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朱元璋作了一首詩,富豪爭相散財逃命,否則全部抄家

朱元璋作為一名貧苦農民的兒子,從小就遭受地主的毒打與咒駡。在童年,朱元璋的心裡就埋下了對地主極端仇恨的種子。嘗盡人生百態,歷經時間蒼涼,朱元璋終於從放牛娃逆襲為真龍天子。

而那顆被朱元璋埋藏在心裡的種子,也在他當上皇帝後迅速的發榮滋長。

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將蘇州14萬的富豪遷往老家鳳陽。

儘管鳳陽的荒地得到大量的開發,當地百姓的生活水準蒸蒸日上,但是朱元璋此舉卻對江南地區的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此外,朱元璋還對江南的富戶實行嚴刑峻法。富戶不能多占田地、房屋,山林,違者,輕則流放,重則處死,且家產盡收歸國庫。當時開國功臣湯和的姑父就因為隱瞞土地被處死。明朝學者貝瓊就說道:”三吳巨姓,或死或徙,無一倖存。”

其實,朱元璋對豪強富戶的打擊遠不如此,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沈萬三事件。沈萬三是明朝一位富可敵國的大富豪,曾與朱元璋共建南京城,

還提出為朱元璋犒賞三軍的請求。而就是這麼一位對皇帝忠心耿耿的人,卻被朱元璋發配邊疆,家產盡數充公。

沈萬三遭受滅頂之災後,其餘的巨富人人自危,生怕哪天朱元璋拿自己開刀。後來朱元璋寫了一首詩: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披被。”此詩一出,那些富豪頓時炸開了鍋。有些人散盡家財以求保命,還有些人攜帶妻兒老小,遠走他鄉。而大部分人仍抱著僥倖心理,以為自己沒犯法皇帝就不會對自己怎麼樣,結果後來都被抄家流放,落了個和沈萬三的下場。

但是朱元璋出於加強皇權的需要,必須得到地主階級的支持,後來也逐漸轉而支持地主。之前對地主的殘酷打擊,大多是出於早年對貧賤經歷的恐懼,之前的“抑富”思想也在現實要求下被拋棄。