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備戰雙11!網聯與銀行支付寶開測抗壓能力,爭取每秒處理12萬筆

界動報導:

在今年,國家有一項新生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備受關注,這一項目便是為人所熟知的“網聯平臺”(全稱: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將要上線,未來所有的網路支付的“直連模式”將終結,

進入“網聯模式”當中。

而網聯平臺的啟動也經歷一個循循漸進的過程,先是在今年3月底啟動試運行,轉眼間已經試運行了半年多時間。要知道,國內的網路支付十分的發達,全面啟動“網聯平臺”勢必也要進行多方試驗,特別是關於承載網路支付能力的測試。這不,近日,網聯進行測壓試驗。

網聯經歷首場“大考”,通過多方聯合測壓試驗

據透露,在9月26日淩晨3點至6點這三個小時的時間內,網聯平臺聯手了工行、建行、農行、交行、招行以及支付寶等國內交易量最大的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開展了生產壓力測試,特別指出針對的是高併發支付交易場景。簡單地說,就是測試這一新系統能否頂住支付高峰時期的壓力,

說白了就是抗壓能力。

經過三輪的“抗壓”測試,“網聯平臺”不負眾望抗壓能力杆杆的。其中,壓測峰值超過了2萬TPS,也就是每秒完成了超過2萬的交易數量,而網聯與直連管道混合壓測峰值也超過了3.5萬TPS。

眾所周知的是,國內網路支付高峰大概集中於春節和雙11狂歡節。過去的2016年,支付寶“雙11”支付峰值每秒12萬筆,春節紅包收發峰值則是每秒達76萬。而在本次網聯測壓中,各商業銀行提供給網聯管道的處理能力均不低於雙十一目標值的50%。

因此,網聯實力杆杆。

值得一提的是,網聯平臺可是有著終極目標的,力推平常每秒可處理12萬筆交易量,高峰時期處理18萬筆。當然,還有待進行完善。

部分機構年底前完成遷移

網聯平臺在經歷半年多的是運行之後,正式上線也漸漸上了日程,央行早已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於2017年10月15日前全部接入網聯平臺。

現在已九月底,所以第三支付行業中存在多年的直連模式也進入了截止倒計時。最終在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而設置這一新生金融基礎設施,最大的作用在於為線上支付提供了統一清算和資訊共用,交易資料匯總央行,提高清算效率,保證資金安全,更好地防患金融風險于未然。

如此一來,網聯平臺的上線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其實,說到底網聯平臺本質就是銀行與協力廠商支付之間的一個中轉站,一個交通樞紐,線上資金交易通過其循環往復。若是從這一交通樞紐角度簡單來看,不少人便調侃了,這樣看來支付寶和微信的轉帳並不是不是可能,因為支付寶的車和微信的車,運載的貨物都是貨幣,理論上是可以駛進彼此的場地,實現互通轉帳。

當然,最終還是得看“雙馬”給出的答案才能下定論,在此且看未來發展。

界動傳媒丨Jie Mobile,

互聯網財經界動態透析

因為支付寶的車和微信的車,運載的貨物都是貨幣,理論上是可以駛進彼此的場地,實現互通轉帳。

當然,最終還是得看“雙馬”給出的答案才能下定論,在此且看未來發展。

界動傳媒丨Jie Mobile,

互聯網財經界動態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