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不再沉迷手機的秘笈,這位媽媽的做法亮了!

如果說以前電視、電腦是家長認為孩子最大的敵人,那麼現在“終極大魔王”無疑是手機了。手機集成了曾經電視、電腦的所有功能,同時還能隨時隨地的使用,孩子十分容易沉迷其中。

有人說“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可見,手機對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是多麼得觸目驚心。

孩子依賴手機原因

1.社交小達人型

有時候孩子的社交圈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少,他們在成長階段渴望找尋同齡人,關注那些吸引自己的人和事情,

在他們接觸了手機後,也擁有了大量的社交軟體帳號,找到了自己現實或是網路上的朋友,這讓孩子十分難割捨放下手機。

2.游戲迷型

這類孩子拿到手機的目的就是為了玩遊戲,手機下載了各種手遊,而這些遊戲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又有長期玩遊戲積累下的成績等讓孩子很有“成就感”,

而身邊的小夥伴如果也在遊戲中,就會加深他們對遊戲的著迷度,因為小夥伴的談論話題如果都是相關,孩子聽不懂就會無法融入。

3.雜亂各種迷型

手機中沒有太多的遊戲和好友,只是沉迷在電影,

音樂等,喜歡看各種直播,視頻,也讓孩子沉迷其中,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適當玩手機可以讓孩子獲取最新的消息知識,方便與他人聯繫交流,查詢學習知識或是放鬆身心,過度沉迷手機會讓孩子出現以下問題:

1影響孩子的身高

如果因為玩手機而錯過了最佳睡眠時間,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育,生長激素分泌時間大多在晚上,而分泌越多越有助於身高成長,在晚上九點到淩晨一點,早上五點到七點都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兩個時間段,這兩個時間如果進入深度睡眠是很重要的,如果玩手機影響到這兩個時間段的睡眠品質,就會造成孩子生長發育,從而影響身高發育。

2影響孩子的視力

孩子的眼球還處在發育階段,而這個時候的眼睛調節機能還是十分脆弱的,長時間對著手機螢幕,手機螢幕的忽暗忽亮,或是躺著玩手機都是對孩子眼球的損害造成眼球肌肉疲勞從而引起近視。

3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雖然上面講到有孩子在手機上是一個社交達人,可是到現實生活中卻並不懂得和人交流溝通,長期沉迷於手機,會造成他們的思維模式出現單向發展,面對面時很難和他人表達清晰,也讓他們對真實的社交失去興趣,不願意和現實中的人們交流。

4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手機中的充斥著各種資訊,也有低俗暴力的內容,孩子的三觀還未健全,對於一些是非觀念並不是很清楚,如果孩子在手機不小心接收到這些內容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我要告訴家長們的是,對於孩子玩手機,千萬不要再聽之任之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畢竟,這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孩子完全不玩手機,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孩子不會用這些資訊的基本載體,就會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

1.時間要有限制

在兒童發展的早期,面對電子設備的首要原則:能不讓孩子玩,就儘量不讓他玩。所以有時候大人為了方便用手機播放動畫片等來哄孩子,雖然省事,其實也讓孩子迷上手機。

美國科學兒童會對孩子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給予了三點建議:

1歲半以下的寶寶應該禁止使用任何電子設備,除非是跟家人的視頻通話。

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螢幕時間在2小時左右。

2.立下使用手機規則

其實有時候事先的約定比懲罰效果更好,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比如:玩遊戲的時間和規則制定,如果違反需要接受什麼懲罰或是承擔什麼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3父母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如果爸爸媽媽們在家裡也是沉迷在手機中,孩子又怎麼能戒掉玩手機呢?把玩手機的時間改成和孩子的互動遊戲,不但拉近親子距離也能讓孩子改掉愛玩手機的毛病。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閱讀,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讓孩子多交朋友、培養孩子其他興趣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不要把玩手機當作是一種獎勵,這會讓孩子養成玩手機是最大的樂趣和訴求。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容是多麼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麼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後實現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

3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雖然上面講到有孩子在手機上是一個社交達人,可是到現實生活中卻並不懂得和人交流溝通,長期沉迷於手機,會造成他們的思維模式出現單向發展,面對面時很難和他人表達清晰,也讓他們對真實的社交失去興趣,不願意和現實中的人們交流。

4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

手機中的充斥著各種資訊,也有低俗暴力的內容,孩子的三觀還未健全,對於一些是非觀念並不是很清楚,如果孩子在手機不小心接收到這些內容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我要告訴家長們的是,對於孩子玩手機,千萬不要再聽之任之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畢竟,這是一個資訊化的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要求孩子完全不玩手機,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孩子不會用這些資訊的基本載體,就會離這個時代越來越遠。

1.時間要有限制

在兒童發展的早期,面對電子設備的首要原則:能不讓孩子玩,就儘量不讓他玩。所以有時候大人為了方便用手機播放動畫片等來哄孩子,雖然省事,其實也讓孩子迷上手機。

美國科學兒童會對孩子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給予了三點建議:

1歲半以下的寶寶應該禁止使用任何電子設備,除非是跟家人的視頻通話。

2-5歲的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螢幕時間在2小時左右。

2.立下使用手機規則

其實有時候事先的約定比懲罰效果更好,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比如:玩遊戲的時間和規則制定,如果違反需要接受什麼懲罰或是承擔什麼責任。通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3父母以身作則

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如果爸爸媽媽們在家裡也是沉迷在手機中,孩子又怎麼能戒掉玩手機呢?把玩手機的時間改成和孩子的互動遊戲,不但拉近親子距離也能讓孩子改掉愛玩手機的毛病。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跟孩子一起家庭閱讀,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聊天、讓孩子多交朋友、培養孩子其他興趣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不要把玩手機當作是一種獎勵,這會讓孩子養成玩手機是最大的樂趣和訴求。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容是多麼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麼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後實現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