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劍指千億產業集群 成都新都區著力打造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

中車成都公司新都廠區

每經記者 謝巨集辰 每經編輯 文多

作為目前我國最具成套裝備研發、製造、建設、管理輸出能力的高端產業,近年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發展迅速,已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製造基地,生產能力已居世界前列。因此,我國成為全球軌道交通行業內重磅會議和頭腦風暴的重要召開地。

今日縣第二名。

而著眼未來,一座城市的發展需要依靠產業的帶動,而產業又需要由一個個的企業來拉動其前進。作為新都著力打造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之一,若想軌道交通產業在新都有大發展,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必不可少。

去年9月,“成都造”首列鋁合金A型地鐵車輛下線,引人關注的是,該項目從項目動工到實現投產僅用時315天,這一速度不僅刷新了“新都速度”,

也刷新了“成都速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這列鋁合金A型地鐵車輛是由中車成都公司生產的,今年8月31日,44輛像這樣更安全、更節能、載客量更大的新型地鐵車輛完成交付,全部用於成都地鐵7號線。

實際上,目前新都的軌道交通產業已初步完成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聚集的產業集群。其中,以中車項目為核心,中車時代電氣、新譽龐巴迪、今創集團等軌道交通重點配套企業集聚新都軌道交通產業園。

中車成都公司副總經理高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中車成都公司將在產業集群裡發揮主導作用。

●新都深度系統謀劃軌道交通產業發展

如果說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選址新都是看中其“先天優勢”的話,那麼此次行業內外齊聚新都又會讓她開啟一段怎樣的“明天”呢?

《四川省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四川運營鐵路里程新增1400公里,

有軌電車600公里。到2020年,成都形成13條地鐵路線,總長達508公里。在此形勢下,四川省、成都市將迎來軌道交通發展史上的黃金期。

對此,作為成都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新都區勇於擔當、主動作為,按照省、市最新決策部署對全區軌道交通產業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度系統謀劃。新都區將把發展軌道交通產業作為建設“產、城、人一體化”城市新區的重要抓手,

從供需兩端發力,著力打造有機融合、良性迴圈的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形成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關於軌道交通產業在新都的謀篇佈局,日前,新都區主要負責人曾指出,要著力打造有機融合、良性迴圈的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一方面是狠抓我們的產業鏈,強鏈補鏈,全力支持中車成都公司打造中國的西部戰略基地;另一方面著力產城融合,以產業新城為核心,來構建我們的產業生態圈。以核心的產業為先導,通過職住平衡、完善配套,還有生產性服務業的引進和配套,來高水準的規劃建設以石板灘為載體的天府動力新城的建設。

中車成都公司新都廠區

●“創新+政策支持”促產業高速前進

面對機遇,新都人計畫怎樣緊抓機遇,讓機遇化作切實的成果呢?

在新都區委印發的《關於加快軌道交通、航空、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中,創新因素被置於重要位置。

除創新因素以外,作為千億級的大產業要想獲得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扶持。

據悉,按照突出帶動性、精准性、引爆性、實效性原則,新都區出臺了《新都區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專項政策26條》,內容涵蓋包括設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大專案落地和總部經濟引進、鼓勵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和支持產業聯盟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協同創新、支持“兩化融合”、鼓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強化人才支撐等多個領域。

今日(9月28日)上午,“創新中國·產業生態圈的成都實踐”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在成都市新都區正式舉行。會議彙聚了眾多關注軌道交通領域的知名經濟專家、行業企業代表,以及政府方面人士,與會嘉賓就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趨勢展開熱烈討論和智慧碰撞,為產業發展獻言獻策。

來構建我們的產業生態圈。以核心的產業為先導,通過職住平衡、完善配套,還有生產性服務業的引進和配套,來高水準的規劃建設以石板灘為載體的天府動力新城的建設。

中車成都公司新都廠區

●“創新+政策支持”促產業高速前進

面對機遇,新都人計畫怎樣緊抓機遇,讓機遇化作切實的成果呢?

在新都區委印發的《關於加快軌道交通、航空、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中,創新因素被置於重要位置。

除創新因素以外,作為千億級的大產業要想獲得快速發展還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扶持。

據悉,按照突出帶動性、精准性、引爆性、實效性原則,新都區出臺了《新都區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專項政策26條》,內容涵蓋包括設立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基金、支持重大專案落地和總部經濟引進、鼓勵提升本地配套能力和支持產業聯盟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協同創新、支持“兩化融合”、鼓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強化人才支撐等多個領域。

今日(9月28日)上午,“創新中國·產業生態圈的成都實踐”2017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峰會在成都市新都區正式舉行。會議彙聚了眾多關注軌道交通領域的知名經濟專家、行業企業代表,以及政府方面人士,與會嘉賓就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趨勢展開熱烈討論和智慧碰撞,為產業發展獻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