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死輪回路,鬼門關、黃泉路、奈何橋、孟婆湯、三生石……

相傳今生人死後,會來到陰間,輪回路上走一回,投胎轉世到人間。通過鬼門關,踏上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

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

過鬼門關。鬼門關是進入鬼國的必經關卡。

鬼門關是一座牌樓,上面橫書蒼勁有力的“鬼門關”三個大字。傳說是人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的第二座關卡。兩旁有十八個鬼王和把門小鬼把守。森嚴壁壘、銅牆鐵壁,牢不可破。無論哪個亡魂來到這裡,必遭檢查,看是否有通行證。

這個通行證就是“路引”。它是人死後之魂到陰曹地府報到的憑證。在這張長三尺、寬二尺的黃紙上印有“為酆都天子閻羅大帝發給路引”和“天下人必備此引,

方能到豐都地府轉世升天”,上面還蓋有“閻王爺”、“城隍爺”、“酆都縣太爺”三枚 印章。凡是人死後,即燒掉它,亡魂就拿著它到鬼門關,經查驗無訛後,方能入關。

上梯坎,有無常殿。內塑無常、無常娘娘和保山大王。傳說無常是陰間捉拿亡魂的差頭,

舊時豐都有許多無常的故事流傳。保山大王,是專管山間猛獸,保護人畜安全的山神。鬼門關前塑“陰曹地府”門亭,右側外樹一碑,隸書“此冥府也!”四個大字,來源於《聊齋志異》。進門兩側塑十八形象猙獰怪異、栩栩如生的鬼王,讓人覺得陰森恐怖。

鬼門關前為新刻的十六大鬼,傳說是閻羅王專門挑選的一批惡鬼來此鎮山把關的。他們對劣跡斑斑、惡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盤查得格外苛刻、嚴格,

不使一個蒙混過關。這組石刻體現的是鬼城民俗文化的“懲惡揚善”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主旨,揭示的是鬼城民俗文化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它以寫實和誇張相結合的手法並按大眾審美心理要求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渲染烘托鬼城特有的文化氛圍,形象個性突出,神態生動,造型新穎,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

過了鬼門關,要走黃泉路。黃泉路,是接引之路。在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既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在黃泉路上遊蕩,等待陽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在黃泉路兩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火紅的彼岸花,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

彼岸花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走過黃泉路後,有一條河叫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忘川河上是奈何橋。奈何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黑色。愈下層愈加兇險無比,生時行善事多的人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只准走下層。下層黑暗兇險,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裡面有投不到胎的孤魂野鬼擋道。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

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奈何橋頭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臺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一個叫孟婆的女人把守,給過橋的人遞上一碗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今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遺忘得乾乾淨淨,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

孟婆湯其實就是人一生所流的淚。每個活著的人因喜、悲、痛、恨、愁、愛而流的淚,孟婆都收集到屬於他們的碗中,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許會看到橋上走過最愛的人,但是你看得見她,她看不見你。千年之中,你看見她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你盼她不喝孟婆湯,又怕她受不了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後你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今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來生她是誰,飲湯便忘三生事。”

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

彼岸花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走過黃泉路後,有一條河叫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忘川河上是奈何橋。奈何橋分三層,上層紅,中層玄黃,最下層黑色。愈下層愈加兇險無比,生時行善事多的人走上層,善惡兼半的人走中層,行惡的人只准走下層。下層黑暗兇險,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裡面有投不到胎的孤魂野鬼擋道。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橋險窄光滑,有日遊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

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奈何橋頭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報到前,對陽世親人十分掛念,儘管鬼卒嚴催怒斥,還是強登望鄉台,最後遙望家鄉,大哭一聲,才死心塌地前往“陰曹地府”。正是“望鄉臺上鬼倉皇,望眼睜睜淚兩行。妻兒老小偎柩側,親朋濟濟聚靈堂。”

望鄉台被傳說這亡魂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又傳說陰間望鄉台建造甚奇,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站在上面,五大洲、四大洋都可以望見。最初望鄉台設在第一殿,因包老閻羅原執掌第一殿,由於他過於慈悲,憐憫屈死,屢放還陽伸雪,被降調第五殿,司掌叫喚大地獄並十六誅心小地獄。

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一個叫孟婆的女人把守,給過橋的人遞上一碗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今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遺忘得乾乾淨淨,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

孟婆湯其實就是人一生所流的淚。每個活著的人因喜、悲、痛、恨、愁、愛而流的淚,孟婆都收集到屬於他們的碗中,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因為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許會看到橋上走過最愛的人,但是你看得見她,她看不見你。千年之中,你看見她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你盼她不喝孟婆湯,又怕她受不了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千年之後你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今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來生她是誰,飲湯便忘三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