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博微信訪客記錄可查、餘額寶國慶下調限額 9月十大謠言在此 別中招!

假期就要來啦,下面是9月謠言TOP10,讓我們把這些謊言留在過去,清清爽爽過長假!

TOP10 吃尖頭番茄可致癌

近期有網帖稱:“很多菜攤上的番茄不是圓頂,而是像桃子一樣帶尖,這種番茄是激素使用過量造成,

長期食用會中毒甚至致癌。”

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疆兵團番茄 袁晶 攝

闢謠

甘肅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胡志峰在接受蘭州晨報採訪時表示:有些番茄品種外形是高圓型,在生長過程中有可能長成尖頭,但對人無害。

此外,番茄種植在授粉和坐果階段會使用番茄靈等生長素,

這在我國番茄種植中已使用多年,濃度特別低,否則無法結出正常果實。

TOP9 公安網監:這種微信紅包有病毒

近日,一則“公安網監緊急通告”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流傳, 稱“微信紅包”封面15的月亮16圓的圖片含病毒,使用者一旦打開就會導致手機資訊被盜。

闢謠

據長沙網警消息,公安網監部門從未發過此類緊急通知,也尚未截獲類似手機病毒。恰恰是短信形式的這類“病毒提示”本身,反而可能是釣魚連結,需警惕。

TOP8 大閘蟹抗生素餵食超標

“秋風起,蟹腳癢”,轉眼又到了吃蟹的時節,可關於螃蟹的謠言也捲土重來了。例如網友近期熱議“市面上不少大閘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餵食超標”。

資料圖 圖文無關 重慶蟹農拿著大閘蟹 陳超 攝

闢謠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微信號“中國食事要聞”,從歷年抽檢來看,包括孔雀石綠、氯黴素等指標都未超出標準範圍。專家認為,投放抗生素會破壞蟹生存的水質,容易導致死亡。

TOP7 長期用同種牙膏口腔病菌會抗藥

最近網傳,長期使用同一種類型的牙膏,會使某些有害的口腔病菌產生耐藥性和抗藥性,從而使牙膏失去滅菌護齒的作用。

網路文章截圖

闢謠

據科技日報報導,北大口腔醫院特診科副主任醫師徐明明表示:“沒有研究證實一直使用某種牙膏會造成耐藥菌的產生或者所謂的菌群紊亂。”

牙膏中的抗菌成分只有幾種,很多牌子用的是同一種抗菌成分,即使更換牙膏品牌,

抗菌成分依然沒有變化。而且,牙膏的抗菌成分濃度很低,不會導致菌群紊亂。

其實,無論用什麼牙膏,刷牙時都主要靠研磨劑摩擦來清潔牙齒,就清潔能力而言,多數牙膏沒有區別。

TOP6 “多吃主食死得快”

近日,一篇文章在朋友圈瘋傳,引用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聲稱“多吃主食死得更早”等。

網傳文章截圖

闢謠

《柳葉刀》上的那篇論文究竟是啥內容?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報導,這是一項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研究,研究樣本來自18個國家,主要是體力勞動者,調查目的是研究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和飲食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除了這篇研究論文,《柳葉刀》同期還發表了一篇評論,認為上述這項研究“挑戰了健康飲食的定義,但關鍵問題並沒有解決”。

很顯然,網傳文章把很嚴肅、嚴謹的論文曲解了。

此外,據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澄清說,目前中國人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能量比為55%,而《柳葉刀》採用的研究物件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為67%,不能代表全體中國居民。

TOP5 餘額寶國慶期間下調限額

近日,網上流傳國慶假期期間,餘額寶的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或將迎來第三輪下調。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闢謠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天弘基金方面確認:“沒有繼續下調個人持有額度的計畫。”也就是說,目前餘額寶的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仍然是10萬元。

2017年5月27日和8月11日,天弘基金分別將餘額寶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下調至25萬元和10萬元。

TOP4 “糖精棗”再現“江湖”

最近,一些題為《現已大量上市,千萬別買了,趕緊發給家人朋友》、《央視曝光:這種大棗再甜再紅都不要買,太可怕了!》之類的文章在網上被廣泛分享傳播。

相關網文截圖

文中引用來自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的視頻,稱市面上一些色澤紅潤的棗子是被浸泡過的“糖精棗”,對人體有害。

這讓不少人驚呼:以前出現過的“糖精棗”又出現了?

闢謠

據新華網報導,國家食藥監總局已對此進行闢謠。

經查證,該視頻篡改自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2015年10月5日播出的《大棗太甜需謹慎》節目。造謠者對視頻掐頭去尾進行編輯,使人誤以為“糖精棗”重出江湖,造成公眾恐慌。

據悉,所謂的“糖精棗”,是將酸澀的青冬棗用添加了糖精鈉等添加劑的水進行浸泡,從而讓青棗變紅,表皮增甜。

資料圖 新疆托克遜縣紅棗 李靖海 攝

糖精鈉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下,極少量的攝入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但是,若短期內大量食用這種被糖精鈉浸泡過的棗,可能對身體有一定傷害,某些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國家規定,新鮮水果中不允許添加糖精鈉。

闢謠

@雲南網警巡查執法等網警表示,騙子一般會通過登錄查詢者的帳號,然後截取用戶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單中的一些人的頭像,有時候還會用一些陌生網友的頭像,偽造訪客記錄……

