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P2P行業變天了,3條投資建議你不能不看!

轉眼間,3月就結束了,一年就過去了四分之一。

時光飛逝,不知道菜友們有沒有發現,前兩年要麼P2P跑路驚心動魄,要麼監管出臺震驚八荒,相比之下今年P2P動靜小了很多。

看上去,好像P2P今年上頭條的次數少了,

但是在菜導看來,今年才是P2P的生死之年。

從行業發展來看,P2P已經結束野蠻生長,進入門檻和運營壓力都在逐漸加大。更關鍵的是,從今年開始,監管開始收網,從“動嘴”正在變成“動手”。

前兩年,監管出臺的都是指導意見和管理辦法,

而今年出臺的是業務指引和監管細則。

特別是各地陸續出臺的監管細則,可不是口頭說說而已,是實打實要落地的,這才是P2P平臺要面臨的殺招。

最近,有新聞說監管要延期到年底,看上去好像可以讓P2P鬆口氣,其實不然。

延期的原因,在菜導看來,不是考慮P2P平臺的合規進度慢,而是各地監管這次是要動真格,寧可慢點也要整治到位。

隨著行業發展和監管收網,今年P2P會有不少變化。

對於P2P投資者而言,清楚地認識這些變化,才能夠更好地投資P2P。

第1個變化:降息不可逆轉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P2P降息潮正在來臨。

資料顯示,排名前五十的平臺中,有31家平臺的利率在10%以下,其中21家均在9%以下。

預計今年P2P綜合年化收益率會降至10%以內。從長遠來看,降息依然是P2P不可逆轉的趨勢。

降息原因依然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行業進入有序穩定發展,競爭進入白熱化,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貴,

加上大的經濟環境現在是實體萎靡,獲取資產的成本和風險也越來越大,整體運營成本有增無減。

另一方面,監管要求平臺合規成本增加,特別是今年2月銀監會正式發佈P2P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對於微利甚至虧損的P2P平臺來說,上線銀行存管無疑大大加重了成本支出。

這種情況下,降息是必然選擇。隨著行業馬太效應及監管越收越緊越,小平臺主動退出會越來越常見,

大魚吃小魚也不足為奇。

面對降息潮,最重要的是不要逆勢而行。

建議:根據行業降息變化,首先要降低收益目標,其次在高收益平臺上的投資倉位將適當減少,短期輕倉一直是菜導建議投資高收益平臺的策略。

第2個變化:明保變暗保

從自擔到協力廠商擔保,再到風險備付金,再到如今的履約險,P2P平臺在擔保這條路上玩出了不少新花樣。

如果嚴格按照監管要求,

P2P只能是資訊仲介,並不能提供任何擔保。但在實際運作中,顯然難以實現。

一方面,國人的理財觀念仍然看重保本保息,沒有擔保無法取信投資人。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以來的征信空白,國內的P2P根本無法識別借款端風險,沒有擔保平臺本身也玩不下去。這不是監管就能解決的,而是國情決定的。

大家不妨問問自己,如果平臺上什麼擔保措施都沒有,自己會不會投這樣的平臺?

所以,擔保舉措肯定會延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出臺監管細則封殺風險備付金時,整個行業都十分震驚。

畢竟,北京那次的步子跨得有點大,容易扯到蛋。

據此,可以判斷,在合規要求下,平臺會將以往的明保變成暗保。

什麼意思呢?比如封殺了風險備付金,現在平臺採取品質保證金以及履約險的形式,提供實質性的擔保。

去擔保這樣的變化,對於投資者而言,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是,促使投資者提高風險自擔的意識,同時逼迫平臺通過提高資訊披露等方式增強平臺吸引力。

壞的一面是,可能出現平臺借去擔保之名,行違約之實,置投資人合法權益於不顧。

這裡多說一句,相比擔保由明變暗,平臺背景増信作用則在不斷弱化。

今年以來,國資系也好、上市系也罷,分手、撕逼、甩鍋大戲輪流上演,說到底活難幹了錢難賺了,當初的甜言蜜語都變成了今天的腥風血雨。

菜導建議,接下來投資P2P時,首先要增強風險自擔的意識,要看到監管層正在力推整個理財市場去剛兌的傳統。

建議:投資時風險一定要放在收益前面考慮;其次不要輕信平臺擔保舉措,而要提升對平臺信披的重視,並提高對披露資訊的理解能力。

第3個變化:大標變小標

去年8月,出臺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辦法》規定,在P2P平臺個人申請借款限額20萬元,企業借款限額100萬元。

這個規定是在直接衝擊P2P大標模式,最近北京出臺的監管細則直接封殺大標模式。

說實話,菜導對於這種一刀切式的監管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定位是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監管也希望通過小額、分散,降低P2P出現大規模、系統性的風險。

菜導也承認,大標模式確實出現過風險,加上諸如紅嶺創投的大標模式確實出現過逾期,還有對接金交所資產包的招財寶也確實爆發了兌付危機。

但是,小標就一定能規避這種風險嗎?風險從來不是數量決定的,而是品質決定的。

如果資產品質不過關,小標一樣會積累成大風險。單純從投融兩端進行限額,並非良策。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殺死大標以後,P2P平臺轉型能做什麼?

