“史趣”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有提及。距離近的如韓國,明玉珍的後裔已繁衍到第30代,約有26000人,他們每年都會到重慶來祭拜祖先;遠的如亞美尼亞,

三國名將馬超之弟馬抗曾經逃難至此,並開創了地位顯赫的馬米科尼揚家族。

韓國人或亞美尼亞人說是中國某位名人的後裔,大家比較好理解,畢竟從人種膚色和面部特徵上看並沒有太多的出入,況且他們的先人極有可能達到過這些國家。

可是,如果非洲的某個村落也自稱是中國人的後裔,一時還真讓人難以理解。

非洲國家肯亞東部有個拉穆群島。群島上有個叫做西嶼的小漁村。從外在看,這個村同非洲的其他村落一樣,並沒有奇特之處。然而,

當你深入瞭解這些村民後,就會發現,他們骨子裡都堅持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後裔。肯亞屬於東非國家,拉穆群島位於印度洋沿岸,兩者與中國相距萬里之遙,他們的祖先為何是中國人呢?

西嶼村裡一位叫做姆瓦瑪卡·夏瑞福的少女,說出了事情的基本脈絡。姆瓦瑪卡說,大約600多年前,一批中國商船抵達這裡,並在這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其中一些船員定居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而定居下來的這些中國船員就是他們的祖先。

既然是做貿易,船員為何要定居?根據村裡流傳的說法,原來這船在帕泰島附近的海域沉沒了,20多位船員跳海逃生登上島嶼,後來他們又來到西嶼村,並與當地的女性通婚,繁衍至今。村民們說,

沉沒的船隻並不是普通的商船,而是隸屬于中國航海家鄭和的船隊。

關於這點,村民們給出了三大確鑿證據。其一,當地出土了一些中國的瓷器,尤其是明代的青花瓷,而這些瓷器只有當時的中國才能生產。其二,村民們也曾養蠶織絲,並用蠶絲來編織衣物,

這非常符合中國古人的生活狀態。其三,當地人的墳墓都是面朝東北,而東北所指就是中國;墳墓頂部都是半圓形,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

村民們所舉的證據,雖然比較有說服力,但遺憾的是這些都是間接推測,並不能直接說明問題。不過,經過專家的考證,村民的說法基本可信,他們極有可能是明代鄭和下西洋船隊中的一艘沉船船員的後裔。

遙想西元十五世紀初期,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帶領兩百多艘海船,從太倉的劉家港出發,一路浩浩蕩蕩,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並達到東非一帶。其中一艘海船觸礁或被風浪打翻,與船隊失去了聯繫,船員們只好棄船逃生,並登上了帕泰島……

遙想西元十五世紀初期,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帶領兩百多艘海船,從太倉的劉家港出發,一路浩浩蕩蕩,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並達到東非一帶。其中一艘海船觸礁或被風浪打翻,與船隊失去了聯繫,船員們只好棄船逃生,並登上了帕泰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