而一旦告知騙子自己的帳號、密碼,就很有可能被盜取個人資料,或給好友發一些奇怪連結或借錢請求等,侵害用戶的利益。

TOP2 手機放枕邊危害巨大

關於手機輻射的網帖總能引來大量關注。近日有文章羅列了晚上睡覺時,把手機放在枕頭邊的幾大危害,如手機輻射會造成不孕不育、提前衰老甚至致癌等。

謠言文章截圖

闢謠

據春雨醫生、丁香醫生引用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的觀點:手機確實有輻射,但目前來看致癌可能性很低。

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都是電磁輻射。輻射能量較強,能夠產生電離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反之,則是非電離輻射。

人們日常接觸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路由器、衛星接收設備等所產生電磁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致癌。

TOP1 將溺水兒童頭朝下可救命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謠言,最近“捲土重來”: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將其頭朝下控水可救命。

闢謠

除了這種“大頭朝下控水法”,還有倒背跑、放在牛背顛簸、倒掛在樹上、腹部衝擊等土方法也廣為人知。

據東北新聞網、湛江網警巡查執法等多方介紹,實際上無論哪種控水方式,控出的基本都是胃內容物和胃內水,肺內水很難控出,反而可能造成誤吸。

快轉給身邊的人吧!

網傳文章截圖

闢謠

《柳葉刀》上的那篇論文究竟是啥內容?

據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報導,這是一項前瞻性城市農村流行病學研究,研究樣本來自18個國家,主要是體力勞動者,調查目的是研究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死亡率和飲食之間的關係。

事實上,除了這篇研究論文,《柳葉刀》同期還發表了一篇評論,認為上述這項研究“挑戰了健康飲食的定義,但關鍵問題並沒有解決”。

很顯然,網傳文章把很嚴肅、嚴謹的論文曲解了。

此外,據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澄清說,目前中國人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能量比為55%,而《柳葉刀》採用的研究物件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為67%,不能代表全體中國居民。

TOP5 餘額寶國慶期間下調限額

近日,網上流傳國慶假期期間,餘額寶的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或將迎來第三輪下調。

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闢謠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天弘基金方面確認:“沒有繼續下調個人持有額度的計畫。”也就是說,目前餘額寶的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仍然是10萬元。

2017年5月27日和8月11日,天弘基金分別將餘額寶個人交易帳戶持有額度上限下調至25萬元和10萬元。

TOP4 “糖精棗”再現“江湖”

最近,一些題為《現已大量上市,千萬別買了,趕緊發給家人朋友》、《央視曝光:這種大棗再甜再紅都不要買,太可怕了!》之類的文章在網上被廣泛分享傳播。

相關網文截圖

文中引用來自央視“焦點訪談”節目的視頻,稱市面上一些色澤紅潤的棗子是被浸泡過的“糖精棗”,對人體有害。

這讓不少人驚呼:以前出現過的“糖精棗”又出現了?

闢謠

據新華網報導,國家食藥監總局已對此進行闢謠。

經查證,該視頻篡改自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2015年10月5日播出的《大棗太甜需謹慎》節目。造謠者對視頻掐頭去尾進行編輯,使人誤以為“糖精棗”重出江湖,造成公眾恐慌。

據悉,所謂的“糖精棗”,是將酸澀的青冬棗用添加了糖精鈉等添加劑的水進行浸泡,從而讓青棗變紅,表皮增甜。

資料圖 新疆托克遜縣紅棗 李靖海 攝

糖精鈉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下,極少量的攝入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但是,若短期內大量食用這種被糖精鈉浸泡過的棗,可能對身體有一定傷害,某些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國家規定,新鮮水果中不允許添加糖精鈉。

闢謠

@雲南網警巡查執法等網警表示,騙子一般會通過登錄查詢者的帳號,然後截取用戶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單中的一些人的頭像,有時候還會用一些陌生網友的頭像,偽造訪客記錄……

而一旦告知騙子自己的帳號、密碼,就很有可能被盜取個人資料,或給好友發一些奇怪連結或借錢請求等,侵害用戶的利益。

TOP2 手機放枕邊危害巨大

關於手機輻射的網帖總能引來大量關注。近日有文章羅列了晚上睡覺時,把手機放在枕頭邊的幾大危害,如手機輻射會造成不孕不育、提前衰老甚至致癌等。

謠言文章截圖

闢謠

據春雨醫生、丁香醫生引用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的觀點:手機確實有輻射,但目前來看致癌可能性很低。

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都是電磁輻射。輻射能量較強,能夠產生電離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反之,則是非電離輻射。

人們日常接觸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路由器、衛星接收設備等所產生電磁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致癌。

TOP1 將溺水兒童頭朝下可救命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謠言,最近“捲土重來”: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將其頭朝下控水可救命。

闢謠

除了這種“大頭朝下控水法”,還有倒背跑、放在牛背顛簸、倒掛在樹上、腹部衝擊等土方法也廣為人知。

據東北新聞網、湛江網警巡查執法等多方介紹,實際上無論哪種控水方式,控出的基本都是胃內容物和胃內水,肺內水很難控出,反而可能造成誤吸。

快轉給身邊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