從目前轉型的平臺來看,只能做消費金融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可怕的後果:殺死大標,其實是殺死了P2P為實體供血的功能。

特別是中小企業本身,長期就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好不容易有P2P平臺能夠供血,如今一刀切下限額,企業就更難融資。

這樣一來,P2P作為金融工具,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意義。

而且,P2P發展消費金融,風險未必就小。裸條、高息分期貸和現金貸,都是消費金融結出的惡果。

此外,最近申請網路小貸公司成為熱門話題。為什麼?

因為單筆放款額最大可達註冊資本的5%,以一個註冊資本為3億的網路小貸公司來算,其單筆最大放款額可達1500萬元。

這就是封殺大標的結果,小貸公司是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其中的風險之大就不細說了。

所以,對於簡單粗暴的大標變小標的監管要求,菜導持保留意見。當然,對於平臺來說,監管要求不得不執行。

面對這種變化,建議今後投資P2P也要用新的思維方式去判斷。

建議:不要因為小標就放鬆風險意識,而且平臺多採取小標打包的形式兜售,整體風險度未必低;面對以便利性為噱頭的消費金融平臺,借貸時更要小心高利貸變種。

以上三點,就是菜導對接下來P2P行業變化的一些判斷。必須要承認的是,隨著行業發展和監管落地,P2P必然越來越合規,越來越成為普通人投資理財的主要方式之一。

對於接下來投資P2P,有什麼困惑或者建議,大家不妨暢所欲言,歡迎一起探討。

互動:原創不容易,很多人看完文章沒有點贊留言的習慣,請大家支持我為文章點贊和留言。

所以,擔保舉措肯定會延續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出臺監管細則封殺風險備付金時,整個行業都十分震驚。

畢竟,北京那次的步子跨得有點大,容易扯到蛋。

據此,可以判斷,在合規要求下,平臺會將以往的明保變成暗保。

什麼意思呢?比如封殺了風險備付金,現在平臺採取品質保證金以及履約險的形式,提供實質性的擔保。

去擔保這樣的變化,對於投資者而言,有好有壞。

好的一面是,促使投資者提高風險自擔的意識,同時逼迫平臺通過提高資訊披露等方式增強平臺吸引力。

壞的一面是,可能出現平臺借去擔保之名,行違約之實,置投資人合法權益於不顧。

這裡多說一句,相比擔保由明變暗,平臺背景増信作用則在不斷弱化。

今年以來,國資系也好、上市系也罷,分手、撕逼、甩鍋大戲輪流上演,說到底活難幹了錢難賺了,當初的甜言蜜語都變成了今天的腥風血雨。

菜導建議,接下來投資P2P時,首先要增強風險自擔的意識,要看到監管層正在力推整個理財市場去剛兌的傳統。

建議:投資時風險一定要放在收益前面考慮;其次不要輕信平臺擔保舉措,而要提升對平臺信披的重視,並提高對披露資訊的理解能力。

第3個變化:大標變小標

去年8月,出臺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辦法》規定,在P2P平臺個人申請借款限額20萬元,企業借款限額100萬元。

這個規定是在直接衝擊P2P大標模式,最近北京出臺的監管細則直接封殺大標模式。

說實話,菜導對於這種一刀切式的監管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定位是小額、分散的普惠金融,監管也希望通過小額、分散,降低P2P出現大規模、系統性的風險。

菜導也承認,大標模式確實出現過風險,加上諸如紅嶺創投的大標模式確實出現過逾期,還有對接金交所資產包的招財寶也確實爆發了兌付危機。

但是,小標就一定能規避這種風險嗎?風險從來不是數量決定的,而是品質決定的。

如果資產品質不過關,小標一樣會積累成大風險。單純從投融兩端進行限額,並非良策。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殺死大標以後,P2P平臺轉型能做什麼?

從目前轉型的平臺來看,只能做消費金融了,這就造成了一個可怕的後果:殺死大標,其實是殺死了P2P為實體供血的功能。

特別是中小企業本身,長期就存在融資難的問題,好不容易有P2P平臺能夠供血,如今一刀切下限額,企業就更難融資。

這樣一來,P2P作為金融工具,也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意義。

而且,P2P發展消費金融,風險未必就小。裸條、高息分期貸和現金貸,都是消費金融結出的惡果。

此外,最近申請網路小貸公司成為熱門話題。為什麼?

因為單筆放款額最大可達註冊資本的5%,以一個註冊資本為3億的網路小貸公司來算,其單筆最大放款額可達1500萬元。

這就是封殺大標的結果,小貸公司是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其中的風險之大就不細說了。

所以,對於簡單粗暴的大標變小標的監管要求,菜導持保留意見。當然,對於平臺來說,監管要求不得不執行。

面對這種變化,建議今後投資P2P也要用新的思維方式去判斷。

建議:不要因為小標就放鬆風險意識,而且平臺多採取小標打包的形式兜售,整體風險度未必低;面對以便利性為噱頭的消費金融平臺,借貸時更要小心高利貸變種。

以上三點,就是菜導對接下來P2P行業變化的一些判斷。必須要承認的是,隨著行業發展和監管落地,P2P必然越來越合規,越來越成為普通人投資理財的主要方式之一。

對於接下來投資P2P,有什麼困惑或者建議,大家不妨暢所欲言,歡迎一起探討。

互動:原創不容易,很多人看完文章沒有點贊留言的習慣,請大家支持我為文章點贊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