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具有哲思的命名,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不信請看……

現象:豬圈裡有一大一小兩頭豬。豬圈一邊有個踏板,

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食物。如果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那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剩下的殘羹。

結局:那麼,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了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解析: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踏板,它不踩踏板都是最好的選擇。反觀大豬,明知小豬不會去踩動踏板,

自己親自去踩總比不踩強,所以只好親力親為。

這就是有名的“智豬博弈”理論,它的關鍵要素是豬圈的設計,即踩踏板的成本。

但是,我好奇於人們為啥取名“智豬”,而不其他的名稱呢?比如“智狗”、“智虎”等等,細細想來,卻不覺莞爾。佩服智者的智慧令人折服,要不說豬是財富的象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