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農民工的孩子還是農民工?看完內心很沉重,到底是誰錯了?

據悉,日前美國經濟學家羅斯高發表了一場關乎中國命運的演講,

他揭示出中國農村社會貧窮的根本原因、決定孩子智商的基因以外的主要因素,警示了高速發展的外殼下可怕的危機!

這些決定著中國未來的事實,與每一位國人都息息相關。

大量廉價的勞動力,過著無可奈何的低品質生活

現實社會中的流水線工人們每天高強度長時間的機械作業,下班後子啊嘈雜淩亂的居住地滿足於吃吃喝喝、休息睡覺,常見的娛樂是電玩和賭博,

他們沒有任何追求和進取心,工資不多,日常開銷後所剩無幾,這樣他們必須繼續努力工作。沒有技術,也沒有勇氣,更沒有眼光去構想,所以也沒有更好的地方去求職-----只能是從一條流水線換成另一條流水線。

生活上重複著周圍人的軌跡,草率結婚,早早生養孩子,把孩子丟在老家,自己再出來打工,攢了錢蓋房子,為了是給自己的孩子娶妻生子,孩子們長大了沒有別的出路,

只能是做農民工出來打工。

中國農村父子兩代都是農民工的家庭很普遍,滾滾民工潮支撐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而他們卻始終過著勉強溫飽的日子。

43%的農村孩子,根本沒機會上學,63%的農村孩子沒上過高中

2013年,中國城市高中入學率為93%,

比美國還高出一個百分點,但農村的高中入學率只有37%。一面是GDP飛漲,城市大學生的畢業數量每年劇增,一面是農村孩子越來越趨向于文盲。在中國,四個農民工中,只有一個上過高中。

為什麼?這是教育制度使然!

比如加拿大和中國。加拿大的義務教育是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共13年,如果承認後仍不能完成高中畢業,還有專門的成人高中,對居民幾乎是免費,而中國的義務教育是9年,

如果學生從一開始進入初中就知道自己不再讀高中,他們的學習成績不僅不增長,有的還會負增長。從初一開始,不想上高中的學生的學習基本就是負增長,到了初二更明顯。負增長意味著學生們把小學學的東西都忘記了。

一半的農村兒童,
智力發育遲緩

逐本溯源,從小學開始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就有差距。

農村孩子的健康存在著問題,27%的農村孩子貧血,33%感染寄生蟲,25%眼睛近視,更嚴重的是陝西、河北、雲南、北京、河南、城市中的農民工孩子45%到53%的智商不足85,低於正常水準。

這些智力偏低的人,他們念完或者不念初中,即使念完認知程度也維持在小學畢業之下,而遲緩的智商、不健康的神態導致他們小學又能學多少呢?這些人的未來的最好可能性就是流水線和低端勞務市場。

今天,中國農村2/3的孩子生病了,難怪他們學不好,但這些現象如果通過免費營養配餐、提高衛生意識、淨化水源、等等手段並非難以解決。

父母的養育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不是農村的父母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羅斯高的調查資料是,“95%的農民希望孩子上大學,但是現實裡只有8%的農村人上大學。”更令人傷感的是,17%的媽媽希望孩子將來讀完博士,可初中裡三成的孩子輟學。

調查的農村家庭中,只有10%的家長頭一天和孩子說過話;4%的成年人給孩子讀過書;70%的家庭沒有書或僅有1本書。一部分農村媽媽外出打工,把孩子丟在家裡讓老人照顧,老人不具備給孩子讀書的能力。而留在家裡的媽媽們也許可以識文斷字,但是她們沒有給孩子讀書的意識。

吃飽、穿暖、不磕碰就好了,她們除了忙於家務、農活,日常的生活可能是打牌、打麻將、聊天等等。因此有的孩子最早學會的字是“碰”。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保證自己家的孩子的營養攝取、認知培養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親友、尤其是農村親友對孩子的養育方式。

即使不能給與物質上的幫助,至少也給予理論上的建議。有條件的可以多參加相關公益活動。“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讓我們一起為中國的富強努力。

以此共勉!

今天,中國農村2/3的孩子生病了,難怪他們學不好,但這些現象如果通過免費營養配餐、提高衛生意識、淨化水源、等等手段並非難以解決。

父母的養育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問題

不是農村的父母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羅斯高的調查資料是,“95%的農民希望孩子上大學,但是現實裡只有8%的農村人上大學。”更令人傷感的是,17%的媽媽希望孩子將來讀完博士,可初中裡三成的孩子輟學。

調查的農村家庭中,只有10%的家長頭一天和孩子說過話;4%的成年人給孩子讀過書;70%的家庭沒有書或僅有1本書。一部分農村媽媽外出打工,把孩子丟在家裡讓老人照顧,老人不具備給孩子讀書的能力。而留在家裡的媽媽們也許可以識文斷字,但是她們沒有給孩子讀書的意識。

吃飽、穿暖、不磕碰就好了,她們除了忙於家務、農活,日常的生活可能是打牌、打麻將、聊天等等。因此有的孩子最早學會的字是“碰”。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保證自己家的孩子的營養攝取、認知培養的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親友、尤其是農村親友對孩子的養育方式。

即使不能給與物質上的幫助,至少也給予理論上的建議。有條件的可以多參加相關公益活動。“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讓我們一起為中國的富強努力。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